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史

日本戰後史

<<日本戰後史>>以“貫戰史和1960年體制論”為基礎敘述戰後史,故不採用“1955年體制論”這一通說,將第一期的下限定為1960年。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戰後史
  • 作者:(日)中村政則
  • 譯者:張英莉
  • ISBN:9787300100166
  • 頁數:282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主要內容

19世紀60年代,是戰後基本框架的定位時期,也是眺望其前後時代的展望台。而19世紀90年代,則是這個基本構造開始崩潰的一個分水嶺。第三、第四個時期的劃分方法與“通說”基本相同,但對該時期的解釋,強調貫戰史的觀點。
另外,本書的時代劃分,各個時期大致相隔15年。過去,“一代人(onegeneration)=30年”的時代認識占支配地位,但在現代這樣變化激烈的時代,應當視為“一代人=10~15年”,即現代社會的一切,都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在變化著。

作者簡介

中村政則,1935年生,曾任一橋大學經濟學部教授,並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兼職,1979—1980年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1999年3月從一橋大學退職,現為一橋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勞動者與農民》(1976年)、《近代日本地主制研究——資本主義與地主制》(1979年)、《經濟發展與民主主義》(1993年)、《昭和的恐慌》(1994年)、《明治維新與戰後改革》(1999年)、《結束了的戰後和未結束的戰後》(2007年)等。

圖書目錄

序 怎樣書寫戰後史?
第一章 “戰後”的成立(1945-1960年)
1.戰敗體驗
2.占領和新憲法
3.冷戰的開始
4.戰後文化和戰後思想
5.冷戰下的亞洲
6.單獨和與獨立日本
7.1955年體制的建立
第二章 “戰後”基本框架的定型(1960-1973)
1.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
2.大眾消費社會的實現
3.60年代的文化和思想
4.越南戰爭
5.未完成的“戰後處理”——日韓邦交正常化、沖繩歸還、日中邦交恢復
第三章 “戰後”的動搖(1973-1990年)
第四章 “戰後”的終結(1990-2000年)
末章 在新的戰爭之中——再論什麼是“戰後”
後記
參考文獻
戰後史年表(1945-2005.6)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