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鑄字行

日星鑄字行

日星鑄字行是一家鑄字行的商鋪名稱,同時它也是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自20世紀90年代電腦排版技術普及以來,在中文印刷領域占據千年主流之久的活版印刷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在近代印刷業中,鑄字行鑄造的鉛字進入活版印刷廠,經排版、上墨、轉印等工序,轉化為書報上的字型走進讀者手中。隨著電子印刷業的飛速發展,原來遍布神州的鑄字行已不見蹤影,在台灣,也僅存一家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將這些凝聚著鑄字匠人體溫與情意的活版字型錄入電腦,進行數位化修復存儲,以便將珍貴的活版字型發揚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星鑄字行
  • 所屬地區:台北
  • 類別:鑄字行
  • 特點: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
日星鑄字行簡介,電子書的開發與套用,七恰節奏聲 每日固定響,活字千百種 各自有體溫,最完美的字型電腦找不到,活版字型復刻 授課傳承,

日星鑄字行簡介

電子書的開發與套用

日星鑄字行是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
美國和中國爭相發表新一代電子書,預言20年內紙本書將遭電子書取代。在這樣一個變化快速的時代,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日星鑄字行,卻依然每天點燃鑄字機的爐火,為我們留住鉛字的體溫。
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打開燈,讓光線照在鉛字架上。慢慢地,一顆顆鉛字浮出金屬特有的光澤,美麗的漢字線條逐漸顯現。他仔細檢視每一顆鉛字,臉上泛出微笑,像母親凝視初生的嬰兒。
張介冠每天在這裡操作鉛字機,鑄造出一顆顆鉛字。
30歲以下的讀者,恐怕沒有機會體驗鉛字的溫暖觸感。在計算機排版成為印刷業主流之前,書籍報紙多采鉛字排版的活版印刷。那時的書頁不像現在這樣平滑,撫摸紙上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凸痕,那是活版印刷留下的壓痕,就像是鉛字的腳印。
張介冠父親張錫齡,曾是台灣民報的撿字工人。40年前他攜妻帶子落腳台北後火車站附近的太原路,原本要開印刷廠,卻因機器延誤,陰錯陽差開起了鑄字行,負責排版的前置作業:鑄造鉛字。
日星最鼎盛的時代,擁有30幾個工人,隨著計算機印刷興起,活字印刷機、鑄字機一步步走進博物館裡。10年前,張介冠優離了最後一位工人;2年前,台北最後兩家同業拉下鐵門,張錫齡也過世。
七恰節奏聲 每日固定響七恰節奏聲 每日固定響

七恰節奏聲 每日固定響

鑄字機“七恰、七恰”的節奏聲,每天依然固定在日星響起,彷佛永恆的旋律,“從小,我就習慣聽這種聲音、節奏。”
問張介冠為什麼堅持守住日星?他回答,如果日星滅了,等於斷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活版印刷的命脈,“而我的子孫將不知道祖先做的是那項行業。”
張介冠在日星的名片上印下這一行小字:“昔字、惜字、習字”。六個字代表日星未來要走的路。
“用鉛字印刷的書,獨特的觸感會讓人整個進入文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間流連忘返,這是現代書籍做不到的”。張介冠曾收藏了兩三百本鉛字印刷的章回小說,卻在水災中全部泡湯。他立下心愿:“即便虧損,只要台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營運,日星就會一同努力!”

活字千百種 各自有體溫

日前赴台發表攝影集《文字的母親:活字版印刷之旅》的日本攝影師港千尋,5年前走訪法國和日本的大印刷廠,拍下活字版印刷的過程。他用鏡頭捕捉鑄字、撿字、排版的過程,深深感受“一個文字里,隱藏著許多獨特感覺的手和眼睛”,“不管是那個活字,都有各自的體溫。”
不到三年,這些大廠的活字印刷部門全遭撤除。也因此港千尋參訪日星鑄字行時,心中滿是歡喜讚嘆。日星鑄字機這爐不熄的火,為鉛字留住最後的體溫。
日星身為台北最後一家的鑄字行、擁有華文世界最後一批繁體鉛字銅版模,文創產業潛力雄厚。去年起,陸續有出版社、大學找上張介冠,設計兼具懷舊與創意的“鉛字小禮盒”。
虧損多年,張介冠卻不急著為日星“加值”,他心頭有一項更重要的文化計畫:活版字型復刻計畫。
日星保有三種中文字型(楷、宋、黑)、七種大小(初號到六號),每種都有一萬多字,加起來近30萬種字形。

最完美的字型電腦找不到

張介冠說,這批字形有一部分來自中國,而非過去流通於台灣活版印刷業中、經日本工匠修整過的中文字形,“這批字形特別漂亮,保存了中國書法特有的結構與美感,是現在計算機字型所沒有的。”
我們看起來長相相似的鉛字,在張介冠眼中卻有美醜之別。他隨手拿起兩個鉛字,“瞧!這個字歪歪扭扭、沒有重心;這個字卻結構完美、筆畫飽滿。”
張介冠打算將這一批保存中國書法美感的漢字字形,從鉛字轉為計算機字型,讓它們重新站上書本,和下一代世代的讀者對望。
這項計畫耗時費力,需要人手將日星架上鉛字一一印出字卡,掃描、建檔案上傳至工作站,再將這些字修邊、復原本來飽滿的筆畫。張介冠打算召募“文字志工”,第一批共六千多個字,預計一年完成。

活版字型復刻 授課傳承

這些文字志工不是懂計算機就行,還必須懂得欣賞漢字美感。張介冠打算請書法家、教授開課,為志工講解中國書法與印刷史。
這項活版字型復刻計畫,復刻的不只是活版鉛字,還想將中華文化的美感刻進下一代的心中。
記者離去了,空蕩蕩的兩層樓的日星鑄字行只留下張介冠,“七恰”的鑄字聲響迴蕩在空間中,顯得有些蒼涼。然而在他身後,那些鉛字就像上百萬顆星星,在黑暗中閃閃發亮。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8日參訪具有40年歷史的台灣日星鑄字行,強調支持繁體漢字是“一路走來、一往情深”。參訪時,馬英九還捐給鑄字行10萬元新台幣,表達對保存中華文化的支持。
日星鑄字行是目前台灣保存繁體鉛字最完整的鑄字行中,馬英九首先參觀了一樓排列整齊的鉛字。在得知目前這家鑄字行正在推動“復刻計畫”,要把30萬個字數位化,馬英九特別捐了10萬元新台幣,支持這個計畫。
馬英九說,台灣要積極推動繁體字,甚至要加速“申請列入世界遺產”,“不然等一下韓國人又把它申請走了”。 如果不保存繁體漢字,會跟過去斷層,會與過去的文化出現脫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