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的大型艦隊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的服役。

信濃號航空母艦最初是根據"04艦艇補充計畫"開工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

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信濃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Shinano aircraft carrier
  • 研製時間:1937年
  • 服役時間1944年11月19日
  • 定型時間:1942年
  • 國家:日本
  • 沉沒時間:1944年11月28日
  • 使用壽命:17個小時
  • 建造單位:橫濱海軍造船廠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型結構,動力系統,艦載武器,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畫",確定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後來又根據"04艦艇補充計畫"開工建造了大和級戰列艦(改進型)‎的三號艦(110號艦)、四號艦(111號艦)。110號艦建造進行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初期,飛機對戰艦的優勢完全顯現;另外戰爭期間因為資源不足的原因,110號艦的建造計畫被取消。111號艦停止建造並解體。
1942年6月,日本海軍由於中途島海戰的慘敗,損失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艦,為了及時補充航空母艦的戰力,日本除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艦以外,110號艦船殼也被日本海軍列入改裝航空母艦工程。
太平洋戰爭到了1944年,日、美的海上軍事力量已經有了極大的差距。在經歷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里亞納海戰,曾經強大的,不可一世的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或被擊沉,或被重創,日本海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反觀美國一方,憑藉著其雄厚的工業實力,在1943年末其太平洋艦隊的戰力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遠遠地超越了日本。
信濃號信濃號
信濃號原本是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改進型)建造,1940年5月開始動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六號船塢開始建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10號艦的建造計畫在停滯後被取消。1942年6月日本海軍由於中途島海戰的慘敗,損失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機動力量大大減少。於是,日本海軍決定優先建造航空母艦。在此背景下,日本海軍將已經完成50%進度的信濃號,改建成航空母艦。
被改建為航空母艦的信濃號在1942年9月恢復施工,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後來在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日軍聯合艦隊大量艦艇受損,需要在橫須賀船廠進行大修,日本海軍於1943年3月下令優先“修理損傷艦”,這導致“信濃號”建造工作中斷了數月。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菲律賓海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大敗而歸,隨後要求“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內建成(日軍戰前軍令嚴格,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從最高負責的指揮官到造船工人都會遭受嚴厲的處罰)。造船廠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趕工並忽視了大量的次要流程,於1944年11月19日才勉強宣布建成(其實該艦仍然有大量細節部分沒有完工)。
信濃號對船體進行改裝,曾提出過兩個方案:其一,改裝成除了戰鬥機之外不裝載任何防禦設備的航空母艦,這需要進行全面改裝;其二,改裝裝甲飛行甲板,與大鳳號航空母艦相類似,準備在艦隊中承當支援其他航空母艦作戰,這只需進行部分改裝。
日本海軍構想, 讓信濃號航空母艦在艦隊其他航空母艦的前方,讓出擊的的飛機在信濃號上降落,加油掛彈修理後再次出擊,可以延長戰機作戰半徑,或幫助出擊的飛機返回各自母艦。此外信濃號航空母艦還可裝載多餘的飛機用來進行補充。
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於1944年11月19日完工,在整個改裝過程中,其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滿載排水量竟然高達71890噸(標準排水量62000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是在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以前,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
110號艦的艦名是採用了戰列艦命名方式,取名自日本古代番國當中的信濃國。信濃號的艦籍編入橫須賀鎮守府。

建造沿革

1940年5月4日,信濃號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1944年10月8日下水,1944年11月29日竣工,僅建成一艘,1944年11月29日凌晨3時被美軍潛艇擊沉。
信濃號航空母艦工程再三延誤,由於海軍方面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完成,竣工日期卻要比最初預計的提早五個月,熟練的工人更被徵召服兵役,為補人手不足,除了動員民間造船廠的工人與海軍學校的學生,就連其它工種的學生都招攬過來趕工。工人都深信「完成信濃號則能挽救日本」。因為工程一再趕工,艦內設備都只配備最低限度,只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測試甚至省略。
信濃號航空母艦雖然在11月19日加入現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細節沒有完成,還需要建造和調整。信濃號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質很差,要他們能夠成功的熟練操縱這艘軍艦也需要數月的時間。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航空母艦過於強調進攻能力,強調艦載飛機的裝載數量,航空母艦的防禦能力不是優先指標。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俯衝轟炸機一舉摧毀四艘日本海軍主力航空母艦,其防禦力薄弱的弱點顯而易見。根據戰後的調查,美軍俯衝轟炸機飛機的炸彈穿透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在航母內部爆炸,造成航母的嚴重損傷。

艦型結構

信濃號機庫只有一層是因為當時戰列艦工程已進行到上甲板,因時間緊迫無法加設下層寬庫。但如此一來重心不會升高,整塊飛行甲板都可以裝甲化。為了有效防禦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甲板裝甲,當初設計方案要求能承受800千克炸彈的垂直撞擊,但因為會增加甲板重量與製造能力的限制,改為500千克炸彈。為滿足該要求,裝甲板厚達95毫米,由20毫米特殊甲板與75毫米CNC甲板所組成。材質與厚度均與大鳳號的沒有太大分別,但全長256米,最大寬度40米的飛行甲板都全部鋪上相同材質裝甲(大鳳號鋪裝範圍更大)。再加上採用了大鳳號沒有用上的設計,在飛行甲板前部與後部附近兩處的13米正方型升降機上都鋪上同樣厚度的裝甲,重量達180噸。與大鳳號採用封閉式的機庫以及艦艏不同,信濃號採用了通風能力很好的開放式機庫設計。信濃號的機庫前部份三份之二(搭載攻擊機用)是開放型,而後部是密閉型(搭載戰鬥機用)。前部採用開放型設計是為了當受到攻擊引發火災時,可以從那兒清除炸彈與魚雷。
大型的島型艦橋設定於右舷中央部上。艦橋的後部有向上排煙的煙囪往外側傾斜23度。這是日本海軍繼大鳳號又一次在航空母艦使用此類的煙囪。
信濃號艦體原始設計作為戰列艦,水線上的舷側裝甲則從410毫米減為249毫米。戰艦的主炮彈藥庫就直接用作航空母艦的高射炮彈、機槍彈、炸彈、魚雷等倉庫。飛機用燃料庫則以常用的25毫米裝甲板加強。艦體底部從大和級戰列艦‎的雙重底部強化為三重底部。

動力系統

信濃號航空母艦動力裝置為主鍋爐12座,4台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0000馬力,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18節時10000海里。信濃號航空母艦的動力和大和級戰列艦相當,比一般艦隊航空母艦的速度低,而續航能力超過大和級很多,可以滿足實戰需要。

艦載武器

防禦
信濃號航空母艦的艦載火炮用於防空自衛為主,雙聯裝127毫米大口徑的高平炮8座,還有三聯25毫米小口徑高射炮37座,單管25毫米炮12座,另外還有13毫米口徑高射機槍22座。
127毫米口徑高平炮,可以作為艦炮平射攻擊地方艦船,也可以作為高炮使用,射速每分鐘超過15發,最大仰角十90度到-10度,採用半自動裝填,主要用來對付中高空的敵機,威力較大,但是實戰中作用一般。
25毫米口徑高射炮主要對來對付低空目標,射速很快。缺點在於威力較小,因使用15發固定彈匣供彈,每次換彈藥時必須停止射擊,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各方面性能都不如美軍20毫米口徑以及40毫米口徑高射炮。
13毫米口徑高射機槍主要對付貼近戰艦的敵人飛機。雖然射速高,但是威力很弱,加上美軍飛機一般有裝甲以及其他的保護措施,殺傷力明顯不足。
艦載機
最初設計為搭載38架“烈風”式戰鬥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9架“彩雲”式偵察機,一共65架,這個數量偏小。低於同時代的美國建造的航空母艦,日本早期的大型航空母艦也超過這個數字。
後來因為信濃號的設計需求發生改變,改為20架戰鬥機和27架攻擊機,一共47架。為了提高整艦的防禦能力造成艦載機數量較少。這些飛機的性能已經有大幅度的進步,一定程度彌補了數量的不足。但是,新型艦載機數量的不足,更嚴重的是飛行員的匱乏限制飛機性能的發揮。
信濃號航空母艦
在信濃號航空母艦第一次試航之前,日本航空母艦已經損失了幾乎全部大型航空母艦,而且有經驗的飛行員嚴重匱乏。而單靠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而且難逃最終覆滅的命運。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62000噸
滿載排水量
72890噸
全長
266.6米
艦寬
36.3-38.9米
型深
18.92米
吃水
10.31米
飛行甲板
長256-266米,寬36.3米
艦載機
47架(最多120)
防空武器
雙聯127毫米高平炮8座,25毫米高射炮145座
動力
主鍋爐12座,蒸汽輪機4台,153000馬力
軸數
4軸
航速
27節
續航力
10000海里/18節
艦員
2400人

服役動態

1944年11月美軍已經開始使用B-29重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橫須賀海軍工廠所在的東京灣附近是美軍重點的轟炸目標。在信濃號下水的8天后,命令該艦立即開往吳港的造船廠完成躲避美軍的轟炸,同時完成細部舾裝等收尾和艦員訓練的工作。
信濃號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27日,信濃號載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計2500多人奉命出發,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離開東京灣駛往吳港。由濱風,雪風,磯風三艘驅逐艦組成第十六驅逐隊護航。信濃號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在航行中還進行了燈火管制。
19時15分,“信濃號”的檢測官向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他曾經是日軍“大淀”號的艦長)報告,發現了美軍艦船的雷達信號,判斷應該是一艘潛艇。艦長阿部認為既然是美軍的潛艇在東京灣附近危險區域航行,按照一般的基本戰鬥常識是絕對不會隨意使用雷達的。阿部判斷,很可能美軍已經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他們的計畫,集中了一定數量的潛艇準備攻擊他,而這個雷達波多半是美軍潛艇故意採用的詭計。目的是想引開為“信濃號”護航的驅逐艦,然後由另外的潛艇進行攻擊。阿部命令不準開火,不要理睬它,繼續高速前進。同時為了避免被美軍潛艇定位,阿部下令關閉四艦的雷達,艦隊間聯絡改用燈光信號。並嚴令護航的驅逐艦要緊靠“信濃號”航行,即使發現潛艇三艦絕對不能私自行動。
1944年11月26日當晚有B29的轟炸任務,美國潛艇“射水魚”號(Archer-fish,SS/AGSS-311)受命準備救助可能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後來因計畫取消,才在海上游弋待命。巧的是,當時“射水魚”的雷達出了故障。潛艇被迫浮出海面準備修理,雷達在修好後多次開機測試都正常(其中一次被“信濃號”發現)。突然,艇長約瑟夫·F·恩賴特中校從潛望鏡中看到了一個小島。起初他還以為這是日本海域的一個剛剛出現的火山島,不久他才發現這是一艘軍艦!在不遠處以20節的速度Z字航行。這其實就是信濃號航空母艦,進行她的處女航。“射水魚”號艦長恩賴特最初判斷是日軍的一艘油輪,恩賴特下令潛艇全速追擊該艦。此時信濃號仍然保持Z字行前進,很快就被射水魚號趕上。
22時45分,“信濃號”的瞭望手發現右弦發現一艘美軍潛艇,此時,為信濃號護航的‘磯風’號驅逐艦也發現了射水魚號,隨即離開編隊,以35節的高速向潛艇方向急速駛去,並且讓射水魚進入了它的火炮射程,這是潛艇和日軍艦隻的第一次遭遇。
恩賴特此時才發現這並不是一艘油輪,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艦,並且它還有數量不明的驅逐艦護航,它立即下令潛艇下潛。潛艇進入了日艦的火炮射程。但奇怪的是,日本人並沒有開炮。這令美軍艇長頗感莫名其妙。
此時的阿部艦長仍然判斷美軍可能在誘敵,它認為不應該和美軍潛艇多做糾纏,是要引他上當。它隨即命令‘磯風’號立即停止攻擊返回編隊(其實此時該驅逐艦和美軍下潛的潛艇只有五海里的距離了)。 日軍艦艇轉向,以全速直線航行,甩開美軍潛艇。
日軍艦艇以25節以上的高速開走,射水魚號最大航速只有18節,無法追上。恩賴特非常沮喪。恩賴特立即向珍珠港報告了發現日軍大型航母的坐標和航向。希望該海域有其他的位置更好的美軍潛艇,同時命令射水魚號繼續追蹤日軍航母編隊,期望日艦有可能自己減慢航速。
信濃號全速航行幾個小時後就出現的問題,它的一根主軸發生了故障導致信濃的航速降低到了15節。射水魚號全速航行,終於在1944年11月28日凌晨,再次發現了“信濃號”,並且發現有三艘驅逐艦護航。恩賴特隨即向向珍珠港又了一封電報,希望能夠得到其他的潛艇支援。但是,周圍一百海里內,並沒有其他的美軍潛艇。
2時42分,這份電報被信濃號偵測到,阿部沒有想到這是之前發現的那艘美軍潛艇,同時還偵測到了近距離的美軍潛艇的雷達波。阿部認為艦隊已經中了美軍潛艇群的埋伏。他立即作出決定,艦隊轉向,這個方面正好是面對者射水魚的方向。信濃號竟然自己送到了“射水魚”號的槍口下。
隨即射水魚號潛艇下潛,同時準備魚雷,伏擊“信濃號”。射水魚向該艦發射了六枚魚雷,其中的四枚準確的擊中了信濃號,此時是3時過4分,信濃號艙室被撕開了10來米寬的口子。海水洶湧地灌了進來。
射水魚號緊急下潛到400英尺的潛水極限躲避攻擊。隨即高速脫離了戰場。
艦長阿部俊雄認為4條魚雷對於信濃這樣龐大的航母來說不算什麼,加上擔心繼續遭到潛艇攻擊,於是航速未減,給損管造成很大不便。
5時,信濃號艦體嚴重傾斜。傾斜到了18度。8時,動力艙進水,鍋爐全部癱瘓。9時,航母失去了全部動力,
10時18分,阿部俊雄大佐下令棄艦,同時3艘驅逐艦開始轉移“信濃號”艦員。三十分鐘後,信濃沉沒,“信濃號”的2515名船員只有1080名被救,有1435人喪生(包括阿部俊雄大佐)。
就這樣,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處女航僅僅進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了。

總體評價

擁有強大裝甲和水下防禦能力僅僅被4枚魚雷擊中就很快沉沒似乎不可理解。防禦能力和其基本相當的武藏號,被足足12枚魚雷擊中後最終沉沒;而大和號在300多架美機的圍攻下,身中12枚魚雷和7顆炸彈以後才沉沒。對比起來,信濃曾經特地加固了水下防禦能力,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這是個“半拉子工程”,細節沒有完工,不少水密艙的門無法關緊,甚至根本沒有門,造成大量海水的進入。
二.該艦排水系統沒有完成,汽動水泵還沒安裝,排水管也沒有配齊,而手動水泵又太少,根本無法滿足需要。
三.水兵素質很差,在初期還能在統一指揮下排水。一旦艦隻發生一定程度的傾斜,立即失去了勇氣,全部亂作一團,四散逃命,造成艦隻失去有組織的搶救。
總之,信濃號仍然是日本海軍歷史上的重要戰艦,它的誕生和覆滅都從某種程度上預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然結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