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是200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楊慧 / 陳志明 / 張展鴻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
- 頁數:384 頁
- 定價:25 元
- ISBN:9787810682619
《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是200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是200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簡介陳志明,張展鴻,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楊慧在雲南大學人類學系教書。1...
媒介、個體與社會文化轉型:國內虛擬社區研究 劉華芹 姜兆藝 人類學專題研究 金融人類學與中國證券投資 何綽越 網際網路人類學:新時代人類學發展的新路徑 姬廣緒 旅遊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及實踐 孫九霞 教育法律人類學芻議 孫平 飲食人類學與中國社會 曹雨 作為方法的流域:中國人類學的新視角 田阡 瑤族人類學研究...
《旅遊人類學》是2008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萍,李偉。本書主要論證旅遊人類學就是從文化和美學的角度,研究旅遊地居民、社會團體、旅遊開發者與旅遊者之間關係的科學。內容簡介 所謂人類學(Anthropology)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類的科學,人類的發展過程、人類所擁有的文化等方面都應是其研究的內容...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民俗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旅遊者通過開展民俗旅遊活動,親身體驗...
《旅遊人類學的社區旅遊與社區參與》是2009年7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九霞。本書主要介紹了三種類型的旅遊社區與社區參與的研究成果。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了三種類型的旅遊社區進行社區參與研究,包括景區和社區一體化的西雙版納傣族園社區、景區與社區緊密相連的陽朔遇龍河社區、景區和社區保持距離的陽朔世外...
《人類學與旅遊時代》是2009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NelsonGraburn。內容簡介 《人類學與旅遊時代》是世界著名旅遊人類學家、國際旅遊研究院創始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納爾遜·格雷本(NelSOD H.H.Graburn)教授的旅遊人類學論文集。《人類學與旅遊時代》匯集了作者在這一領域裡最有...
其中涉及了許多有關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概念,如儀式、神聖和世俗、朝聖等。第二部分以分析個案為主,探討了非西方社會旅遊業的產生和發展,並指出了這些地區的新生旅遊業是如何以其“原始民族”的傳統、文化來吸引遊客的。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和探討了歐洲國家旅遊業發展的原因及如何開發出深受遊客歡迎的旅遊度假區等...
包括了儀式與旅遊、探尋旅遊中的“真實”、旅遊中的族群認同、旅遊中的社會性別、旅遊中的符號體系、遊客的凝視與體驗、旅遊中主/客間的遭遇與互動、旅遊與遺產、旅遊與博物館等。《旅遊人類學教程》為教育部專業重點建設項目。作者簡介 龔銳,男,四川自貢人,博士,教授,貴州省省級教學名師,中國民族旅遊專業委員會...
2009年,國外學者斯科特(Scott,2009)提出“包容性旅遊”(InclusiveTourism)發展理論,有的學者又翻譯成“殘疾人旅遊”,理論內涵與殘疾人旅遊(AccesibleTourism)相似。斯科特的包容性旅遊理論強調社會特殊弱勢人群,特別是殘疾人,也有享受旅遊的權利。國內學者戴斌(2011)也指出,旅遊是人們的一項基本權利。從這個層面...
在全球化和旅遊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背景下,民族地區由於其獨特自然景觀、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遺產等日益成為重要旅遊目的地。本書以中國典型民族地區甘肅甘南為個案,以典型民族旅遊社區——拉卜楞和冶力關社區為樣本,通過實地調查、軟體統計和影視記錄等方法,運用民族學、人類學、旅遊學、社會學、經濟學等...
吳忠軍、邸平偉主編的《中國民族旅遊研究》2011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目錄 交流·共識·合作——第二屆中國民族旅遊論壇紀要 詩意的想像還是現實的同行——在第二屆民族旅遊論壇上的演講 共享的信仰:壯族旅遊開發的跨文化性研究 少數民族村寨居民對旅遊業發展認知的比較研究——以廣西金秀縣為例 企業人類學視角...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主要對中外社會人類學者研究中國問題時提出的論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評述。此外,還對社會人類學視角及其在具體研究中的運用作出了闡述。第一章是對社會人類學和中國學關係的簡要評論,其目的在於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引入“中國社會的人類學路徑”,提出社會人類學與漢學人類學之問關係存在即問題...
《東道主與遊客:青藏高原旅遊人類學研究》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振之 。內容簡介 東道主與遊客的關係,是旅遊人類學研究的核心,是旅遊學研究的基石。本書以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迅速的青藏高原為例,從凝視與對話、民族手工藝、文化表演、文化空間等多個方面入手,引入現象學理論、...
校批機構:廈門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 研究成果 學院課題曾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年度項目立項,研究成果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廈門市優秀成果獎等獎項。(註:以上內容來源)學術交流 學院曾主辦或承辦中國環境社會學理事會暨第五屆學術...
後現代性與移動性:生態環境所面臨的擠壓——兼論旅遊人類學視野中的“旅遊文化”………彭兆榮/746 邁向人類的社會學家——紀念費孝通先生………蔣 琦/753 逝者如斯的結構秩序——費孝通教授英文版《中國士紳》翻譯後記………趙旭東/759 憶費孝通先生二十年前的一次講話………鄒農儉/769 美國社會的性格——訪美歸...
本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採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用人類學、社會學、旅遊學、文化學等多學科的理論進行跨學科研究,以理論分析和實證方法為主要研究手段,既作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資料,又查閱信息文獻收集文本資料,以充足的材料、樣本和個案確保分析、論證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以獲得對少數民族旅遊接待地社會...
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先後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2005-2006學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漢人社會研究、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旅遊人類學、生態人類學。代表作有《廟無尋處: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再研究》《穿越時空: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合著)、《宗族與中國宗族研究範式》《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