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是2戰末期,日本研發出了人操飛彈——櫻花式有人駕駛火箭飛機,該飛行炸彈由母機攜帶升空後,在距離海上目標數十千米處投下,然後靠火箭發動機作短暫推進,在進行一定的機動飛行後,俯衝滑翔到目標上空,最後以直接撞擊的方式與目標同歸於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 標準型號:MXY7
  • 來源:日本
  • 使用:日本
簡介,技術指標,改型簡況,

簡介

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帶著炸藥,頻頻撞向盟國的艦船,欲與之同歸於盡。但這形同飛蛾撲燈,它除了給歷史留下不齒於人類的笑柄外,更留給人們一個永久的警示和深省。
櫻花飛機的另一標準型號是MXY7。也許盟軍見它恨之入骨,所以很快給了它一個“八格”(BAKA)的綽號,它似乎來自日文中的“蠢貨”一詞。
1944年8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是四面楚歌。為重振所謂“大和之魂”,日海軍405航空隊一個叫太田光男的少尉機務兵在受到德國 V-1有翼飛彈的啟發後,突發奇想地提出了一條餿主意:希望能發明一種帶動力的滑翔炸彈。由於當時沒有可靠的誘導裝置,所以只能由人來操作它飛行。按太田的構想,該飛行炸彈由母機攜帶升空後,在距離海上目標數十千米處投下,然後靠火箭發動機作短暫推進,在進行一定的機動飛行後,俯衝滑翔到目標上空,最後以直接撞擊的方式與目標同歸於盡。飛行員一經起飛,就必須為天皇“玉碎”,別無選擇。因此說,自殺進攻的作戰方式不僅是非人道的,也是極其野蠻的。

技術指標

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對於這種只使用一次的特種飛行器,按照海軍的要求,必須達到以下戰術技術指標:
① 有效載重中的80%必須是炸藥戰鬥部;
② 機頭為穿甲彈頭,引信的可靠性為100%。
③ 為避開敵機攔截,飛行速度要儘量提高;
④ 為便於瞄準,飛機的穩操性能要好;
⑤ 飛機尺寸要小,且便於裝拆,並應適合在狹隘的地下防空壕中大量存儲備用;
⑥ 材料選用易取的木材和鋼材,加工要方便,製造工時不得高於常規戰鬥機的10%;
⑦ 飛行儀表要儘量精簡。

改型簡況

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真正參加過實戰的只有和原型機基本同型的櫻花11 型,其他8種改型,要么用於教練,要么未實際投產。這些改型的簡況如下:
櫻花11型(MXY7)原型機及批產型,母機是“一式陸攻”轟炸機。構造特點祥情見前面所述,參數見本文附表。
櫻花K-1型單座無動力教練機,由母機空投。除了拆去發動機和戰鬥部,並在座艙前後各設一個配重水箱以外,同11型。由空技廠生產,1944年10月它試飛於百里原基地。
櫻花21型除將戰鬥部減重至600千克、母機改為“銀河”式轟炸機以外,基本同11型。
櫻花22型為解決續航距離過短的問題,在21型的基礎上換裝了一台推力僅為200千克的“ツ-11”(讀作“茲-11”)型噴氣發動機。其實,它只不過是一種相當原始的噴氣發動機,即用一台 105馬力的“初風”倒立四缸空冷活塞式發動機去驅動一台空氣壓縮機而已。由於空中無法點火啟動,所以“ツ-11”必須在母機起飛之前就開車,至投擲之前,所用燃油均由母機提供。於是,續航距離擴展到櫻花11型的3.51倍。與此同時,其機尾保留了一台 11型上原有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供應急時加速使用。為了與 “銀河”匹配,翼展縮短到母機主起落架橫距以內。1945年8月12日,櫻花22型作了處女航,但火箭發動機不慎提前點火,使尾翼撞到母機“銀河”的腹部,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原擬交由愛知飛機廠生產50架,後因終戰而作罷。
櫻花33型22型的放大型,改用較先進的“ネ-20”( 讀作“奈-20”)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用於“橘花”式噴氣式戰鬥機,擁有8級軸流式壓氣機,其技術源於德國的Me 262)。戰鬥部重800-900 千克,續航距離延長到278千米,擬用“連山”式四發大型轟炸機為母機,但均為紙上談兵。
櫻花43甲型用 33 型改裝的專從潛水艇上彈射起飛的改型,因此機翼可以摺疊。為提高翼載,其鋁製翼稍飛行中可以拋棄,但沒有來得及研製,戰爭已經結束。
櫻花43乙型43型的岸基改型,從山頭上的發射架上起飛,專事打擊近海水面艦隻。採用可摺疊全鋁合金機翼、可拋棄式起飛滑撬和“ネ-20”型噴氣發動機。計畫要求在1945年9月達到實用階段。為此,建設省曾跑遍各觀光點,將那裡的纜道索車通通拆下備用。足見當時日本鬼子對物資的貧乏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櫻花43教練型自K-1改裝而來的雙座教練機,用於岸基彈射訓練。前后座艙分得很開,機尾僅裝一台 68 千克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1945年初夏在神奈川縣的武山海軍陸戰隊機場試飛成功,僅此一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