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事業由政府集中領導,總理大臣的航天諮詢機構是宇宙開發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航空航天
- 諮詢機構:宇宙開發委員會
- 意義:發展航空事業
- 影響:推動科技發展
正文
日本飛機和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主要有三菱、富士、新明和、石川島播磨和日本飛機公司等,從事飛機、發動機的研究、設計、製造和修理。另有17家輔機研製公司和上百家協作公司,承擔飛機分系統研製任務。1982年航空從業人員約26000人,航空工業總產值約3000億日元。科學技術廳的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和防衛廳技術本部的第三研究所是日本主要的航空技術研究機構,主要從事套用研究和預先研製。日本大專院校設航空專業的有10所,除教學外著重航空基礎研究。
日本從5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仿製了F-86、F-104、F-15戰鬥機,P-2、P-3巡邏反潛機,UH-1、OH-6、S-61直升機,自行研製的軍用飛機有中級教練機T-1、高級教練機-攻擊機T-2/F-1,水上巡邏反潛機PS-1和戰術運輸機C-1等,都投入小批量生產。日本在小型民用機研製方面也有一定進展。通用飛機MU-2、MU-300、FA-200和支線運輸機YS-11已銷售歐美各國。從70年代開始,日本先後與美國波音公司聯合研製中遠程客機波音 767、與英國的羅耳斯·羅伊斯公司合作研製BJ-500民用航空發動機,與聯邦德國聯合研製多用途直升機BK-117等。日本三軍1983年裝備飛機約1500架,其中戰鬥機約340架,主要的型號為F-104J、F-4EJ、F-15J;反潛巡邏機約100架,主要的型號有P-2J、P-3C、PS-1(圖1 )。日本的航空運輸業比較發達,有6家空運公司。在300架左右的民航機隊中有近100架是波音747一類的寬機身客機。 日本航天事業由政府集中領導,總理大臣的航天諮詢機構是宇宙開發委員會。空間開發工作由科學技術廳的宇宙開發事業團和文部省的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分工負責。技術設備的研製主要由60多家大公司和廠家承擔。宇宙開發事業團成立於1969年,是研製液體運載火箭和套用衛星的主要機構。它還負責組織建造和使用發射設施和衛星跟蹤設備等。筑波宇宙中心是它的重要研究試驗基地,配有大型空間環境模擬器、火箭飛行模擬裝置等多種試驗設施。宇宙開發事業團的發射場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前身是東京大學宇宙航空研究所,主要任務是利用氣球、探空火箭、人造衛星等多種手段進行空間科學研究,研製固體運載火箭和科學衛星。附屬的主要研究機構有鹿兒島宇宙中心(火箭發射場)、能代試驗中心(發動機試驗站)、三菱氣球觀測所和空間數據處理中心。日本自1963年開始研製“謬”(Mu)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共有4代。“謬”火箭(圖2)是傾斜發射的。1970年宇宙開發事業團決定引進美國“德爾塔”號運載火箭技術,以發展本國的N號運載火箭。1975年9月9日,日本首次用N-1火箭成功地發射了“菊花”1號技術試驗衛星。1977年2月,日本又將“菊花”2號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衛星軌道,從而使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3個能發射靜止衛星的國家。1981年8月,用N-2火箭將氣象衛星“向日葵”2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到1984年底,日本共發射成功30顆衛星,衛星分為:①科學衛星:共9顆,其中1978年2月4日發射的“極光”號衛星第一次用紫外光拍攝極光;②技術試驗衛星:共11顆;③套用衛星:共10顆,包括3顆“向日葵”號氣象衛星,5顆“櫻花”號系列通信衛星和2顆廣播衛星,其中“百合花”2號廣播衛星於1984年1月用N-2火箭送入地球靜止軌道,曾作過直播試驗,後因技術故障。未交付正式使用。(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