日本遺孤(劉國強著長篇紀實報告文學)

日本遺孤(劉國強著長篇紀實報告文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本遺孤》是劉國強創作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1年9月。

該作品取材於抗日戰爭勝利後,4500多名日本遺孤被“中國媽媽”養大的充滿曲折、近乎離奇、令人震撼的史實,書寫了一首超越種族、國家、血緣、利益團體的大愛之歌。作者耗時六年之久對中國養父母和日本遺孤進行跟蹤採訪,採用全景掃描與個案微觀結合、經緯有序的結構方式,親切樸實的語言和充滿哲思的敘述,強化了作品的個性質感和主題張力。

2013年,《日本遺孤》獲得第八屆遼寧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日本遺孤
  • 作者:劉國強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紀實報告文學
  • 字 數:34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日本遺孤》講述了一組鮮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史無先例的人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傳無條件投降後,入侵中國向中國東北“移民”的日本開拓團民無序地逃亡,由於自殺、天寒、飢餓、野獸、疾病打擊接蹱而來,身陷絕境的日本人把很多孩子丟在中國。在中國飽受戰爭摧殘、百姓生活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善良的中國人收養、撿拾了4500多名日本孤兒。此後數十年,“中國媽媽”含辛茹苦,以超乎尋常的人性、人本之愛,把別人的孩子視為己出,艱難地將他們養大。這種了不起的壯舉既有源頭的人性之美,也有宏闊的國際情懷和人類情懷,譜寫了一曲超越種族、國家、血緣、利益團體的大愛之歌。

作品目錄

引言 埋在歷史深處的故事
第一部 大尋親
第一章 漫漫尋親路
中國總理周恩來親自催辦
聯手大行動
“拉網式”尋親。中國總理、老將軍也加入到尋親行列
李鵬總理親批尋孤信件
聶榮臻元帥的心事
兄妹倆相距只有20多里,卻40年未見面!
形形色色的尋親故事
插曲一:對面不相識
插曲二:錯認
插曲三:怒燒生父來信
認親人不認罪犯
震驚日本的“徐明事件”
第二章 相思在彼岸
日本養子,還記得你的中國媽媽嗎?
身在異鄉戀祖國
我心一熱,就吐出一口血來
第三章 一生只有你一個
跨國承諾
“地下黨”收養的日本遺孤
掂起大鴨梨
第二部 大移民
第四章 “大蘋果”夢想
來自大洋彼岸的誤導
伸出“第三隻手”
兩個狂熱者
荒唐的“國策”
第五章 天崩地裂時
“八一五”,移民們的蒙難日
生死大逃亡
史無先例的“逃亡背景”
集體大自決
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
8月17日,日本投降第三天。
聚焦大自決現場
大自決現場之一:葛根廟
大自決現場之二:麻山
大自決現場之三:雙廟子
父母親手殺死、丟掉自己的孩子
母親舉起刀,刺向小烏雲……
六個孩子吊在一棵樹上
山坡上,30多個包裹排在一起……
母親發藥前,曾給我們跪下……
殺死生母
鏡頭一:小羅勒密河畔,長眠著大鬍子團長的母親……
鏡頭二:把母親綁在立柱上……
第六章 大逃亡
令人驚駭的悲劇
悲劇一:迷失在原始森林
悲劇二:8月16日傍晚,她生下了丈夫的遺腹子……
悲劇三:“他們投降了,我們怎么辦?”
第七章 大收容
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採訪手記之一:方正,中國最大的開拓團“難民營”!
倖存者松田千衛——郭真見聞錄
採訪手記之二:不可一世的“首都”新京,突然成了爛心大蘿蔔!
倖存者鈴木一雄——徐志威見聞錄
旁白:王妃、幕僚眼中的新京
採訪手記之三:奉天,敲響難民喪鐘的地方!
倖存者麻生三郎
柳玉書見聞錄
旁白:奉天,毀滅與新生共存之地
親歷者的“證言”
證言一:開拓團的建立與崩潰
證言二:“鬼子營”自焚目睹記
第八章 大遣返
東西半球首腦“大牽手”
遣返大行動
場景一:“孩子,別怪媽心狠啊!”
場景二:“好心的獵人哥嫂:救救孩子吧!”
場景三:“給孩子留條活路”
第三部 大收養
第九章 搶救戰爭孤兒
大愛無仇
被日軍殺害三個親人的夫婦,從死屍里救出一個“小日本鬼子”
跟孩子記什麼仇?
害怕大皮靴的女人
廬山仙境中,竟有三位姑娘“媽媽”!
“元帥爸爸”
細節一:浴火重生
細節二:爸爸喚我“回家”
細節三:“我的第二故鄉”
為了孩子,豁上了!
“吃百家奶”長大的孩子
女人把孩子放在醫院後,一去不返
帶上弟弟出嫁的“小叫花子”
為了三個孤兒,他終身不娶!
六旬老翁給妹妹打工
破爛筐挑走“倆寶貝”
第十章 勝似親骨肉
永遠的親媽
手心手背都是肉
隨處可見的“中國媽媽”
危難之際
大人圍著孩子轉
媽媽幫我渡難關
第十一章 刻骨銘心的自述
日本遺孤的自述
終生不忘養育情
我是一個幸運的孤兒
中國,我的第二故鄉
中國養父母的講述
節衣縮食供女兒讀書
永遠的思念
母女情深
她被兩次“託孤”
第四部 大報恩
第十二章 報恩
大山作證
重情重義遠騰勇
側面一:跟親爸翻臉
側面二:掛在嘴邊的故事
側面三:“報答中國媽媽”
日裔“中國詩人”
“雙重國籍”的人
一輩子感恩的“小白鴿”
寸草報三春
立花珠美
第十三章 暗度陳倉
把骨灰撒在騾馬市場
狀告中國媽媽
假孤兒
她兩次被生母拋棄
日本養子把她推向絕境
第十四章 同心愛
水稻王
“菊地豐”們
尾聲

創作背景

劉國強表示,這部作品他經歷了六年的創作時間,其中對數十位日本遺孤及其養父母進行了數次採訪,這期間了解到的故事讓他感觸良深。“收養侵略者的孩子,善良的中國人民在殘酷的戰爭面前竟能如此大度地做出這種抉擇,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善良與偉大。二戰題材的作品不少,但如此主題重大、人文含量高的題材並不多見。”
劉國強表示,對日本遺孤這一社會群體的關注更多地是出自對遺孤中國養父母這種“大愛”的感動。“2004年初秋,我受邀為某文化公司策劃並撰寫專題片解說詞,偶然發現了這個題材,剛進入採訪,我就被深深震撼了!我也是東北人,卻不知道在遼吉黑三省和內蒙古地區(遺孤群體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但90%在東北),還有這么多二戰後遺留在華日本孤兒,還有這么多數十年為養育他們而傾其所有、飽受磨難而無怨無悔的中國養父母!”
劉國強表示,很多採訪都是他含淚完成的,日本遺孤在流淚、養父母在流淚、旁聽者以及採訪者都在流淚。就是這樣一部在鹹澀的眼淚中炮製出的作品,所以劉國強決定通過大量的採訪以及資料的蒐集,從而對日本遺孤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及其社會背景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

作品鑑賞

《日本遺孤》把目光投向一群特別的“犧牲”——一批日本戰敗後被遺棄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兒童。這是一本特別的書——作者書寫的,是戰爭中最弱勢的兩個群體:日本的孩子和中國的百姓。前者是被戰爭的浪潮席捲到中國的無辜弱者;後者是被戰爭的鐵蹄踐踏、飽受欺凌、苦難深重的受害者。這兩個群體,本來互相之間毫不關聯,而日本天皇1945年的無條件投降書,讓他們的命運產生了令人驚異的聚合反應。
《日本孤兒》將戰爭題材、歷史題材和社會題材融為一爐,是一部視野宏闊、角度新穎、筆力雄健的“大書”。其關注的對象,是極為特殊的人群——他們“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日本人;既是中國人,也是日本人,他們處在歷史的夾縫中,成為一段人們遺忘的歷史。”也正因為特殊,所以“有戲”——這些日本遺孤,當年被遺棄,被收養,後來回歸既是祖國又是異國的日本,同時念念不忘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他們曲折的人生經歷和複雜的內心矛盾,就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卷和心靈圖景。
報告文學的一個決定性要素,是真實性,尤其是日本遺孤這樣一個題材,涉及兩國歷史,更是馬虎不得。劉國強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巨大的誠意、認真和嚴肅。他不僅遍查歷史記錄,搜羅檔案材料,從中尋找豐富詳實的史實依據,還曾進行大量的田野調查和實地採訪。從書中可見,他曾經去過很多歷史事件發生地,並與很多歷史親歷者有過面對面的交談。在方正縣,他找到了當年日本開拓團的建築遺址、關東軍的軍火庫和無數日本人死去的地方;在葛根廟、麻山、雙廟子等地,他去尋訪日本開拓團“大自決”的現場;在依蘭縣沙河子村,他找到了當年的港口碼頭,聽到了被日本人殺害的馬車夫張富平的故事,採訪了被他救下來的日本孤女,了解了她的中國媽媽坎坷的一生。當他採訪一位叫李淑賢的中國媽媽,不僅去了她的住地,還在在長春她“差點被‘大皮靴’踢死的上海路”做實地的考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作者的身臨其境,與大量的歷史紀實材料相結合,互相印證,彼此發明,形成一種巧妙的結合。
《日本遺孤》中的實地考察、親自採訪,其意義,不僅在於保障了這部書史實的真實性,不僅在於符合“口述史”的觀念和方法,而且,還在於它突顯了報告文學的另一個特點,也是難點,即“文學性”。由於作者近距離接觸歷史當事人,親臨事發地,就有機會觀察、發現、挖掘很多歷史的和現實的新鮮細節,產生許多獨特的體會、感悟和思考。中國媽媽在大饑饉中讓日本養女吃飽穿暖,自己卻嚼著酒糟充飢,冬天穿著麻袋片縫合的棉褲;帶上四歲的日本孤兒弟弟到處討飯,12歲的小姐姐見著人,就給人磕頭,腦門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吳鳳奇老漢收養了三個日本孩子,跟老婆離了婚,在文革時受盡凌辱,“光著腳,在冰雪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跳‘忠字舞’;他的雙手提著不準系腰帶的褲子,拖著打殘的一條瘸腿,站在排里跑步,動作稍慢,啪啪的皮鞭就會抽打過來。”這樣的細節,都來自作者扎紮實實的“笨功夫”,讓人感到真實可信。由於有不少“採訪體”,作者有時還要從客觀的描述中跳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慨。他去採訪一位的韓淑珍老人,“她的笑容,我竟想起我的媽媽。”“我跟她在門口、路口、車前,握了三次手。我感覺出,那是一雙粗糙的手。這是每天每天都與勞動打交道的手。農活、針線活、餵豬餵雞什麼都乾的手。侍候完兒子姑娘又侍候孫輩們的手(跟當年我媽媽的手一模一樣啊!)”這種寫法,可以體會作者的感情投入,是多么真摯,多么熱烈,而傳達出來的形象,又是多么生動感人。
每個日本遺孤和他們的中國養父母,都有獨特的生活軌跡,但由於時代背景相同,他們的經歷,又會有某種相似性。作者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日本孤兒》這部人物和事件眾多作品中,沒有產生重複、單調和“相犯”,也是很不容易的。首先,這部書分為“大尋親”“大移民”“大收養”“大報恩”四個部分。而每一部分中,都以某箇中心事件為核心。比如“大移民”先是盱衡世界局勢,發露日本野心,再以歷史鳥瞰和個人史的方式回溯“八一五”那個讓無數日本移民感到天崩地裂的時刻,以日本倖存者和中國目擊者之口,具體刻畫日本開拓團大逃亡、大收容、大遣返以及“集體自決”的歷史慘象。在“大收養”部分,則用以日本遺孤的自述、中國養父母的講述,參酌書報、錄像、檔案等歷史材料,描述出一個又一個“勝似親骨肉”的感人故事。這樣,每個故事,實際上都有一個重心,而不與其他的故事類似。其次,是作者有一支妙筆,不僅語言功力頗深,而且善於調整敘事方略,在基本相似的情節里,他總能“挑選”出最最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情境,讓人慾罷不能。同樣是收養日本孤兒,同樣是中國男人,生意人杜岩溪被一個髒兮兮的日本小男孩跟蹤,他在北風嗖嗖吼叫中,跟在飛馳的馬車後面跑,最後,當這個光著腳的小傢伙跑不動了,在地上還爬向他;平凡的馬車夫張富平和他的妻子,“睡覺時,把孩子放在中間,你啪地親一下,我也啪地親一下。”而收養這孩子僅三天,他就被日本憲兵殺害了;李淑賢的丈夫,在妻子被日本人毒打小產後,“左手指甲使勁挖摳自己的大腿,右手狠命地揪著頭髮。幾分鐘後,大腿肉摳掉一塊,鮮血染紅了半邊腿,手指粗的一綹頭髮,齊刷刷地掉下來。”幾年後,當有一個收養日本孤兒的機會,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把她扔到大道上去”,可與這孩子的目光對在了一起,他也和妻子一樣,被這個小臉兒漆黑漆黑、穿著紫底藍花小和服的小埋汰孩子“擊中”了。
《日本遺孤》是一部充滿悲憫情懷的書,是一部讓人讀來淚光點點的書。應該感謝作者劉國強,他扎紮實實地資料收集,又用樸實、真切、自然、靈動的筆觸,復現了那段珍貴的歷史。這段歷史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中的當事人,包括當年那些被收養的日本孩子,也漸漸進入老境,而他們的養父母,很多都已去世。劉國強的搶救式“記錄”,可謂抓住了歷史的尾巴。也許這是命運的公正,因這些養父母,他們是最不應當被歷史遺忘的人。他們曾經飽受侵略的傷害,卻沒有把仇恨傾瀉到侵略者的後代身上,甚至用溫暖的懷抱接納了他們。如果說,《辛德勒的名單》中的辛德勒因為拯救了猶太人、德國人拉貝在南京拯救了中國難民而受到全世界的崇敬,那么,那一個個向孤獨、弱小、瀕於死亡的日本孩子敞開懷抱的普通中國老百姓,就能成為全世界人道主義高峰的標誌。很多中國養父母,在精神的境界上,甚至比辛德勒和拉貝更高尚更偉大——猶太人和中國難民,並不是辛德勒和拉貝的直接敵人,而日本人,是把戰火燃燒到家門口的侵略者。中國百姓的品格是高尚的,心胸是博大的,在那個時代,他們這些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當然不會說“惡惡止其身”的理論,沒有“愛你的敵人”這種以寬恕為旨歸的宗教滋養,但他們會用最樸實的言語來翻譯這些理念、用最切實的行動實踐這些理念:“有賬跟日本鬼子算,跟孩子記什麼仇啊!”這樣的人們,是值得歷史銘記錄的人。
劉國強的《日本遺孤》,以它的真實、可感,以它對戰爭中無辜受害者的悲憫之情,完成了一次不平凡的歷史回眸,它引發的感動和反思,是一道珍視和平、反對戰爭的思想屏障。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3年10月30日,《日本遺孤》獲得遼寧省作家協會第八屆遼寧文學獎報告文學獎(省作協創研部推薦)。

作品評價

“當真正的時代報告越來越少,一些報告文學家滿足於寫普通紀實或業績禮讚的時候,劉國強貢獻了他的《日本遺孤》。作者以真誠激越的情感,通過艱辛的調查探訪,追蹤那些特殊孤兒被他們的中國父母視如己出、撫養成人的別樣經歷,帶給我們陌生的閱讀體驗。在反思歷史的同時,謳歌中國人民超越歷史恩怨的大愛精神。劉國強是兼寫小說與報告文學的實力作家,這部作品的主題立意之高、思想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之強,堪稱近年報告文學中少有的標本之作。”(2013年度遼寧文學獎頒獎詞)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日本遺孤
劉國強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
978-7-205-07087-8
2015年6月,該作品由日本株式會社博聞社在日本出版發行,譯者為王競超

作者簡介

劉國強,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會長,遼寧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日本遺孤》《羅布泊新歌》《祖國至上》《鼻子》。曾獲遼寧文學獎、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孫犁散文一等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