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步黨

二戰日本投降後,戰時取消的政黨活動逐漸得到恢復。戰時原立憲民政黨系組成了右翼團體大政翼贊會,1945年3月翼贊會組織起大日本政治會,11月6日改組為日本進步黨,町田忠治為首任總裁。1947年3月31日,進步黨改組為民主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進步黨
  • 成立時間:1945年3月
  • 首任總裁町田忠治
成立歷史,發展歷程,歷代總裁,政黨歷史,

成立歷史

盟軍進駐日本後,戰時取消的政黨活動逐漸得到恢復。戰時原立憲民政黨系組成了右翼團體大政翼贊會,而翼贊會的推薦議員又在1945年3月組織起大日本政治會。為了適應時勢的發展,大日本政治會在1945年6月14日宣布解散,並在11月6日改組為日本進步黨。民政黨的最後一任總裁町田忠治代理進步黨總裁,鶴見祐輔任幹事長,齋藤隆夫任總務委員,太田正孝任政務調查會長。結黨時總共有黨員273人。建黨綱領是擁護國體,貫徹民主主義,建立以議會為中心的責任政治等。具體主張還有擁護帝國憲法體制等。
進步黨成立之初,黨總裁之職還沒有決定,起初黨員們想擁立陸軍大將宇垣一成出任首任總裁,但是又不知能否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接受,此外還有資金籌集困難的問題。最終在12月18日,因為町田的籌集資金能力遠超過宇垣,以及避免黨的分裂,84歲高齡的町田被推舉為總裁。

發展歷程

1946年1月,公職追放令公布,進步黨陷於混亂,在國會審議重要法案時都沒有議員敢出席。根據內閣文告,在昭和17年(1942年)舉行的大選中的“推薦議員”大多被沒有資格參加1946年的大選,因此,包括町田、鶴見等黨內要員都沒有資格參加選舉。274名黨員中,只有14人符合資格,其他的都被公職追放。
4月舉行的大選中,進步黨獲得94席,僅次於自由黨的140席,是眾議院內第二大黨。大選過後,幣原喜重郎首相在4月22日率領內閣總辭職,並且兼任進步黨總裁,接替了因公職追放而辭職的町田。當時由於各大黨的議席數接近且全部不過半數,因而多個政黨都想參與組閣。進步黨試圖聯合社會黨右派,但遭到拒絕,之後幣原表明作為第一大黨的自由黨應該主持政權,進步黨願意合作。不過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想自進社三黨連立,特別是與社會黨合作,社會黨首先拒絕參加政權,但與自由黨做出政策協定。正當5月3日幣原進宮晉見天皇奏請鳩山組閣時,盟軍司令部發出了對鳩山的公職追放令。
自由黨決定委託外相吉田茂組閣,起初吉田不從,但是經過町田和幣原的勸說後,吉田向鳩山提出組閣三個條件,鳩山接受。5月16日,吉田負責組閣的大命下達,吉田邀請社會黨和協同黨聯合執政,但是他們都拒絕,於是進步黨加入政府,成立了自進兩黨連立政權。5月22日,吉田內閣成立,進步黨總裁幣原出任國務大臣。
吉田內閣成立後,進步黨內的議員對吉田政府的施政方針日益不滿,少壯派成立了“新進會”,擁立蘆田均出任黨總裁,並且和自由黨分手,支持蘆田成為首相。1947年3月22日,進步黨的最高幹部會議決定成立新黨;3月31日,民主黨的成立大會舉行,進步黨的114名黨員全部加入民主黨

歷代總裁

町田忠治 1945年(昭和20年)11月18日 - 1946年(昭和21年)4月23日
幣原喜重郎 1946年(昭和21年) 4月23日- 1947年(昭和22年)3月31日

政黨歷史

日本政黨最早出現於明治維新後的自由民權運動時期。1874年1月,板垣退助、後藤象二郎等順應新興中小資產階級反對藩閥專政、要求政府設立民選議院的潮流,發起組織了愛國公黨,但不久解散。同年4月,板垣、片岡健吉等成立立志社。1875年 2月又以該社為基礎成立愛國社(1880年 3月改稱國會期成同盟)。19世紀80年代初,隨著自由民權運動的衰落,中小資產階級從宣傳請願活動轉入組黨活動,以準備在開設國會後參政。1881年10月,國會期成同盟等組織改組成為自由黨,板垣退助任總理(即主席)。1882年4月,以大隈重信為總理的立憲改進黨宣告成立。這兩個政黨的成立標誌著日本正式出現了組織形態較完備的政黨。1884年10月,自由黨宣告解散。1890年 1月,大井憲太郎等重組自由黨,河野廣中等組成大同俱樂部,板垣退助等組成愛國公黨。同年9月,三黨聯合組成立憲自由黨,1891年改稱自由黨。1896年,立憲改進黨吸收幾個小黨改組成進步黨。1898年6月,自由黨與進步黨合併為憲政黨,組成以大隈重信為首相、板垣退助為內務大臣的“隈板內閣”,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政黨內閣。憲政黨執政約4個月,即因舊自由黨系和舊進步黨系爭奪內閣官位而發生分裂。舊自由黨系繼續使用憲政黨的名稱;舊進步黨系則改稱憲政本黨,後來又改組為憲政會。經過多次改組,這兩個政黨分別嬗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兩大資產階級保守黨──立憲政友會和立憲民政黨。
日本早期的社會主義政黨組織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1898年片山潛等人組織了社會主義研究會,1900年 1月改組成帶有政黨性質的社會主義協會。1906年 2月,日本社會黨宣告成立。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日本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有所發展,社會主義團體不斷湧現。這些團體於1920年12月10日聯合組成日本社會主義同盟,隨後出現了社會民主主義政黨。1926年3月,杉山元治郎等組織了勞動農民黨。同年12月,該黨分裂為 4派:勞動農民黨、日本勞農黨、社會民眾黨和日本農民黨。這些合法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於1928年參加第一次“普選”,並取得8個議席。經過多次改組,它們於1931年7月合併為全國勞農大眾黨,1932年7月改稱社會大眾黨。在日本資產階級革命中,無產階級逐漸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出現了無產階級政黨。1922年7月15日,片山潛等領導創建了日本共產黨。
1940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為了維護軍閥法西斯獨裁統治,通過所謂“新政治體制”,解散一切政黨,成立以“實踐翼贊大政的臣道”為宗旨的法西斯組織大政翼贊會。這標誌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政黨政治的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占領日本,在國內外反法西斯和民主進步力量的推動下,日本進行了資產階級民主化改革,各政黨相繼恢復、重建。1945年11月在戰前的兩大資產階級政黨──立憲政友會和立憲民政黨的基礎上,成立了日本自由黨和日本進步黨,同年12月成立日本協同黨等。這些政黨幾經分化改組,至1954年11月,形成兩個主要的保守黨,即民主黨和自由黨。1947年5月3日,日本開始實施新憲法(《日本國憲法》),確立了以天皇為象徵的資產階級議會制,規定政府由在國會中占有多數席位的政黨組織。1947年5月~1948年3月,以社會黨為主組成片山哲內閣。1948年3~10月,民主黨、社會黨、國民協同黨組成蘆田均內閣。爾後是民主黨和自由黨兩大保守政黨輪流執政。1955年10月,社會黨左、右兩派重新統一成立日本社會黨。為了與日本社會黨革新勢力相對抗,同年11月15日,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下,民主黨與自由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此後,自由民主黨長期執政。1955~1960年日本政壇上主要是保守政黨和革新政黨的對立,1960年後出現了中道政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