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
2004年4月,日本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正式宣布合併,是日本最大的
壽險公司之一。明治生命保險公司成立於1881年,位居日本壽險業第四位;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成立於 1880年,位居第六位。兩家公司合併後,總資產將達到26.85萬億
日元,位居第三位。
公司的產品包括:個人壽險、
年金、團體壽險和
養老金以及投資產品。在法律允許保險公司可以同時開展壽險和非壽險業務後,
明治安田生命成立了子公司明治通用保險公司,該子公司同時提供壽險和非壽險產品。
公司開展業務的區域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和
德勒斯登銀行(Dresdner Bank)及其母公司
安聯保險公司有協作關係。在合併前,
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分別隸屬於
三菱集團(Mitsubishi Group)和
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
明治生命擁有一套完善的業務銷售和
客戶服務體系。截止2008年3月末,其在日本擁有92個行銷分公司,1253個營業所,25個團險部。
公司發展狀況
綜述
明治生命保險公司是日本第四大壽險公司,在保險企業中排名第16位,總資產達1587億美元,1999年毛保費收入352億美元,雇員3.9萬人。明治生命擁有一套完善的業務銷售和客戶服務體系。其在全國擁有86個行銷分公司,8個法人營業部,1265個營業所,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後服務。除了壽險業務以外,
明治生命還提供非壽險、
再保險、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業務。儘管國內市場是其
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明治生命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地亦開展保險及其他相關業務,並在上述國家和地區設有20餘家子公司和代表處。
20世紀90年代
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蕭條,許多保險公司陷入危機之中。明治生命由於
資產結構良好,經營穩健,至今仍運作正常。國際上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標準普爾公司、A.M. Best公司以及日本信用評估局分別給予該公司A+、A+和AA的評級,表明該公司資產狀況處於優良狀態。
1997年明治生命與我司簽定了合作協定,並根據協定安排我司各方面的人員赴日進行短期培訓與學習,對我司吸收先進業務經驗、改進公司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1995年,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為促進中國的保險精算教育事業,公司分別捐款500萬
日元,設立了“明治生命
湖南財經學院獎學基金”及“明治生命
陝西財經學院獎學基金”。
和安田合併
日本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宣布將在2004年4月進行合併,以應對壽險業日益嚴峻的經營環境,擴大公司規模,提高商品開發及資產運用的能力。
合併後,兩家公司將首先在商品開發、資產管理、人事、會計等方面實現共通。同時,還將合併或減少營業點,從而達到削減經費、提高經營效率的目的。兩家壽險公司決定,最快將在今年7月將兩家
股東大會進行合併,然後陸續操作,到2004年4月完成全面合併。
日本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日前正式宣布將在2004年4月進行合併。這一合併計畫再次顯示,該國步履緩慢的經濟結構性改革和零利率政策給壽險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壽險企業要生存下去不得不進行重組。
明治與安田公司宣布,它們將通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和實現更大的
規模效益來提高利潤。合併後,兩家公司將首先在商品開發、資產管理、人事、會計等方面實現共通,同時還將合併和減少營業點。根據計畫,兩家公司的股東大會最快將於今年7月合併,然後陸續操作,到2004年4月完成全面合併。
許多業內人士都對兩家公司的合併表示了歡迎。但是,他們在稱讚
明治和安田公司大膽改革的同時,也心存不少疑慮,那就是在日本壽險業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現有保單的賠付數額高於投資利潤的情況下,兩家公司是否能實現收支平衡。
日本壽險業在過去五年里經歷了空前的大規模重組,實力較弱的公司紛紛倒閉,小公司被外國公司兼併,而大公司則選擇合併以增強實力。考慮到日本的經濟形勢,這種狀況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它們龐大的投資組合的回報。但是,
經濟衰退導致日本股市價格一路下滑,保險公司的
股票投資已陷入虧損。同時,日本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復甦,一直將
短期利率控制在接近零的水平上,使得近年來
債券投資的回報率也低得可憐。對於日本許多壽險公司來說,這樣低的
投資回報率使它們難以支付在以前
利率較高的時候簽訂的保單中所承諾的保險收益。此外,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還顯示,日本長期的經濟低迷已經影響到了壽險公司新保單的銷售。在截至2001年3月的4年裡,日本有效的壽險保單的總數額平均每年下降5.9%。
這種情況下,
日本銀行系統加緊處理
不良債權以促進經濟復甦進而提高利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銀行處理不良債權的工作過於遲緩。
瑞士信貸公司的一位分析家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講日本保險業成了銀行的犧牲品。
分析家指出,明治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此次的合併還有一點非同尋常,那就是它們分屬兩個行業集團。明治保險公司隸屬於
三菱集團,而安田保險公司則隸屬於瑞穗金融集團。一般來講,各個集團的成員主要與內部其它成員開展業務。因此這兩家公司的合併似乎顯示出一個跡象,即日本一度曾堅不可摧的
企業聯盟正在長期的經濟低迷中逐漸鬆散 2002年元旦剛過,長期受
經濟危機震盪的日本
金融界中廣泛地流傳著“3月危機總爆發”的危言,緊接著就是金融界的行業重新組合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動作。1 月24日,位居日本壽險公司第4位的日本最老牌的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和位居第6位的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將於2年後的2004年4月合併的訊息向外界公布後,在日本經濟社會尤其是在金融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如果在2004年4月,兩家公司順利合併的話,那么這將是日本保險史上第一次保險相互公司之間的合併。明治生命保險公司是屬於二戰前舊
三菱財閥系統的,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則是隸屬於舊芙蓉財閥系統的,這次兩公司跨越舊財閥系統的界限,不論其採用的合併方式是
吸收合併方式還是對等合併方式,都對日本社會尤其是保險界是一個很大的震動。因為從90年代日本進入經濟發展的低潮以後,在長達10年以上的
經濟危機、且目前的經濟狀況繼續惡化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倒閉、破產、關閉、合併的風潮沒有間斷過。即使是在這種異常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型壽險公司也紛紛表示,
企業合併不會發生在大型壽險公司之間。這次宣布合併,給壽險界的打擊無疑將超過其合併本身的意義。
病入膏肓的經濟環境促使
保險行業大重組。漫無邊際的經濟冬季90年代初期,日本進入了漫長的經濟冬季,目前這個經濟的嚴冬已經超過了十年,尚未出現任何冰雪融化將進入春天的跡象。在史無前例惡劣的經濟環境下,有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進入破產或資產重組,出現了“
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破產風潮。
保險同其他金融行業一樣,除了要將保險銷售給消費者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將收來的保費加以運用,從資金的運用過程中產生利益,而這部分利益將成為公司收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眾所周知,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好壞將左右保險公司經營的業績。為此,資金運用作為保險公司經營的主要環節受到保險公司的高度重視。
在長達10年的
經濟危機中,日本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仍然能保持健全的經營機制,正常地運營保險事業,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蹟。這和日本保險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手段以及資金運用的成功有極大的關係。試想一下,如果這種長達10年的經濟危機不是發生在日本,而是移植到其他某一個國家的話,那么在“零金利”的經濟環境下,面對由於這種經濟環境下所產生的巨額“
利差損”,在政府不給予經濟援助的情況下,有多少保險公司能擔保自己不會陷入經營失敗的行列?如果開始能支撐一年或兩年的話,那么能不能支撐10年而保證不會倒閉?
在這種經濟大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有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減少競爭對手,來減低因互相競爭而造成的內耗,從而在這種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取得生存和發展的有利條件,那么和業內的其它公司進行對等合併是惟一的出路。
重組高潮
財產保險行業的重組輪廓已經分明從2001年新年度(日本的新年度為4月)開始,經過一年的激烈變動,
財產保險公司的重新組合已經大致上揭曉。發起第一輪合併高潮的是“大東京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同“千代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於2001年4月合併。緊接著是,“日本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同“興亞火災海上保險公司”於同月正式合併。同月宣布合併的還有,“同和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同“日生損害保險公司”(是日本生命保險相互公司的子公司)。
第二輪是當年10月,原舊財閥
三井系統的“三井海上火災保險公司”與不同系統的“
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合併。第三輪是11月,日本最大的財險公司 “東京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同“日動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在經營上採取合併,而日本第5大壽險公司“
朝日生命保險公司”和“共榮火災海上保險公司”也將陸續與該集團匯合。最後一輪就是,日本第2大財險公司“
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將於2002年7月同“日產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合併。至此,日本財險公司的行業重組大致上的輪廓已經分明,剩下的也就是一些中小財險公司。這些公司如果想在十分惡劣的經濟環境下不被淘汰,只能投靠堅挺的大型財險公司,其後果就是自願被大公司所鯨吞。
出於無奈的兩大壽險公司合併財險公司的合併浪潮給壽險公司的啟示就是,不能緊緊抱住“不會合併”的信條不放。兩大壽險公司近年來的經營狀況日益下滑,促使他們下定決心,跨出了違背上述信條的一步。
明治生命保險公司一貫是以持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股份而聞名。但是,去年9月份的支付能力指數(solvencymargin)和同年3
月相比較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3月的指數是667%,而半年以後的9月,卻下滑到了504%,半年中下滑了163%。在八大壽險公司中,
明治生命保險公司是下降幅度最大的。
?>
團體保險的行銷額長期居首位的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去年首位的寶座被其他保險公司奪走。更有甚者,該公司也是持有許多的銀行股份,由於去年上半年股市持續走低,使得該公司蒙受了很大的損失。減損處理以後,為了彌補這些損失,公司不得不動用了準備金。兩大公司都在過去的一年中遇到了困難,都將在新年度中面臨極大的挑戰。正是這種同病相憐、互相需要對方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才使得兩者不謀而合,走到了一起。
業內人士指出,兩家壽險公司合併的主要目的無非是要降低
經營成本,用以抵禦和削弱
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公司的合併確實可以帶來不少有利的因素。首先,兩公司通過合併之後,可以減少兩公司重疊的、或者是重複設定的機構,從而降低經營開支。在減少機構設定的情況下,減少重複機構的同時必然發生裁減多餘人員的措施,裁員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經營成本。雖然兩公司都向社會公開保證不會在目前4.9萬名的職工中發生大規模的減員,雖然在合併的當時可能不會發生裁員的舉措,但是,真正合併之後裁員的可能性卻是有增無減。其次,兩大壽險公司合併之後,將出現一個能與日本最大保險公司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匹敵的巨型壽險公司,從而增強在日本壽險市場的競爭能力。
相互公司向股份公司機制轉換進入倒計時。被日本保險理論界、實業界炒得沸沸揚揚的相互公司向股份公司的機制轉換問題,終於浮出水面。因為,金融市場的大改革,形成了大開放的形勢,使得金融機構有更大程度上的自主經營權。人們看好非銀行金融市場,在
金融界互相競爭、互相滲透的大混戰中,奮力搶灘以爭得一席之地。
而
相互保險公司的體制限制了這些超級保險公司的行動,從理論上、實務上都制約著相互公司不能成為金融控股公司。再者,相互公司不是股份公司,因而也無法上市籌集自己所需要的資金。為了適應這一競爭激烈的金融大改革時代,將相互公司轉制為股份公司已經刻不容緩。這不但受到世人的關注,並且已經有公司在作機制轉換的準備,如果準備工作進行得順利的話,那么日本現代保險歷史上由相互公司轉制為股份公司的第一家就會在2002年4月出現,該公司就是現在的“
大同生命保險相互會社”,4月以後就會轉換為“大同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據業內人士透露,日本八大保險公司之一的
朝日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和屬於中型壽險公司的太陽生命保險相互會社也正在作機制轉換的準備。
但是,人們不禁要問,相互公司本身具有許多股份公司所無法比擬的長處,特別是保險公司,如果轉制之後,這些優勢將會失去,這“得”與“失”之間如何平衡?
行業重組是否是擺脫
經濟危機的良藥 古人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的日本
金融界正處在這樣一種情形之下,人們不再顧慮會被“大魚”吃掉,而是尋求避風港為上策。跨行業的集團公司、控股公司的出現,使行業在重新組合,即“合”的過程中充實經濟實力。從經營的範圍、種類上來看,人們不再堅持“單一”化傾向,希望將別人口中的“蛋糕”挖出來分享一份。為此,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信用、
消費金融等等行業之間互相滲透。這種互相競爭、互相滲透為歐美的跨國公司提供了無限的商機,歐美公司趁虛而入,大舉進軍日本。為了擺脫困境,同時也是為了抵抗歐美資本的滲透,人們企圖以擴大
企業規模、行業重組來抗拒
經濟危機所帶來的風險。但是,行業重組是不是能夠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從而開始在新體制下迅速得到發展。這種期待是十分有限的,雖然通過行業重組能夠使企業、尤其是保險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裁員和企業內部組織的合理化來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但是,隨著企業的大規模互相滲透、行業重組之後,會不會出現沒有專業性,不論哪家金融機構均可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信用、
消費金融的業務,所謂“合”的現象?如果出現,那么這種“合”到底能堅持多久?若干年之後,再重新出現專業分工,從而走回 “分”的老路?現在無從得知。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行業的大分化、大改組,不能帶來擺脫
經濟危機所造成的不利於保險業發展的環境,除了能增加一點抵禦外來滲透的能力之外,無法使其他的期待值有所增加。惟有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啟動新行銷方式、改革“
年功序列”的終身僱傭體制、建立起新的僱傭體制,從而使行業在重組的過程中,形成適應新環境的經濟實體,才是真正擺脫經濟危機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真正地將保險公司改造成為能適應新形勢的企業,這將成為日本保險業所無法迴避的、必須面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公司榮譽
2018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行第309位。
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公布,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位列第3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