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自動輸送系統

旅客自動輸送系統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全稱廣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區市政交通項目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原珠江新城集運系統,英文縮寫為APM)南起海珠區的廣州塔(原赤崗塔),向北下穿珠江主航道到達海心沙、珠江新城廣場,北至林和西站,走向與3號線平行,線路總長3.88公里,全部採用地下線路,共設9座車站,1座地下車輛維修中心(含控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區市政交通項目旅客自動輸送系統
  • 外文名APM
  • 所屬單位廣州捷運
  • 類型:城市捷運
簡介,基本路線,建設歷程,運營時間及票價,作用和意義,服務,無人駕駛,刷卡,行程,

簡介

世界上第一條全地下的旅客自動輸送系統(簡稱APM系統)2010年亞運會開幕與市民見面,屆時,只需2元,市民可以乘坐這條“神秘”的地下鐵穿行於天河城、體育中心、珠江新城等廣州CBD商圈中心。市民乘坐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也將更方便快捷,只需在進閘處投入單程票或刷卡,出閘時進入自動感應區便可。

據介紹,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初定11月開通運營,屆時每列車有兩節車輛,載人可達270多人。

基本路線

全線共設有9座車站,自北向南分別為:林和西站、體育中心南站(工程名:體育中心站)、天河南站(工程名:天河南一路站)、黃埔大道站(工程名:市民廣場站)、婦兒中心站(工程名:中央廣場站)、花城大道站(工程名:雙塔站)、歌劇院站(工程名:廣州歌劇院站)、海心沙站、廣州塔站。其中林和西站與廣州塔站有通道連線到捷運3號線的同名車站,提供直接的換乘。 APM全線將於2010年亞運會前開通。

建設歷程

2006年6月30日,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在林和西站工地正式開工。
2007年7月16日,廣州捷運與龐巴迪簽訂系統供應契約。龐巴迪將向廣州捷運提供14輛CX-100車輛,CITYFLO 650列車控制系統,18個專用道岔。
2008年1月1日,天河南一路站-體育中心站區間左線盾構機抵達體育中心站。至此天河南一路站-體育中心站-林和西站區間雙線貫通。
2008年6月8日凌晨,市民廣場站-天河南一路站區間左線盾構機成功下穿1號線隧道,標誌著市民廣場站-天河南一路站區間雙線貫通。右線已於2007年9月下穿完成。
2009年4月19日,廣州塔至廣州歌劇院區間右線盾構機出洞,抵達廣州歌劇院站南端吊出井。
2009年4月28日,施工中的地下停車場基坑東側出現地陷,陷落面積約10平方米。
2010年3月20日,第一列APM列車進入廣州塔車輛段。

運營時間及票價

廣州捷運表示,為銜接原有的捷運網路,APM系統將與廣州捷運保持一致的服務時間,早上6點至晚上12點。APM的票價和公車類似,無論多少站,一律2元。

作用和意義

APM將解決珠江新城核心區的交通疏導,它將是珠江新城CBD地區和天河商貿區內部的公交骨幹線,滿足其內部、珠江新城與天河商貿區、觀光塔之間客流的交通需求,以及旅遊觀光購物的出行需要。

服務

鑒於APM系統的定位和客流量,為了充分利用珠江新城區域與現有軌道交通的地下空間,APM線路中部海心沙站至黃埔大道站的5座車站與地下空間合建,廣州塔站、天河南一路站、體育中心南站、林和西站等其餘4座車站獨立建設。
據捷運公司介紹,APM車站以藍色為主色調,有蔚藍、深藍、淺藍等等,車站區間最長的為海心沙站至赤崗站,而每站的有效站台長度一般為40米左右,站台中部還設有坐椅。

無人駕駛

據了解, APM列車採用膠輪-自動導向制式,為龐巴迪CX-100車型,原裝美國進口,車輛最高運行速度為60km/h,無駕駛室,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 這車沒有駕駛室,有市民形容,這就是兩節車廂在跑。每節車廂只有8米左右,兩端為透明玻璃,各設有兩張對排設定的約兩米長的不鏽鋼坐椅外,車廂內大部分空間都只能站立,不過車廂比一、二號線列車還要寬。

刷卡

APM系統閘機乘客顯示器上增加了防爆膜,更耐磨損,更美觀大方;另外,由於線路增多,自動售票機乘客操作顯示器也增大了,顯示線路、票價、車站的圖像增大。不同的是,乘坐APM線,購票後進閘時則直接將單程票投入回收口中或者在讀卡區刷羊城通,出閘時進入感應區後,閘門會自動打開,十分便捷。

行程

廣州塔站
有“幾米”
風格漫畫
赤崗塔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南北向規劃道路東側、廣州塔西側地塊內,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四個出入口,1、2號出入口與3號線赤崗塔站結合,3、4號出入口與廣州塔結合,有3個緊急疏散出入口出地面。車站牆壁上還有“幾米”風格的漫畫,非常有“白領情調”。
海心沙站
優雅的藍調
海心沙站沿線路東西向布置於南北向規劃海心沙廣場北側,設定為地下三層車站,車站站廳結合負一層海心沙地下開發空間布置,通過海心沙地下空間各主要出入口到達地面廣場。該站的主色調與APM線路最為貼近,優雅的藍調形成海浪般層次,就像該站的位置一般,海中的白沙。
歌劇院站
緊鄰四大文化建築
歌劇院站是珠江新城集運系統的第三個站,是結合珠江新城地下開發空間考慮的車站。該站色調典雅大方,符合音樂優美的特點。車站與歌劇院、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四個文化建築通過地下空間的通道進行連通和交通組織,不單獨設定出地面的出入口。
花城大道站
結合地下空間
花城大道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花城大道下穿車行隧道下方,由於車站受制於下穿隧道(負一層)和軌道交通五號線,站廳結合地下空間設於負一層,站台設定在地下開發空間的負二層,車站出入口結合地下開發空間設定。
婦兒中心站
為地下兩層
該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金穗路下穿車行隧道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與地下開發空間結合的出入口。主要客流為南側的中央廣場商業辦公人流及中央廣場的觀光購物人流。
林和西站
有居家風格
據介紹,林和西站沿線路正南北向緊貼三號線林和西站西側布置。車站設計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出入口,位於站位西北角,另設有一個與三號線的連通口。站廳為三號線通道擴展,加上盾構口形成的深度空間,令人豁然開朗,記者看到,在站廳頂部還設有一塊塊粉紅色的裝飾板,有居家風格。
體育中心南站
方便換乘BRT
體育中心南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天河路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出入口和一個消防緊急出入口。車站的主要客流為天河路南側的天河城廣場、宏城廣場、正佳廣場,車站西側的購書中心及旁邊的體育中心。車站站位西南角設出入口。該站可以非常方便地與BRT換乘。該站主色調明快活潑,與體育這個主題相和。
天河南一路站
乘車下地下4層
天河南一路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東西向規劃道路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四層車站,站台位於地下第四層,車站設1個出入口,南端臨街另有一緊急出入口。車站主要客流為北向和西向的商業廣場的客流。記者現場看到,該站站廳到站台空間比較小,設有4台每次可搭乘20人左右的垂直電梯,乘客可以選擇坐電梯下去坐捷運。
黃埔大道站
呈“回”字形結構
據介紹,該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黃埔大道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三層車站,車站設2個出入口。車站的客流吸引範圍為周邊500米範圍的區域,主要客流北邊的天河南小區。車站站位東北角設主出入口。車站的出入口結合地下空間設定。該站採用“回”字形構造,以便儘可能營造通透明晰的空間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