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網路特徵機理與時空演化研究

旅遊地網路特徵機理與時空演化研究

《旅遊地網路特徵機理與時空演化研究》是2017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法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地網路特徵機理與時空演化研究
  • 作者:劉法建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641437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旅遊地網路特徵、機理與時空演化研究》基於地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理論與方法,著眼於理論體系構建和實證研究兩個層面,圍繞旅遊地網路體系構建、旅遊地網路特徵測度、旅遊地網路感知與評價、旅遊地網路的演化與時空特徵等主要內容,以旅遊地的經營模式為切入點,選取黃山、宏村、西遞三種不同經營模式下的旅遊地為案例,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實證研究,揭示黃山、宏村、西遞三地的旅遊地網路整體結構特徵,以及政府、景區經營機構、社區企業網路等核心行動者的網路特徵,並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旅遊地網路的影響因素、發展過程和機制、不同經營模式對旅遊地網路的影響等問題。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國旅遊業發展已從單一景區開發進入旅遊地全面整合發展的新階段
1.1.2 旅遊地系統結構最佳化是旅遊地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1.1.3 社會網路理論是研究旅遊地系統結構及演化的有效手段
1.1.4 不同主導經營模式下的旅遊地發展與矛盾情況存在差異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4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術路線
1.4.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5 研究方法
1.5.1 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1.5.2 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1.5.3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5.4 一手資料與二手資料相結合的方法
1.5.5 整體網和個體網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第2章 理論基礎與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2.1 社會網路:方法亦是理論
2.1.1 社會網路、社會網路分析、社會網路理論辨析
2.1.2 社會網路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2.1.3 社會網路理論的基本研究範式
2.2 社會網路與人文地理學研究
2.2.1 研究緣起
2.2.2 研究層面
2.2.3 主要研究內容
2.2.4 結論與啟示
2.3 旅遊研究與社會網路研究範式
2.3.1 旅遊地網路及體系構建
2.3.2 旅遊流網路
2.3.3 旅遊政策網路
2.3.4 旅遊行銷與品牌網路
2.3.5 旅遊知識管理與創新網路
2.3.6 旅遊業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網路
2.3.7 旅遊地一般性網路的演化及效應
2.3.8 研究述評與啟示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理論框架與研究體系構建
3.1 旅遊地網路研究的依據與價值
3.1.1 旅遊地網路是多元、複雜的動態系統
3.1.2 旅遊地網路影響或決定了各主體的發展
3.1.3 旅遊地網路研究的整體視角優於單一的個體屬性研究
3.1.4 旅遊地網路研究是傳統旅遊地研究的有益補充
3.2 旅遊地網路體系構建
3.2.1 基於關係類型的旅遊地網路研究體系
3.2.2 基於行動者類型的旅遊地網路研究體系
3.2.3 基於網路層次的旅遊地網路研究體系
3.3 本書研究對象的選擇和界定
3.3.1 一般旅遊聯繫網路
3.3.2 旅遊政策傳遞與互動網路
3.3.3 旅遊信息交流和創新網路
3.3.4 旅遊資金互助網路
3.3.5 客源互動網路
3.3.6 聯合行銷網路
3.3.7 企業競爭網路
3.4 旅遊地網路的行動者、關係的確定
3.4.1 行動者確定
3.4.2 關係確定和評價
3.5 網路數據獲取
3.5.1 問卷調查與訪談
3.5.2 二手數據的獲取
3.6 旅遊地網路評價指標和模型
3.6.1 整體網模型
3.6.2 個體網模型
3.6.3 軟體實現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案例介紹及研究假設
4.1 中國遺產旅遊地發展模式
4.2 案例地界定與旅遊發展模式概況
4.2.1 黃山
4.2.2 宏村
4.2.3 西遞
4.2.4 小結
4.3 研究假設
4.3.1 旅遊地網路特徵假設
4.3.2 旅遊地網路的影響因素假設
4.3.3 旅遊地網路態度、認知與評價的假設
4.3.4 旅遊地網路演化假設
第5章 黃山、宏村、西遞的旅遊地網路特徵及比較
5.1 行動者、網路關係和數據獲取
5.1.1 黃山
5.1.2 宏村
5.1.3 西遞
5.2 個體網特徵及比較
5.2.1 旅遊地網路規模
5.2.2 網路聯繫對象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5.2.3 互惠性特徵
5.3 整體網路特徵
5.3.1 旅遊地網路的通達性
5.3.2 旅遊地網路的內聚性檢驗
5.3.3 網路行動者權利與功能
5.3.4 旅遊地網路的子結構
5.3.5 旅遊地網路的核心與邊緣
5.4 不同旅遊地網路之間的相關與回歸分析
5.4.1 相關分析
5.4.2 一般聯繫網路的回歸分析結果
5.5 總結與管理啟示
5.5.1 旅遊地網路的差異
5.5.2 旅遊地網路的影響因素
5.5.3 管理啟示
第6章 旅遊地網路的態度與評價研究
6.1 不同旅遊地行動者的旅遊聯繫態度差異研究
6.1.1 數據和萬法
6.1.2 結果分析
6.1.3 小結
6.2 旅遊地網路與旅遊聯繫的認知評價
6.2.1 旅遊地網路與旅遊聯繫的評價內容
6.2.2 數據獲取與分析過程
6.2.3 結果分析
6.2.4 小結
第7章 黃山旅遊地網路的演化
7.1 基於生命周期理論的黃山旅遊地網路演化階段劃分
7.2 研究思路與數據獲取
7.2.1 旅遊地網路行動者和聯繫的識別與分類
7.2.2 旅遊地網路的展示和表達
7.2.3 數據獲取
7.3 黃山旅遊地網路演化過程
7.3.1 探索階段(1930年之前):士大夫旅遊背景下的寺廟管理模式
7.3.2 參與階段(1930~1978年):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
7.3.3 發展階段(1979~1996年):大眾旅遊興起下的政府主導開發模式
7.3.4 市場化階段(1997~2003年):政府指導下的股份制企業經營模式
7.3.5 成熟與完善階段(2004年至今):地方企業興起的多元社區參與模式
7.4 旅遊地網路演化的影響因素
7.5 旅遊地網路演化的空間特徵
7.6 小結
第8章 討論、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主要創新點
8.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後記
附錄
附錄A黃山(湯口)、宏村和西遞旅遊企業調查問卷
附錄B黃山、宏村和西遞政府部門調查問卷與訪談大綱
附錄C黃山、宏村和西遞旅遊地網路中心度分析結果

作者簡介

劉法建,安徽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入境旅遊流網路、旅遊地發展與社會網路、鄉村旅遊發展與旅遊扶貧等。在《地理學報》《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旅遊學刊》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縱橫向研究課題2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