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茛菪,學名Scopolia japonica Maxim,茄科,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本科約80屬3000多種,廣泛分布於溫帶及熱帶地區,美洲熱帶種類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日本茛菪
- 拉丁學名:Scopolia japonica Maxi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茄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用途,歷史沿革,中毒成分,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2或3歧分枝;根粗大,肉質。單葉,互生或大小不等2葉雙生,全緣或具粗齒,有葉柄。花單生、腋生、側生或生於枝叉間,俯垂;花萼鐘狀,有10脈,裂片5或較少,同形或不相等或者不明顯,花蕾時萼頂端不前伸,縊縮呈拳卷狀;花冠鐘狀,具15條脈,5淺裂,呈螺旋狀摺扇狀排列,裂片之間界限不明顯;雄蕊5,等長,內藏,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葯卵形,內向,縱裂;花盤盤狀,裂片不明顯;雌蕊略長於雄蕊,子房圓錐狀,柱頭頭狀或盤狀,微裂。蒴果近球狀,中部以上環裂或頂部2縱裂;宿存萼與果同大,緊包果,肋微隆起;果梗與宿存萼連線處無明顯的界限。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3600米的草坡、林緣灌木叢中或疏林下草叢中,有時生於石縫間。
分布範圍
我國產24屬108種,主要分布於西南、西北、華南等地區。東北也有栽培。
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
根入藥,治跌打損傷、風濕痛、外傷出血、骨折等症;本品有劇毒,內服慎用。
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二世紀,我國《申農本草經》就記載了莨菪(又名天仙子)“有毒,多食令人狂走”,曼陀羅花“有毒,此花浸酒冶風、少頃昏昏如醉”。
公元十六世紀,明《本草綱目》中詳細介紹了莨菪和曼陀羅的毒性。“(莨菪)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故名。……誤服之,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暹火”。“(根)有毒,殺蟲”。“(曼陀羅)花、子有毒,……併入麻藥。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
在此不僅介紹了曼陀羅有很強的毒性,而且形象地描寫了所引起的精神症狀。其他還有較多記載。茄科植物中毒常因誤服、用藥量過大、或小孩誤食其果以及牲聲食葉等所致,引起中毒最多見的是曼陀羅和洋金花。
馬鈴薯雖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蔬菜,食用引起中毒者仍不少見。
中毒成分
按中毒症狀可分為四類:
1.曼陀羅屬、山莨菪屬、天仙子屬、顛茄屬、酸漿屬(PhysalisL.)、泡囊草屬(PhysochloinaG.Don)等植物中毒表現為譫妄、致幻等精神症狀,並有口乾、皮膚潮紅、瞳孔散大、心跳快、煩燥不安,嚴重者昏迷、痙攣,乃至死亡。但牲畜很少中毒。主要含托品類生物鹼,對牲畜不敏感。
2.茄屬植物中毒表現為胃腸刺激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如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呼吸和心跳先快後慢、昏迷、死亡。主要含甾體生物鹼。
3.菸草中毒表現為植物神經節細胞和神經一肌肉接點的先興奮後阻斷作用,如噁心、嘔吐、頭痛、頭暈、呼吸困難、痙攣,因呼吸麻痹而死。主要含吡啶類生物鹼。
七辣椒中毒表現為皮膚、黏膜和胃腸道的刺激;含辣椒素(capaicin)(84—7):等成分。
曼陀羅、天-仙子、三分三等為常用的中草藥,有解痙、鎮痛、平喘和鎮靜作用,也是生產阿托品的原料;
烏鈴薯、辣椒、茄子(SolattummelongenaL.)和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等是重要的糧食和蔬菜作物。茄科植物富含生物鹼,生物鹼是主要有毒成分;
化學成分
主要含莨菪鹼、東莨菪鹼、降莨菪鹼[A—6,12,19]。
按化學結構可分為以下四類:
1.托品類生物鹼:有阿托品(atropine)、東莨菪鹼(scopolamine)(84—14)、山莨菪鹼(anisodamine)(84-3)、樟柳鹼:(anisodine)(84—4)、顛茄鹼(belladonnine)(84—5)、曼陀羅鹼(meteloidine)(84—12)、托品鹼(tropine)(84—6)、降阿托品鹼(noratropine)等,其中山莨菪鹼(84—3)和樟柳鹼(84—4)是我國首先從山莨菪屬植物分離得到。
2.甾體生物鹼:有茄鹼(solanine)、毛葉冬珊瑚鹼(solanocapsine)(84—44)、苦茄鹼(solamarine)、蜀羊泉鹼(soladulcine)、番茄登醇(tomatiden01)(84—31)、茄解定(solaso-dine)、邊茄鹼(solamargine)(84—41)、澳洲茄鹼(solasonine)(84—40)等o
3.吡啶類生物鹼:有菸鹼(nicotine)(84—18)、去甲菸鹼(nornicotine)(84—19)、毒藜鹼(:nahasine)(84—23)、尼可替林(nicotelline)(84—28)、N—甲醯去甲菸鹼(N—Eor—mylnornicotine)(84—20)等。
其他有毒成分有辣椒素(84—7)和二氫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84—8)等。
此外,還有黃酮、甾醇、香豆素、有機酸、胺基酸等多種成分。
東良菪鹼(84-14)等托品類生物鹼比較集中地分布在茄族的天仙子亞族、向陽花亞族以及曼陀羅族植物中,但茄科的其他植物中也有分布,是本科許多藥用和有毒植物的有效和有毒成分。
阿托晶和東茛菪鹼(84—14)屬於抗膽鹼化合物,是毒葷鹼樣膽鹼能體(即M—受體)阻斷劑。M—受體主要分布在平滑肌、腺體、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樞分布於紋狀體、大腦皮層、海馬等部位。托品類M—受體阻斷劑主要對M—膽鹼系統突觸後受體產生抑制,同時還可能參與突觸前受體反饋調節乙醯膽鹼的釋放。在托晶類生物鹼中,中樞抗膽鹼能作用強度按山莨菪鹼(84—3)、樟柳鹼(84—4)、阿托品、東莨菪鹼(84—14)順序逐漸增加,比較其結構與活性的關係發現,分子中的羥基和氧橋對中樞作用有重要影響。
毒性(小鼠iv,LD50)則按阿托品、山莨菪鹼、東莨菪鹼、樟柳鹼依次減少。托品類生物鹼在臨床上套用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用莨菪類藥物在治療中毒性休克、中藥麻醉、老年慢性氣管炎和一些疑難病症方面收到顯著效果。
如用山莨菪鹼(84—3)治療暴髮型流腦、中毒性痢疾、中毒性大葉肺炎等引起的中毒性休克,可使死亡率顯著下降,其原因可能與此類藥物解除微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有關。
另外,中國臨床套用的中藥麻醉複方即系以洋金花為主藥。
茄鹼等甾體生物鹼主要分布在茄屬和番茄屬植物中,化學上屬膽甾烷類(cholestane)結構,多以甙的形式存在,對神經系統、心臟、肝、腎等有多方面的毒害作用,還有致畸胎作用。
菸鹼主要分布於菸草屬植物中,是該屬的主要有毒成分,含量高達0.5—8%以上,分布普遍,大部分種都含有。
此外,還存在於桑科的大麻屬(CannabisL.),蕁麻科的蕁麻屬(UrticL.),豆科的金合歡屬(AcadaMill.),蘿蘼科的馬利筋屬(AsdepiasL.),薇薔科的橙桃屬(PrunusL.),等少數植物中,菸鹼類似物的分布範圍則更廣泛,如毒藜鹼不僅存在於藜科,從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allanyiumchinenseRehd.)中也已分得,是該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菸鹼(84—18)也屬於抗膽鹼藥物,是菸鹼樣膽鹼能受體(即N—受體)激動劑,N—受體主要分布在外周,即神經一肌肉接點、自主神經節等部位。
低濃度菸鹼對N—受體有興奮作用,高濃度有抑制作用。菸鹼中毒選擇性差,對多種動物,從原生動物到哺乳動物都有很高毒性,故不作藥用,主要作為農業殺蟲劑和殺菌劑。
菸鹼還有致癌和致畸胎作用。本科生長在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的SolanummalacoxylonSendmer對牲畜有毒,牛食後引起肺內角化病(enteque),在心臟、主動脈、腎和肺及其他軟組織出現磷酸鈣沉著,中毒動物表現僵直、衰弱、死亡。有毒成分是1;25—二羥基維生素D,(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84—1),它能促進腸道對鈣的過量吸收和含鈣蛋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