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是日軍建設的重點。近年來日海軍的裝備有較快的發展,值得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海軍裝備
- 所屬地區:日本
海軍是日軍建設的重點。近年來日海軍的裝備有較快的發展,值得注意。
海軍是日軍建設的重點。近年來日海軍的裝備有較快的發展,值得注意。日本海軍裝備海軍是日軍建設的重點。近年來日海軍的裝備有較快的發展,表現是:第一,“宙斯盾”飛彈驅逐艦正在按計畫建造和裝備。金剛號飛彈驅逐艦繼1993年第一艘...
這是日本自衛隊艦艇第一次訪華,隨艦搭載向四川災區提供救援物資。日本海上自衛隊第四護衛隊群司令德丸伸一少將擔任指揮官,隨訪官兵240人。訪華期間雙方將舉行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向四川地震災區提供救援物資交接儀式;中國海軍官兵將與漣號...
海軍士官候補生短劍 海軍士官候補生短劍是二戰期間日軍的佩劍。基本資料 服役部隊:明治時期-1945 隸屬軍種:海軍 全長:41.1cm 刃長:22.2cm 鞘長:30.42cm 炳長:10.05cm 鍔厚:—刀身製作:模製機械加工 ...
同名艦二次大戰時隸屬日本海軍的第一代的旗風號驅逐艦,發生事故的是該艦是第二代“旗風”級驅逐艦的五號艦,在二戰其間主要負責船團的護衛工作,但在1945年時在台灣的高雄港附近遭美軍的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至於1986年時就役的“...
日本海軍在戰爭中稱為丁型驅逐艦的艦艇共有2個級別,即松級和橘級,他們是艦隊驅逐艦小型化、量產化、功能簡單化的作品。建造起因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一直處於優勢,其海上和空中力量均比美軍強,所以各種艦隻損耗較少,這當然包括...
日本海上自衛隊“村雨“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主力的驅逐艦之一,該驅逐艦在1996年3月12日正式服役。主尺寸:艦長151米、艦寬17.4米、吃水5.2米 排水量:4400噸(標準)、5100噸(滿載)動 力:60000馬力。COGAG方式,SMIC、LM2500燃氣...
“雷電”式戰鬥機(J2M1 ,盟軍稱“Jack”),是日本海軍拋開單一艦載機形式,改為面向以陸基為主的“甲類”和“乙類”戰鬥機開發的重要型號之一。其中甲類的代表作是“月光”式夜間戰鬥機(13試陸戰,J1N1), 而乙類代表作,就是...
赤城號航空母艦(英文:Akagi Aircraft Carrier),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號艦,後改建為航空母艦。天城級原為戰列巡洋艦,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改建成航空母艦。赤城號航空母艦建造之初擁有的200毫米主炮、橫臥彎曲式...
大和級戰列艦(英文:Yamato Class Battleship),是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最大一型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首次採用球鼻艏設計,全艦裝甲防護厚重,艦上裝備9門460毫米大口徑主炮、12門155毫米副炮和156門25毫米高射炮,由...
金剛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最先裝備356毫米(14英寸)大口徑主炮的主力艦,艦上配備八門由日本委託維克斯公司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研製期間對外稱12英寸炮),該炮後來被日本引進在國內製造。雙聯裝主炮塔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向艏、艉方向...
大和號戰列艦所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所建造的最大一級戰列艦,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該艦裝備有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以及各種副炮和對空機關炮,全艦覆蓋大量裝甲,艦身的重要部位都能經受...
零式戰鬥機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Mitsubishi )於1937年開始研製,1939年4月1日成功首飛。1940年7月31日,是日本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也是當時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37年,日本海軍裝備了96式艦載戰鬥機(三菱A5M,...
鞍馬級巡洋艦是日本海軍的一級裝甲巡洋艦。是20世紀初期隸屬於日本海軍的裝甲巡洋艦艦級,同級艦共兩艘,分別為鞍馬號與伊吹號。兩艘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均無多少建樹,且均未能成功獵捕德意志帝國海軍布署於太平洋地區的東亞分艦隊與運輸船...
特四內火艇(魚雷坦克“卡次”),重18噸,可運載40名陸戰隊士兵。履帶上邊可放浮體,炮塔在前面。也可在履帶上換裝魚雷,用途是潛入港口攻擊軍艦後上岸逃脫。裝備日本海軍大威力、遠射程、無痕跡的93式氧氣魚雷。特四內火艇是日本海軍...
出雲號巡洋艦(英文:Izumo Armored Cruiser,日文:いずも),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一艘排水量近萬噸的裝甲巡洋艦。出雲號巡洋艦屬於出雲級裝甲巡洋艦(日本語:いずもがたそうこうじゅんようかん)中的首艦,該艦艦長121.92米,艦寬20....
扶桑號(ふそう)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扶桑級戰列艦1號艦。由日本獨自設計的第一艘超弩級戰艦。艦名由來:是根據日本海軍規定以古國名來命名的戰列艦。所謂的扶桑是以前中國對日本的稱呼,現在則被用來作為日本的美稱。本來的意義是,位於...
信濃號航空母艦(英文:Shinano aircraft carrier)是舊日本海軍的大型艦隊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55年美國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的服役。信濃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62000噸,試航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
該艦由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よこすかかいぐんこうしょう)於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入日本海軍現役。該艦標準排水量3100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甲板裝甲厚75mm,...
1947年7月雪風號作為賠償艦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被命名丹陽號(編號DD-12)。該艦移交時艦上火炮已全部拆除,接收後前主炮裝備雙聯127毫米炮 (來源不明,與原雪風號炮塔型式完全不同),後主炮裝備雙聯100毫米炮,此外丹陽艦還裝...
松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在二戰末期建造的一級驅逐艦。 松級也稱丁型,是二戰時緊急建造的對空,對潛護衛驅逐艦,另外還有甲型(艦隊驅逐艦,如夕雲級)乙型(防空驅逐艦,如秋月級)。 松級驅逐艦除了徹底吸取了戰爭教訓外,還盡力簡化以達成緊...
在這種思想指導和現實鼓舞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建造進程 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對海軍艦政本部正式下達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任務,要求裝備460毫米口徑主炮8...
金剛(こんごう)是日本海軍最初的超弩級巡洋戰艦金剛型的1號艦。經過2次大幅度改裝後變成高速戰艦,並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本艦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使用的外國制主力戰艦。戰役 1944年11月21日被擊沉 除籍 1945年1月20日 技術...
A1N三式艦上戰鬥機,是日本20世紀20年代末期研製、裝備的一型艦載戰鬥機。發展沿革 1926年,日本海軍宣布需要有十式戰鬥機的後繼機,當時中島,三菱和愛知都參與了投標,當時日本海軍的要求只是要比十式戰鬥機好一些和如果掉進大海的話...
美國戰列艦不僅在數量上占壓倒優勢,而且美艦均裝備了性能良好的對海雷達和統一的作戰指揮系統,六艘戰列艦的所有主炮都能夠同時以相同裝定參數對同一目標攻擊,日本艦隊終遭失敗。總體評價 日本海軍第一次自行設計建造超無畏級戰列艦,...
日本海軍二十年代中期建造的舊式驅逐艦,也是首批裝備24英寸(610mm)口徑魚雷的日本戰艦,設計的主要作戰武器是魚雷。完成12艘:睦月、如月、彌生、卯月、水無月、文月、長月、菊月、三日月、望月、夕月、皋月。開戰後用於護衛登入部隊...
青葉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這級重巡洋艦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定之後第一型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古鷹級重巡洋艦的改進型。本級艦共兩艘。在太平洋戰爭中此級艦全部戰沉。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1922年日本海軍率先開始建造2艘...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擺脫英式戰艦概念自行設計的被視為“第一型純日本血統的戰列艦”,在日本海軍艦船發展史上占有獨特地位。該級艦是世界上最早裝備16英寸(406mm,另有標註410毫米)口徑艦炮的一批戰列艦,該級艦試航時速度高達到26....
1935年,英國皇家海軍將一戰末期建造的2艘輕巡洋艦改裝成為C級防空巡洋艦,拆除主炮,以防空火炮為其主要武器裝備,這揭開了防空巡洋艦登上歷史舞台的序幕。1936年以後,英國和美國開始設計新型防空巡洋艦,並付諸建造。1937年,日本海軍也...
霧島(きりしま)是日本海軍的軍艦。原為巡洋戰列艦(即西方的戰列巡洋艦),後來被改裝成戰列艦。金剛型戰列艦的4號艦。艦名是以宮崎縣與鹿兒島縣縣境內的霧島山來命名。於1930年進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裝,再於1936年接受第二次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