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戰端起因,戰爭策略,戰前計畫,戰前裝備,戰鬥序列,英國海軍,德國海軍,海戰經過,海戰結果,炮命中率,傷亡人數,射擊技術,戰略戰術,海戰影響,海戰教訓,歷史意義,
歷史背景
戰端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把贏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
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
但是,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並未好轉,
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準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戰爭策略
此時的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干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種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干較短的縱隊能比
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通常位於中心縱隊之首)的
信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於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信號往往需要花1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信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複向它後面的(或前面的)船自己所接收的訊息。而由於很多訊息必須被每艘船確認收到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隻帶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適的隊形。由於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艦隊能夠儘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儘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信息。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於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後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而對方只有縱隊最前方的艦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畫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於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致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被動挨打。
戰前計畫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儘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是在艦隻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於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裡,英國憑藉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
公海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
威廉港和
不萊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
存在艦隊”。
在1916年德國公海艦隊只有18艘
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有33艘,加上在戰爭行進之下,德國不能增加更多戰列艦,所以德國公海艦隊難以與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進行大規模艦隊決戰。
1916年1月,
萊茵哈特·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的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么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么拼掉英主力艦隊。
儘管舍爾好鬥,他卻避免同較強的英國海軍進行全面戰鬥。他制定了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畫: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
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如果形勢對他有利的話,就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畫,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
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0日,他訂出一個方案,想把英國皇家海軍誘入圈套。他的誘餌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
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他推論,英國人是不會派出整個艦隊來攔截一次有限的侵襲的。舍爾指揮的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後跟蹤著。如果英海軍出擊,
希佩爾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後就轉舵,把追擊者引進舍爾的大艦隊的射程內。
日德蘭海戰中德國的海軍戰略, 按照
萊茵哈特·舍爾海軍上將,是:“通過在任何可能的時機,對擔負監視和封鎖德國海岸的英國海軍力量的進攻性奇襲,同時對不列顛海岸的布雷和潛艇攻擊,達到殺傷英國艦隊的目的。當這類行動的成果累積到使雙方海軍實力相當的時刻,我方所有的力量要準備就緒並且集結,嘗試尋找對敵不利的戰機實施艦隊決戰。”
舍爾的計畫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因為1914年8月25日,德國海軍“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在芬蘭灣觸雷(一說為觸礁)擱淺,正當德國海軍驅逐艦救援棄艦官兵的時候,俄國海軍艦艇突然出現並打跑了德軍驅逐艦,致使德軍未能徹底炸毀“馬格德堡”號的殘骸。事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
英國海軍知道德國的計畫。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
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次日出航。”獲悉情報後,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和海軍中將
戴維·貝蒂都感覺到有意外的行動,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畫:戴維·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於德艦的側後。憑藉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於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戰前裝備
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生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雷擊艦),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
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總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前無畏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魚雷艦,總計6萬噸,德國雖然艦艇沉沒較少,但是作為艦隊重要組成部分的戰巡只有1艘“毛奇號”還有戰鬥力,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現實存在的艦隊”。
戰鬥序列
英國海軍
1.戰列艦
第一戰列艦中隊:馬爾伯勒、復仇、大力神、阿金庫爾、巨人、科林伍德、海王星、聖文森特
第二戰列艦中隊:
喬治五世國王、阿賈克斯、百夫長、艾琳、獵戶座、君主、征服者、雷神
第四戰列艦中隊:鐵公爵、皇家橡樹、壯麗、加拿大、本鮑、柏勒羅豐、魯莽、前鋒
第五戰列艦中隊:巴勒姆、勇士、厭戰、馬來亞
2.戰列巡洋艦
第一戰列巡洋艦中隊:獅、皇家公主、瑪麗女王、虎
3.巡洋艦
第二巡洋艦中隊:紐西蘭、不倦
第三巡洋艦中隊:無敵、不屈、不撓
4.裝甲巡洋艦
第一裝甲巡洋艦中隊:防禦、勇士、愛丁堡公爵、黑王子
第二裝甲巡洋艦中隊:米諾陶、漢普郡、科克倫、香農
5.輕巡洋艦
第一輕巡洋艦中隊:加拉提亞、菲頓、無常、科迪莉亞
第二輕巡洋艦中隊:南安普敦、伯明罕、諾丁漢、都柏林
第三輕巡洋艦中隊:福爾茅斯、雅茅斯、伯肯黑德、格洛斯特
第四輕巡洋艦中隊:卡利俄珀、康斯坦斯、卡羅琳、保皇黨、科姆斯
附屬輕型巡洋艦:現役、貝洛娜、布蘭奇、博迪西亞、坎特伯雷、切斯特
6.驅逐艦
第一驅逐艦艦隊:無畏號(輕型巡洋艦)、瘦果、羚羊、攻擊、獾、辯護人、蒼鷹、九頭蛇、搭接、蜥蜴
第四驅逐艦艦隊:蒂普瑞、艾加斯塔、乙酸酯、埋伏、熱心、打破、克里斯托弗、比賽、財富、花環、哈代、蠓、奧菲莉亞、貓頭鷹、江豚、鯊魚、雀鷹、噴火、團結
第九和第十驅逐艦艦隊(聯合):莉迪亞德、陸捷運路、月桂、自由、摩爾索姆、莫里斯、白蟻、湍流
第11驅逐艦艦隊:卡斯特(輕型巡洋艦)、堅氈、魔法、授權、禮貌、馬恩、馬夏爾、麥可、密爾布魯克、奴僕、蒙斯、月亮、晨星、莫西、神秘、骨性
第12驅逐艦艦隊:福克納、梅納德、神槍手、奇蹟、瑪麗玫瑰、威脅、注意、惡作劇、蒙斯特、獨角鯨、尼斯湖、高貴的、非此即彼、順從、猛攻、蛋白石
第13驅逐艦艦隊:冠軍(輕型巡洋艦)、莫爾茲比、納伯勒、尼莉莎、內斯特、尼卡特、遊牧民族、頑固、逆流、鵜鶘、花瓣
德國海軍
1.戰列艦
第一戰列艦分艦隊
第一分隊:東弗里斯蘭號(Ostfriesland,赫爾戈蘭級)(E. Schmidt海軍上將旗艦),圖林根號(Thüringen,赫爾戈蘭級),赫爾戈蘭號(Helgoland,赫爾戈蘭級),奧爾登堡號(Oldenburg,赫爾戈蘭級)
第二分隊:波森號(Posen,拿騷級)(W. Englehardt海軍少將旗艦),萊茵蘭號(Rheinland,拿騷級),拿騷號(Nassau,拿騷級),威斯伐倫號(Westfalen,拿騷級)
第二戰列艦分艦隊(此艦隊都是前無畏艦,德國人船不夠用只好拿它們充數了……)
第三分隊:德意志號(Deutschland,德意志級)(F. Mauve海軍少將旗艦),黑森號(Hessen,布倫瑞克級),波美拉尼亞號(Pommern,德意志級)
第四分隊:漢諾瓦號(Hannover,德意志級)(F. von Dalwigk zu Lichtenfels海軍少將旗艦),西里西亞號(Schlesien,德意志級),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Schleswig-Holstein,德意志級)
第三戰列艦分艦隊
第五分隊:國王號(Koenig,國王級)(P. Behncke海軍少將旗艦),大選帝侯號(Grosser Kurfürst,國王級),威廉皇太子號(Kronprinz Wilhelm,國王級),邊境總督號(Markgraf,國王級)
第七分隊:德皇號(Kaiser,德皇級)(H. Nordmann海軍少將旗艦),皇后號(Kaiserin,德皇級),路易特波德攝政王號(Prinzregent Luitpold,德皇級),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e,德皇級)(萊茵哈特·舍爾海軍上將的旗艦)
2.巡洋艦
第四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
München,Hamburg,Frauenlob,Stuttgart
魚雷艇分隊
Regensburg(領艦,輕巡洋艦)
G39(領艦),G40,G38,S32
S53(領艦),V71,V73,G88,S54,V48,G42
G11(領艦)V2,V4,V6,V1,V3,G8,G7,V5,G9,G10
S24(領艦),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機械故障返航)
3.戰列巡洋艦
呂佐夫號(Lützow)(弗蘭茲·希佩爾海軍中將旗艦),德弗林格號(Derfflinger),賽德利茨號(Seydlitz),毛奇號(Moltke),馮.德.坦恩號(Von der Tann)
4.輕巡洋艦
第二輕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
Frankfurt,Wiesbaden,Pillau,Elbing
魚雷艇分隊
Rostock (輕巡洋艦,領艦)
B98(領艦),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
G103,G104
G41(領艦),V44,G87,G86,V69,V45,V46,S50,G37
V28(領艦)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
海戰經過
1916年5月30日
12:00 英國本土艦隊司令傑里科接到報告,他命令第三戰列艦分艦隊要在次日凌晨做好戰鬥準備。
17:40 海軍部向貝蒂和傑里科發出警告“德國人明晨將有所行動”。在斯卡帕灣傑里科命令本土艦隊主力艦隻做好作戰準備,而在羅塞斯,貝蒂在他的旗艦-雄獅號戰列巡洋艦上發出了“以22節出發”的命令。
21:30 貝蒂率領麾下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第二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第五戰列艦分艦隊和第一,第二,第三巡洋艦分艦隊,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三驅逐艦分艦隊)開往海上。而在斯卡帕灣,傑里科和艦隊主力--戰列艦本隊也同時出發。這兩支艦隊包括除
無畏號戰列艦(入塢維修),“印度皇帝”號(正在大修),“伊莉莎白女王”號和“皇權”號之外的所有皇家海軍戰列艦和除澳大利亞號(“澳大利亞”號已調配澳大利亞海軍)的所有戰列巡洋艦。值得注意的是,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在德國公海艦隊出發的四個半小時前出發。
1916年5月31日(上午)
02:00
希佩爾率領分別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第一偵查分隊(希佩爾中將親自指揮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包括旗艦“呂佐夫”號、“德弗林格爾”號、“塞德利茨”號、“毛奇”號和“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和第二偵察分艦隊(伯迪克少將指揮,包括旗艦“法蘭克福”號、“威斯巴登”號、“雷根斯堡”號、“格勞登茨”號、“斯特拉爾松德”號、“斯特拉斯堡”號輕型巡洋艦)與第二、第六、第九驅逐艦(雷擊艦)分艦隊出港。
02:30 舍爾率領主力艦隊從威廉港出發,編制如下:
第三戰列艦隊:舍爾上將親自坐鎮旗艦“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以下分為兩支分隊,分別是由諾曼少將的旗艦“凱撒”號及其率領的“皇后”號、“路易特波德攝政王”號戰列艦;以及巴恩克少將的旗艦“國王”號及其率領的“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威廉王子”號戰列艦。
第一戰列艦隊:包含兩個戰列艦分隊,分別是由施密特少將率領的“東弗里斯蘭”號(旗艦),“赫爾戈蘭”號、“圖林根”號、“奧爾登堡”號戰列艦,以及英格哈特少將率領的“波森”號(旗艦)、“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戰列艦。
第二戰列艦隊:包含兩個戰列艦分隊,全部由前無畏艦組成,負責提供火力支援。這些戰艦分別是毛夫少將率領的“德意志”號(旗艦)、“波美拉尼亞”號、“黑森”號;以及里希特菲爾斯少將指揮的“漢諾瓦”號(旗艦)、“西里西亞”號、“霍爾斯坦-什勒斯維希”號。
第四偵察艦隊:由魯伊特準將指揮的“斯德丁”號(旗艦)、“斯圖加特”號、“慕尼黑”號、“漢堡”號、“弗勞恩洛布”號、“羅斯托克”號輕巡洋艦,攜執行掩護任務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驅逐艦分艦隊,在舍爾的艦隊前方排成警戒隊形。
05:00 傑里科命令戰列艦本隊以16節航速轉向南偏東50度與貝蒂會合。
05:30 舍爾收到U23號潛艇的報告,報告指出發現發現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兩艘和數艘驅逐艦正向東南行駛。
06:30 舍爾接到U66號潛艇的報告——八艘戰列艦在數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護航下正向東北方向運動,舍爾此後仍決定保持艦隊航向不變。
08:00 舍爾將公海艦隊主力保持在希佩爾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後五十海里處,公海艦隊除“國王”號,“圖林根”號以外的所有主力艦隻都已加入。
傑里科和貝蒂收到海軍部通告,通告稱舍爾艦隊主力並未出港,而“第四十室”卻指出舍爾艦隊已經出發,這使英軍對戰場態勢的判斷出現混亂(也許這是貝蒂不顧一切追擊希佩爾的原因)。
1916年5月31日(下午)
14:00 貝蒂艦隊和希佩爾艦隊相距50海里,兩艦隊處於並行態勢,但由於雙方對預定位置的測算均出現誤差,並未發現對方。就在一場大戰即將擦肩而過的時候,恰巧有一艘不定期駛過的丹麥蒸汽輪“海峽”號從兩支艦隊前鋒之間的海域穿過,該船冒出異常多的蒸汽,引起了雙方的警覺。希佩爾命令“埃爾平”號輕巡洋艦(原為俄國海軍建造,開戰後被德國海軍接收)與兩艘魚雷艇前往偵察,同樣貝蒂也派出輕巡洋艦“加拉蒂亞”號前去查看。
14:20 “加拉蒂亞”號報告:“有兩艦正向東南偏東方向行駛,似為敵艦。”貝蒂命令艦隊向南偏東南方向轉舵。然而由於信號錯誤第五戰列艦分艦隊轉向較遲。第一輕巡洋艦分艦隊被派出支持“加拉蒂亞”號。14:28 “加拉蒂亞”號被“埃爾平”號的150毫米炮彈擊中艦橋,但幸運的是該彈未爆炸——日德蘭海戰正式展開。由於通訊故障,最初來自於“埃爾平”號的報告無法閱讀。希佩爾未改變艦隊航向。
14:32 貝蒂命令所有戰列巡洋艦提速到24節。
14:47 貝蒂命令厄嘉丁號水上飛機母艦派出飛機進行偵察。但是水上飛機需要近20分鐘的準備時間才可以起飛。
14:52 希佩爾發現通訊故障,並重新判讀了“埃爾平”號的報告,繼而率隊向該艦靠攏。
14:55 傑里科命令戰列艦本隊提速到18節。
15:32 貝蒂和希佩爾同時發現對方。貝蒂的戰列巡洋艦隊由“獅”號帶領,“皇家公主”號,“瑪麗女王”號,“虎”號,“紐西蘭”號“不倦”號隨後跟進。希佩爾艦隊由戰列巡洋艦“呂佐夫”號帶領,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號、“塞德里茨”號、“毛奇”號、“馮.德.坦恩”號依次跟進。
15:45 由厄嘉丁號派出,羅賓遜少尉駕駛的偵察機由於機械故障不得不返航。
15:49 貝蒂和希佩爾艦隊間的海上決鬥開始。初期戰場態勢對希佩爾十分有利,他的艦隊不僅背對太陽而且被一層薄霧籠罩,而隨風飄動的煤煙和炮口硝煙的混合物更降低了英國方面的能見度。英國方面還出現了火力分配失誤,結果造成“獅”號和“皇家公主”號向同一目標開炮,而實力最弱的“不倦”號卻被派出與“馮.德.坦恩”號對決。最要命的是,英國艦隊儘管擁有6:5的數量優勢,卻對德軍中實力強勁的“德弗林格爾”號視而不見,於是該艦得以從容調動12英寸重炮射擊英軍。
15:51 “呂佐夫”號開炮命中“獅”號,“毛奇”號擊中“虎”號兩次,“皇家公主”號命中“呂佐夫”號。而“虎”號的反擊全部偏出2000米開外,落在側翼擔任警戒的“雷根斯堡”號輕型巡洋艦附近,令該艦十分疑惑——區區一艘輕巡洋艦為何招致如此厚待。
15:53 “皇家公主”號被“德弗林格爾”號發射的兩枚12英寸炮彈擊中,射擊指揮儀被毀,射擊命中率瞬間與眼神兒不好的“虎”號一致了。
15:55 為了贏得時間、轉變不利態勢,貝蒂命令驅逐艦進行魚雷攻擊。
15:58 “瑪麗女王”號擊中“塞德里茨”號,使其一座炮塔失靈,“瑪麗女王”號此時已經完全側射。
15:59 “瑪麗女王”號命中“德弗林格爾”號,但也被命中一彈。
16:00 “獅”號被命中Q號炮塔,Q號炮塔瞬間失靈,火焰徑直竄向發射藥存放庫,如果該處的70噸火藥爆炸,“獅”號的結局可想而知。惟一倖存的炮塔軍官,英勇的哈維少校不顧個人安危,下令向彈藥倉注水才得以避免彈藥殉爆。
16:00 傑里科再一次命令戰列艦本隊提速。16:05 “不倦”號右舷被“馮.德.坦恩”號用11英寸火炮命中三次,失火退出戰鬥,在撤離過程中前炮塔附近又被擊中兩次,短時間內發生大爆炸。其上的1026名官兵僅有幾名倖存。
希佩爾僅用二十分鐘就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此時的貝蒂不得不用四艘傷痕累累的戰列巡洋艦迎戰希佩爾的五艘尚未嚴重受創同類艦隻。但貝蒂堅信,第五戰列艦隊即將趕來,下令向左轉過兩個羅經點(約22.5度),拚命截住希佩爾的前進路線,試圖等與戰列艦隊合圍希佩爾。果然,第五戰列艦分艦隊(巴勒姆號、馬來亞號、勇士號、厭戰號)及時趕到,在19000碼外使用其15英寸火炮迅猛開火。
傑里科得知前鋒部隊與敵人遭遇並陷入苦戰,隨即下令大艦隊提速(不久24艘戰列艦以超過21節的航速破浪前行,創造了戰列艦編隊行進的速度記錄),並派遣胡德少將率領第三戰列巡洋艦分艦隊(旗艦“無敵”號、“不屈”號、“不撓”號戰列巡洋艦)前往支援貝蒂。
16:10 “獅”號無線電被摧毀,只能用燈光信號與“皇家公主”號聯繫,由後者代為轉發,勉強實行間接指揮。
16:11 “巴勒姆”號命中“馮-德-坦恩”號,“勇士”號381毫米炮彈命中“毛奇”號側舷副炮甲板。
16:14 希佩爾命令第九驅逐艦分艦隊對英國艦隻發動攻擊。
16:25 “德弗林格爾”號從射擊“獅”號轉向射擊“瑪麗女王”號,並形成跨射。
16:26 “瑪麗女王”號被“德弗林格爾”號和“塞德利茨”號齊射命中,發生一場可怕的爆炸。在她後面的“虎”號不得不轉向躲避爆炸後形成的煙霧和碎片。“紐西蘭”號報告落水官兵正在水中掙扎,但是很快他們就被漩渦吸入水下。她的1275名官兵只有9人獲救。
貝蒂不顧己方艦隻處於劣勢,下令繼續靠近德艦射擊。此時皇家海軍官兵士氣依舊高漲,他們仍然試圖摧毀希佩爾艦隊。
16:28 第五戰列艦分艦隊極大的改變了戰場局勢,此前德軍平均命中皇家海軍艦隻四彈己方才被擊中一彈,皇家海軍新銳戰列艦趕到後,15英寸巨炮顯示了巨大威力,打得又狠又準——“毛奇”號和“馮.德.坦恩”號連連中彈,後者兩座主炮塔先後報廢,但是他們的還擊只擊中巴勒姆號一次。
“塞德里茨”號在混戰中被一枚魚雷命中,造成13*39英尺的破口,但是它依舊保持在佇列中。
16:38 第二輕巡洋艦分艦隊通報貝蒂發現德軍戰列艦——那是舍爾主力艦隊的先導艦“羅斯托克”號輕型巡洋艦。兩分鐘後德軍戰列艦本隊在12海里外與貝蒂艦隊遙遙對望。
16:39 貝蒂招回他所屬的驅逐艦,並下令艦隊作180度轉向。
16:40 貝蒂命令屬下艦隻向本土艦隊戰列艦本隊方向撤退,但是由於通訊系統故障,這一指令沒有被第五戰列艦分艦隊收到。第五戰列艦分隊直接陷入與公海艦隊主力死戰的局面:十分鐘內,“巴勒姆”號上層建築中彈,“馬來亞”號一側副炮被毀,“厭戰”號舵機失靈被打成重傷(該艦不久後被迫撤退,單獨返航)。但這些新銳戰艦的超強防護能力挽救了它們的生命,並未有一艘被擊沉。
16:57 “巴勒姆”號轉向,其它戰列艦依次跟進。舍爾放棄對第五戰列艦分艦隊的追擊,並將航速減慢到15節,以便艦隊中的老式鐵甲艦可以跟上。
17:30 貝蒂的戰列巡洋艦編隊失去德國艦隊的蹤跡,他將航向調整轉向東北。
17:40 希佩爾與貝蒂的艦隊再次發生遭遇,“呂佐夫”號,“塞德里茨”號和“德弗林格爾”號又被多次命中。希佩爾急忙撤退,試圖儘快與舍爾會合。
17:45 傑里科接到通報,確定德軍艦隊位置。
18:15 傑里科艦隊發現德軍舍爾艦隊,並命令艦隊轉向東北方向。而貝蒂之前的反擊打亂了希佩爾的偵查行動,後者未能及時偵知傑里科的位置,因此舍爾對傑里科的位置始終沒有明確的判斷。不久之後,舍爾發現他必須面對傑里科的T字橫頭,於是下令原地轉向——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整體向後180度轉向”令人驚嘆地完成了,舍爾的艦隊後隊變前隊,拚命脫離了傑里科的火力網。
18:40 舍爾艦隊轉向後退,胡德少將座艦“無敵”號被“德弗林格爾”號擊中,發生彈藥庫爆炸,胡德和艦上1011名官兵犧牲,僅6人生還。
19:00 英德艦隊再一次遭遇,此時英國本土艦隊在德軍公海艦隊以東,舍爾不得不穿越英軍艦隊。
19:20 舍爾在驅逐艦煙霧的掩護下再一次撤退,雙方脫離接觸。
20:00 希佩爾被迫放棄遭到重創的“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換乘受傷較輕的“毛奇”號,傑里科命令艦隊重新轉向170度。
20:20 傑里科命令“神仆”號布雷艦前往合恩水道布雷,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與德艦發生接觸,發生多次短暫交火,但由於視線惡劣,均很快失去接觸。
23:30 德國公海艦隊後衛與英國第四驅逐艦隊第12分隊發生遭遇戰,4艘皇家海軍驅逐艦沉沒,德國老式鐵甲艦“波美拉尼亞”號被擊沉。
1916年6月1日
03:30 舍爾到達合恩礁。
04:20 海軍部通告傑里科舍爾已經到達合恩礁。
05:30 傑里科率艦隊轉向前往斯卡帕灣。
隨著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返回基地,日德蘭海戰正式結束。在這場海戰中德國人實現了他們的目的——相對小的代價給對方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英國人意識到了對手的兇悍,他的戰略是封鎖對手而非擊沉它們,因為這樣付出的代價較小,不至於損傷皇家海軍的元氣。此役,傑里科成功地逐回了舍爾的艦隊,並令艱難突圍的德國人意識到:突破英吉利已無可能。此後公海艦隊再也沒有膽量進行下一次類似行動,一直被皇家海軍封鎖在本土,空耗資源,直至戰爭結束。
海戰結果
炮命中率
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總共發射1904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119發,每門炮10.9發(攜帶量為80-90發); 戰列巡洋艦共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334發,每門炮37.95發(攜帶量為80-90發)。總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597發,中口徑炮彈3952發,小口徑炮彈5300發,大口徑炮彈命中確認120發,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1.16%;
英國戰列艦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寸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2.17%。
根據Arthur J Marder教授在《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牛津大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3卷,第199頁)指出的,德國戰艦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徑命中彈集中在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上,包括武士(15發),防禦(7發)和黑王子(15發),她們都是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命中的。前兩者只有7000碼,後者更是只有1000碼。而在德國方面統計英國戰績時,並沒有計算威斯巴登被擊中的次數,根據英國資料,至少被射擊200發以上。因此參看雙方命中率時,可以認為大致相當。
日德蘭一戰,德軍以損失6艘的代價,擊沉英軍14艘,可謂是戰術上的勝利者。然而,縱觀整個日德蘭海戰,在雙方戰艦數量與質量都不互上下的狀況下,德軍其實並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對英軍造成致命性的傷害,惟一的機會恐怕也只有引誘貝蒂的艦隊上鉤,只是可惜貝蒂腳底抹油並不上鉤,令德軍失去了惟一的好機會。
所有被擊沉艦船的中彈數目都是大約統計值,夜間混戰中的命中數目更是如此。
傷亡人數
德國公海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45000名左右,傷亡比例6.79%,其中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工程師14名,廚師等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準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沉沒: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大洋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英國官方公布數字是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占總參戰人數的11.84%)。沉沒: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確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舍爾準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功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
射擊技術
海戰結果的比較可以看出英、德兩國不同的設計哲學。英國建造的艦隻強調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德國軍艦則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防護力。德國在技術上的熟練顯然勝過英國人。他們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穿過英國船殼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英國炮彈往往碰上裝甲即炸。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著問題,其更易燃易爆。
而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在至關重要的防火系統方面,德海軍更是優越得多。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致彈藥庫火災,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海戰中炮彈在德國炮塔里爆炸,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損害,防護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勢下竄到彈藥庫。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至少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炸裂,是由於炮彈在炮塔里爆炸時,引起了下至火藥甲板的一系列炸藥的爆炸。沒有一艘德國船因這類缺陷而喪失。
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別,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德國船的上甲板在長射程的炮戰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護,魚雷在它們加固了的舷側爆炸,造成的損傷也較小。而且,德國在信號技術、測距和夜戰設備方面,也都超過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設計師集中注意力於速度和大口徑大炮,而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在這次戰鬥中皇家海軍的這種缺陷是很明顯的。
1918年初,貝蒂在海軍部的一次會議上說,“眼下必須認為,德國的戰列巡洋艦中隊的確比我們的優越。”
戰略戰術
英國本土艦隊噸位損失多於德國公海艦隊,但在戰鬥結束後的六月二日18時的統計顯示本土艦隊仍有27艘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戰鬥,公海艦隊方面在同一時刻只有10艘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應對,因此可以認為公海艦隊並未能打破本土艦隊在北海的數量優勢。
所以,這場戰役的結果比較特別:
一方面,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進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另一方面,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海戰影響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海戰,令德國最後一次主動突破協約國在北海對德國封鎖的努力失敗。自此,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再以海軍與協約國正面交鋒,只能以潛水艇擊沉艦艇,其後發展至
無限制潛艇戰。
海戰後,舍爾在他給德皇的報告中說,
德意志帝國海軍能“予敵以巨創,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戰果,也不能迫使英國和解……我們的地理位置與島國相比的不利之處……不能靠我們艦隊來補償……”。他最後說。無限制潛艇戰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冒同美國作戰的風險也罷”。
英國海軍無力摧毀德國海軍,從而粉碎了把波羅的海向俄國開放的一切希望,這也許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在於1916年11月接替傑利科的一個月前,貝蒂就憂鬱地承認,如果德國進攻丹麥,英國主力艦隊不能提供什麼援助。談到海軍力量的有效使用時,這位海軍上將斷言,“英國主力艦隊的正確戰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艦出戰,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勢變得對我們更為有利。”
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英國損失的艦隻,憑著強大工業經濟力量很快得到補充,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海戰教訓
日德蘭海戰對英國人來說是一個悲壯的勝利,其中的教訓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刻的莫過於以下三點:
一、戰略運籌失策
英、德兩國戰略決策者受陳舊軍事思想的影響,認為艦隊決戰是取得制海權最可靠、最簡捷的途徑。因此,在日德蘭海戰前,無論在裝備建設還是在編制訓練上,都以在決戰中殲滅敵主力艦隊為達成戰爭目的的最高手段,不惜花費巨資建造和編練龐大的戰列艦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雙方的企圖如出一轍,都試圖尋找戰機以一次艦隊決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然而在延續了兩年才達成的這場艦隊決戰後,雙方決策者才認識到科技進步使新型海軍兵器不斷出現,海軍作戰手段也日益豐富,企圖通過一次決戰實現戰爭目的已不可能。
正如戰後貝蒂上將斷言,英國正確的戰略不應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艦出戰,而是把它困在基地,這樣形勢對我更為有利。德國也認為,就是在海戰中取得最有利的戰果,也不能迫使英國和解。這一戰略調整對以後的戰爭產生了重大影響,隨後不久英、德兩國的戰列艦雖沒有在戰爭中被敵人消滅,卻被自己的水兵或擱置於一邊,或沉入了海底。
二、作戰指揮失誤
戰前,英國海軍本來占有客觀優勢和先機之利,可將計就計,巧打智取,提高作戰效益,但由於英軍前線指揮員連連失策,先是不分青紅皂白,盲目追殺德軍擔負誘敵任務的前衛艦隊;繼而又在主力交戰時畏首畏尾,放棄追擊逃竄之敵的有利戰機;最後又沒有夜間決戰的決心和魄力,使得德軍有機會突破封鎖,返回基地。
從上述情況人們不難看出,正確的作戰指揮關鍵在於審時度勢,量敵用兵,不被假象所迷惑,積極地進行有利的決戰,避免不利的決戰,趨利避害,因勢利導,主動爭取戰爭的勝利。力量的強弱和形勢的利弊只具備了勝利的可能,如果作戰指揮失誤,照樣要打敗仗。
三、協同配合不力
在這場激烈搏殺、險象橫生的大戰中,到處都有不和諧的音符。
1、英國艦隊出發時,未通知“前鋒”號航空母艦,致使其沒有參加作戰,減少了英軍優勢。戰後,英國著名軍事家布賴恩·詹森指出:“‘前鋒’”號要是按計畫出發,它的飛機在海戰中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前鋒’號將會給艦隊司令發出至關重要的關於敵艦隊位置和航向的情報。但是,在戰鬥的緊要關頭,傑利科沒有得到這種情報,致使舍爾得以逃出英軍重圍。
2、在作戰中,德國艦隊在偵察情報力量不足,經常被動挨打時,卻叫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在基地睡大覺。這個錯誤與英軍未出動第一艘航母如出一轍,忽略了制空權的重要性與偵察對現代化戰爭的重大作用;
3、當英國艦隊奮力追殺德國艦隊時,主力戰列艦卻因航速慢而掉隊;
4、當舍爾奮力衝出重圍,準備施放水雷阻止英軍追擊時,才發現全艦隊沒帶一顆水雷。
這充分說明,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使作戰力量結構日趨複雜,單憑一兩件新式兵器並不能決定作戰力量的優勢,而需要各種參戰力量緊密協調配合,形成整體作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戰兵器的作戰效能。這場海戰充分說明,裝備先進的戰列艦,沒有了其他作戰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
歷史意義
日德蘭海戰達到了
大艦巨炮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 ,英國贏得了勝利。
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在這次海戰中,大艦巨炮主義遭到失敗。此後,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武器和探索新的戰法。二戰中出現的潛艇破襲戰和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日德蘭海戰送走了人類海戰史上一個舊的時代,同時揭開了人類海戰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