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史》是迄今國內學者著的第一部戰後日本史,時間跨度自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至當下的安倍晉三政權。敘述了日本戰後改革、經濟發展、政治鬥爭、外交政策、金融危機、發展動向以及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揭示了日本戰後的政治地位的形成、經濟崛起的過程,記述了戰後日本各種政治勢力互相角逐的歷史軌跡以及潛藏在歷史表象背後的紛繁萬象。書中對戰後日本的文化和日本人的生活做了細緻地描述,展示了一個具體的、全面的日本。內容一直延續到當下的安倍政權,分析了日本政治動向的歷史因素與現實考量。
基本介紹
- 書名:戰後日本史
- 又名:Japanese History After World War
- 作者:王新生
- ISBN:9787214097408
- 頁數:579頁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1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戰後日本史》由王新生著,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戰後日本史》基於中日兩國歷史文化、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存在差異的立場,全面記述日本從1945年8月到2013年3月的歷史。除傳統的政治、經濟、安全、外交領域外,還在社會生活、民眾思潮、時尚流行、學術觀點、文學藝術等方面花費較多筆墨,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看出戰後日本社會文化特徵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王新生,歷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並任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戰後史分會會長。主要研究日本歷史與政治,東北亞政治史,曾著有《現代日本政治》、《政治體制與經濟現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討》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占領與改革
第一節 占領與占領政策
一、占領過程
二、占領政策
三、東久邇內閣的措施
四、戰敗後的社會
第二節 非軍事化與東京審判
一、解散軍隊
二、廢除軍工企業及賠償
三、逮捕及審判戰犯
第三節 民主化與修改憲法
一、民主化措施
二、政界重組與吉田茂內閣
三、制定和平憲法
第四節 工人運動與社會黨政權
一、廢墟上的生活與精神
二、工人組織及其運動
三、社會黨政權
第二章 非對稱的保革勢力
第一節 冷戰與占領政策的轉變
一、占領政策的轉變
二、道奇路線
三、企業“合理化”
第二節 韓戰與舊金山媾和
一、“韓戰特需”
二、通向媾和之路
三、占領時期的思想與文化
第三節 政界再編與重新軍備
一、政界再次分化組合
二、吉田政權危機
三、刺激經濟措施
第四節 保守與革新勢力集結
一、社會運動與工人鬥爭
二、財界壓力下的“鳩山熱”
三、保革政黨分別統一
第三章 民族主義與和平主義
第一節 獨自外交的嘗試
一、修改憲法的動向
二、日蘇邦交及鄰國關係
三、岸信介的亞洲外交
第二節 反對修改安保條約
一、社會運動
二、修改條約的準備
三、反安保鬥爭
第三節 經濟恢復增長
一、國際化與政府計畫
二、產業政策與消費革命
三、經濟成長及其影響
第四節 社會、思想、文化
一、大眾社會的出現
二、思想與行動
三、傳媒與文藝
第四章 經濟大國的形成
第一節 池田勇人政權
一、“寬容與忍耐”
二、“國民收入倍增計畫”
三、社會黨的“結構改造論”
第二節 高速增長與社會變化
一、“半導體推銷商”
二、奧林匹克繁榮
三、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佐藤榮作長期政權
一、對立的國內政治
二、追趕型現代化的完成
三、“以線換繩”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
一、非均衡發展與革新自治體
二、社會運動與校園鬥爭
三、“昭和元祿”
第五章 戰後轉換時期
第一節 田中角榮政權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日本列島改造論
三、能源自主外交
第二節 執政黨內爭
一、三木武夫政權
二、福田赳夫政權
三、大平正芳政權
第三節 穩定增長時代
一、經濟穩定增長
二、貿易摩擦與綜合安全保障
三、在野黨聯合政權構想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
一、革新自治體衰退
二、“一億中流”
三、“日本名列第一”
第六章 政治大國動向
第一節 日美關係風波
一、鈴木善幸政權
二、日美關係風波
三、中曾根康弘恢復日美關係
第二節 政治大國化改革
一、行政財政改革
二、鄰國的合作與摩擦
三、貿易摩擦與擴大內需
第三節 政治資金醜聞
一、竹下登內閣
二、“利庫路特案件”
三、80年代的在野黨
第四節 泡沫經濟
一、泡沫經濟的形成
二、大國主義思潮
三、社會文化
第七章 改革的背景
第一節 55年體制崩潰
一、海部俊樹內閣對外政策
二、政治改革受挫
三、宮澤喜一內閣
第二節 政界分化組合
一、細川護熙政權
二、政界分化組合
三、泡沫經濟崩潰
第三節 社會黨政權
一、村山富市政權
二、橋本龍太郎政權的改革
三、橋本政權的外交政策
第四節 經濟與社會
一、經濟進一步衰退
二、日本式經營的破綻
三、居民投票與世紀末思想
第八章 改革的年代
第一節 刺激經濟措施
一、小淵惠三政權
二、外交安全政策
三、森喜朗政權
第二節 結構改革(上)
一、小泉純一郎政權
二、結構改革
三、外交與安全政策
第三節 結構改革(下)
一、“郵政選舉”
二、在野黨的變化
三、經濟恢復與企業改革
第四節 社會與意識
一、社會結構
二、民族主義
三、社會意識
第九章 漂流的日本
第一節 無力的自民黨政權
一、短命的內閣
二、再入困境的經濟與社會
三、趨於平衡的外交
第二節 不穩定的民主黨政權
一、混亂的政局
二、天災人禍
三、搖擺的外交
第三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一、老齡化少子化趨勢
二、流動化的選票
三、組織化的鬆動
第四節 重新執政的自民黨與安倍晉三
一、調整中的政官關係
二、選民期望穩定
三、“安倍經濟學”及其他
附錄:戰後史大事年表
第一章 占領與改革
第一節 占領與占領政策
一、占領過程
二、占領政策
三、東久邇內閣的措施
四、戰敗後的社會
第二節 非軍事化與東京審判
一、解散軍隊
二、廢除軍工企業及賠償
三、逮捕及審判戰犯
第三節 民主化與修改憲法
一、民主化措施
二、政界重組與吉田茂內閣
三、制定和平憲法
第四節 工人運動與社會黨政權
一、廢墟上的生活與精神
二、工人組織及其運動
三、社會黨政權
第二章 非對稱的保革勢力
第一節 冷戰與占領政策的轉變
一、占領政策的轉變
二、道奇路線
三、企業“合理化”
第二節 韓戰與舊金山媾和
一、“韓戰特需”
二、通向媾和之路
三、占領時期的思想與文化
第三節 政界再編與重新軍備
一、政界再次分化組合
二、吉田政權危機
三、刺激經濟措施
第四節 保守與革新勢力集結
一、社會運動與工人鬥爭
二、財界壓力下的“鳩山熱”
三、保革政黨分別統一
第三章 民族主義與和平主義
第一節 獨自外交的嘗試
一、修改憲法的動向
二、日蘇邦交及鄰國關係
三、岸信介的亞洲外交
第二節 反對修改安保條約
一、社會運動
二、修改條約的準備
三、反安保鬥爭
第三節 經濟恢復增長
一、國際化與政府計畫
二、產業政策與消費革命
三、經濟成長及其影響
第四節 社會、思想、文化
一、大眾社會的出現
二、思想與行動
三、傳媒與文藝
第四章 經濟大國的形成
第一節 池田勇人政權
一、“寬容與忍耐”
二、“國民收入倍增計畫”
三、社會黨的“結構改造論”
第二節 高速增長與社會變化
一、“半導體推銷商”
二、奧林匹克繁榮
三、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佐藤榮作長期政權
一、對立的國內政治
二、追趕型現代化的完成
三、“以線換繩”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
一、非均衡發展與革新自治體
二、社會運動與校園鬥爭
三、“昭和元祿”
第五章 戰後轉換時期
第一節 田中角榮政權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日本列島改造論
三、能源自主外交
第二節 執政黨內爭
一、三木武夫政權
二、福田赳夫政權
三、大平正芳政權
第三節 穩定增長時代
一、經濟穩定增長
二、貿易摩擦與綜合安全保障
三、在野黨聯合政權構想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
一、革新自治體衰退
二、“一億中流”
三、“日本名列第一”
第六章 政治大國動向
第一節 日美關係風波
一、鈴木善幸政權
二、日美關係風波
三、中曾根康弘恢復日美關係
第二節 政治大國化改革
一、行政財政改革
二、鄰國的合作與摩擦
三、貿易摩擦與擴大內需
第三節 政治資金醜聞
一、竹下登內閣
二、“利庫路特案件”
三、80年代的在野黨
第四節 泡沫經濟
一、泡沫經濟的形成
二、大國主義思潮
三、社會文化
第七章 改革的背景
第一節 55年體制崩潰
一、海部俊樹內閣對外政策
二、政治改革受挫
三、宮澤喜一內閣
第二節 政界分化組合
一、細川護熙政權
二、政界分化組合
三、泡沫經濟崩潰
第三節 社會黨政權
一、村山富市政權
二、橋本龍太郎政權的改革
三、橋本政權的外交政策
第四節 經濟與社會
一、經濟進一步衰退
二、日本式經營的破綻
三、居民投票與世紀末思想
第八章 改革的年代
第一節 刺激經濟措施
一、小淵惠三政權
二、外交安全政策
三、森喜朗政權
第二節 結構改革(上)
一、小泉純一郎政權
二、結構改革
三、外交與安全政策
第三節 結構改革(下)
一、“郵政選舉”
二、在野黨的變化
三、經濟恢復與企業改革
第四節 社會與意識
一、社會結構
二、民族主義
三、社會意識
第九章 漂流的日本
第一節 無力的自民黨政權
一、短命的內閣
二、再入困境的經濟與社會
三、趨於平衡的外交
第二節 不穩定的民主黨政權
一、混亂的政局
二、天災人禍
三、搖擺的外交
第三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一、老齡化少子化趨勢
二、流動化的選票
三、組織化的鬆動
第四節 重新執政的自民黨與安倍晉三
一、調整中的政官關係
二、選民期望穩定
三、“安倍經濟學”及其他
附錄:戰後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