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背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變化特徵及影響機理研究

高鐵背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變化特徵及影響機理研究

《高鐵背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變化特徵及影響機理研究》是依託蘇州大學,由汪德根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鐵背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變化特徵及影響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汪德根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交通基礎設施是旅遊發展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高鐵是當前世界交通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對區域旅遊業發展及旅遊空間格局演變產生重要的影響。本項研究以京滬高鐵和武廣高鐵為案例,藉助GIS 空間分析和SNA社會網路分析等技術手段以及核心-邊緣和板塊旅遊空間結構等相關理論,使用位序-規模法則、泰爾係數、基尼係數和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並構建旅遊需求-供給引力模型,以高鐵時空壓縮效應為研究視角,深入系統進行高鐵背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演化、空間效應以及空間最佳化模式研究。該項研究嘗試解決高鐵影響下區域旅遊交通可達性、旅遊資源、旅遊流網路、客源市場、省域城市旅遊規模布局等旅遊要素空間格局演變規律以及區域旅遊空間高鐵效應類型及其影響機理等理論與科學問題,為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更為客觀地預測和評價高鐵對旅遊業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為合理布局高鐵網路化時代的全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結題摘要

1、主要研究內容 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高鐵網路下區域旅遊可達性格局演變特徵;(2)高鐵網路下區域旅遊空間格局演變特徵;(3)區域旅遊空間高鐵效應及機理;(4)高鐵網路下區域旅遊空間結構最佳化。 2、重要研究結果 (1)高鐵網路化下,全國城市可達性空間總體格局呈現交通指向性的 “核心-外圍”模式,沿高鐵線拉伸形成“高鐵廊道”效應,並呈現不規則環狀分布格局。某一條高鐵線開通後,核心城市可達性等時圈由同心圓形狀變為帶狀,各等級等時圈均沿高鐵線向外延伸;且等時圈由高鐵前連續緊湊性表現為高鐵後的稀疏性、不連續和跳躍性。 (2)高鐵使核心城市在相同時間內到旅遊資源點數量增多,且拉近了與遠程空間範圍的旅遊資源點距離。高鐵開通後居民出遊頻次增多,一日游和中遠程旅遊顯著增長;自助游和散客游明顯增加。高鐵開通提高了旅遊地的客源市場吸引半徑,近程客源市場份額明顯下降, 750-1000km空間範圍的客源市場增長。武廣高鐵對湖北省區域旅遊空間格局演變中既強化了核心極化作用同時,又增強了邊緣核心擴散作用。高鐵網路化下城市旅遊場強呈現出“多中心”環狀發散和“枝狀”擴散的雙重特徵,加劇腹地“蠶食”性和腹地“領地置換”性競爭。 (3)區域旅遊空間高鐵效應表現為馬太效應(虹吸效應)、過濾效應(過道效應)、擴散效應和疊加效應。高鐵開通後客源地與旅遊地的空間距離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旅遊地的交通網路密度、旅遊資源稟賦和旅遊服務接待能力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影響區域旅遊空間高鐵效應機理。 (4)高鐵開通對區域旅遊格局發展表現出“雙刃”性,如何將消極效應限制最小而將積極效應發揮極致是旅遊空間最佳化措施的基石。高鐵網路化下中國城市旅遊發展模式為“以點帶群,以軸串群,以群托面”的多中心網路化旅遊空間發展格局。運用“核心-邊緣”理論和“板塊旅遊”理論,通過節點最佳化,線狀連線和面狀拓展等空間最佳化路徑,構建京滬高鐵旅遊帶和武廣高鐵旅遊帶。 3、研究科學意義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全國高鐵網將極大促進中國巨觀經濟發展,本項目研究意義體現在:(1)彰顯時代主題,服務國家政策;(2)為重新認識旅遊者出遊行為規律提供新視角;(3)為區域旅遊空間格局重構奠定鋪路石;(4)為旅遊系統升級最佳化提供科學依據;(5)豐富中國旅遊地理學研究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