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劇場政治研究

日本劇場政治研究是金瑩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劇場政治研究
  • 論文作者:金瑩
  • 導師:李漢林
  • 學科專業:社會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學位授予時間:2008年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小泉、安倍兩政權為中心
外文題名
關鍵字
政治制度 社會結構 日本
館藏號
D731.3
館藏目錄
2010\D731.3\3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卻又未經過縝密論證的概念,劇場政治,在日本產生於二十一世紀初的小泉純一郎政權。本論文以小泉、安倍兩政權的劇場政治為切入點,使用政治社會學的方法論,從政治與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的關係角度,對日本政治何以在二十一世紀初從“密室”驟變為“劇場”的原因和機制進行了分析。 論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三:日本政治與社會結構的關係、日本媒體與政治的關係、小泉、安倍兩時代的日本劇場政治。論文相應由三部分構成:(1)何謂劇場政治,梳理分析政治劇場性的歷史演化過程。(2)為何劇場政治,是對日本劇場政治結構性因素的分析。在第三章即結構性因素之一中,分析了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政治改革為起始,後擴展至各個領域的,近二十年來日本改革的原因和全貌。這一方面應該稱得上是當代日本劇場政治的主題。第四章是結構性因素分析的延續和深化,分析了戰後日本媒體與政治,特別是電視與政治的關係,其中涉及的對象既有商業性電視,也有初衷上是公益性電視的日本版國會電視。這一方面應該稱得上是當代日本劇場政治的舞台。(3)如何劇場政治。第五章是對當代日本劇場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小泉純一郎政治的案例分析,其中重點分析了2001年自民黨總裁選舉、2004年自衛隊海外派兵及2005年眾院選舉。第六章是對小泉的繼承人,安倍晉三政治的案例分析,其中重點分析了2006年自民黨總裁選舉和2007年參院選舉。 本論文的觀點是:日本政治之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後實現了由“密室”向“劇場”的轉變,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所進行的改革。這場改革是對國際以美英為首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和新保守主義改革的呼應,其內容是改革在自民黨政權之下的,以小國主義外交和利益誘導型內政為兩大支柱的“戰後體制”。改革的形式是從自民黨一黨政權變為保守型兩大政黨的輪流執政,內容則是使日本完成新自由主義改革和成為軍事大國。由於這場改革對於自民黨來說是自我否定式的改革,因此,自民黨非主流(如小泉純一郎)或非自民黨人物(如在1993年脫離自民黨另立新黨,目前任第一大野黨黨首的小澤一郎)擔當了改革的領軍人物。因為不具備現實政治基礎(如國會議席和黨內勢力),改革勢力採取了一種“以劇場(虛擬的電子廣場)摧毀密室”的遠交近攻的策略,通過電視軟新聞、周刊雜誌、體育報刊等通俗媒體,動員因金權腐敗、因政治封閉性,因經濟不景等問題,對自民黨政治不滿的大眾,在媒體和輿論的支持下獲得政治合法性,推進改革。 由此可見,當代日本劇場政治的本質在於社會組織結構和政治動員方式的改變。即原先以經濟利益為主的政治認同,被以欣賞價值(如形象好、廉潔、親民)為首的個人認同所取代,政治參與方式從以共同體為中介的間接民主演變為以媒體劇場為中介的直接民主。田中角榮與小泉純一郎是這兩種政治模式的代表性政治家。對於田中角榮來說,民主政治就是人數,即本派閥在國會議員中的人頭數量。為了確保自己的勢力,他通過金權政治,以利益為支點,收買人心。田中時代日本政治的舞台是日本國會所在地的永田町。派閥領袖在密室中的合縱連橫,決定了政治的走向。而對於小泉純一郎來說,民主政治就是人氣,即自己或本陣營政治家在國民中的支持率。為了確保人氣,他通過劇場政治,以情緒為支點,吸引關注。小泉時代日本政治的舞台是電視螢屏,政治明星在劇場中的形象比拼,直接影響著政治的未來。但是,由於現代商業媒體的非大眾利益性(迎合大眾,但並不以大眾利益為依歸),這種建立在媒體劇場之上的民主蘊含很大的偽民主風險。劇場政治在小泉時代達到頂點。然而,因為“小泉劇場”政治下推進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打破了日本企業社會的結構,社會統合遭遇到危機,又由於新保守主義的軍事大國化並沒有獲得大眾的衷心支持,這種劇場政治到安倍時代來到了拐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