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計簡史是指19世紀以來,日本會計發展簡要歷史。其主要情況是:全面引進借貸複式帳法,從1868年“明治維新”起,日本便開始全面引進借貸複式帳法。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日本基本完成借貸複式簿記的引進,並逐淅確立日本會計的發展。在西式簿記的引進和傳播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傑出的會計學者及其會計名著:福澤渝吉的《帳會之法》(1873—1874),此書是根據美國H.B.布賴安特與H.D.斯特拉頓的《普通學校傳記》翻譯而成的<由小林義秀擁譯的美國學者C.C.馬爾蘇的《單式傅記實務教程》和《複式簿記科學》,譯著分別定名為《馬爾蘇式榑記法》和《馬爾蘇式複式簿記法分上、中、下三卷,1876.年出版)。
從編譯轉向研究西式帳理,獨創日本會計。1876年,粟原立一的《傅記法獨學》一書問世,是日本人自己編撰的第一部簿記著作。從此,日本會計界開始由全盤編譯轉向研究西式帳理,獨創日本傅記的軌道。1895年,下野直一太郎的《簿記精論》出版,將西式帳理同日本傳統作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現金收支分錄法”,並提出複式簿記“六要索說”、“八要素說”以及“十要索說”等會計理論。1910年,著名學者吉田良三的《會計學》出版,在徳國“借貸對照表說”的基礎上,提出“借貸八要索說”理論,從而豐富和發展了歐美會計理論。1920年,著名學者太田哲三的《資產負憤表編制方法》一書出版,確立了“動態資產負僨表論”在日本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師承美國,在標準成本控制、管理會計、電子數據處理會計以及審計等方面,都取得顯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