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道淵 (? —1678)清初道士。字亮生,自號鐵竹道人。人稱施大法師或施鍊師。蘇州府吳縣橫塘人,出身貧寒。他對蘇州道教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道淵
- 逝世日期:1678
- 職業:道士
- 朝代:清初
施道淵與上真觀,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施道淵與上真觀
施道淵,又名亮生,號鐵竹道人。人稱施大法師或施鍊師,蘇州橫塘人,出身貧寒,13歲上穹窿山為道人。爾後下山闖蕩江湖,入李自成部下,旋為大順政權樞密院工作。由於李自成部發生內訌,自相殘殺,導致失敗。於是施亮生深感世態炎涼,看破紅塵,復回穹窿山隱居,深居簡出,修道養身。當時道觀已處於衰敗境地。有一天,施法師正在念玉皇經,當念到,"敕命東方,東華帝君,青騎神仙兵馬,無鞅數眾,悉令下降,覆護受持,是此經者……"時,恰巧當時清皇朝順治皇叔裕親王到蘇州盤檢太倉國帑銀兩返京,路過穹窿山麓,隱約聽到山上人聲沸騰,劍聲馬嘶,感到好生奇怪,此莫非是大王山不成?倒是要看個究竟。他帶了兩個隨從登峰,到山頂一看,只見數間茅屋,裡面傳出木魚雷音,不見人影馬匹。進屋僅見一位道人正襟危坐,口中念念有詞,已感此人非同一般。良久,皇叔終於認出是施法師,十多年不見,兩人親密無間,促膝交談。施法師說自己已看破紅塵,覺得穹窿山能讓自己清靜修道,實是理想之地,不亦樂乎?裕親王說:"既如此,何不增建殿宇,創其宏業?"施法師一笑:"貧道哪有這巨資擴建。"裕親王沉思片刻說:"只要施法師籌劃何數目,終能實現,不過,道觀以建在三茅峰為妥。"施法師點頭稱是。不久,朝廷撥帑興建,到康熙三年春已建成26殿及輔房樓閣數千間。
穹窿山上真觀自施法師在順治年間擴建後,歷經康熙、道光、同治幾朝修建,規模空前,"雙闕巍峨,瓊宮璀璨,危樓傑閣聳插霄漢,遂使茲山名勝於吳中。"清順治進士董含《登穹窿謁勾曲行宮》詩云:"山勢岧嶢欲到難,玉真宮殿擁千官。香飄下界青冥近,磬入諸天碧落寒。洞口斷雲朝放鶴,石根晴樹暮棲鸞。金門羽客龍泥印,夜禮星辰上醮壇。"描繪了當年穹窿山山勢高峻、道觀宏偉、醮事香火之盛況。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去了上真觀,曾留詩讚曰:"震澤天連水,洞庭西復東,雙眸望無盡,諸慮對宜空;三萬六千頃,春風秋月中,五車稟精氣,誰詔陸龜蒙。"此詩鐫刻立碑於穹窿望湖亭中。
穹窿山上真觀自施法師在順治年間擴建後,歷經康熙、道光、同治幾朝修建,規模空前,"雙闕巍峨,瓊宮璀璨,危樓傑閣聳插霄漢,遂使茲山名勝於吳中。"清順治進士董含《登穹窿謁勾曲行宮》詩云:"山勢岧嶢欲到難,玉真宮殿擁千官。香飄下界青冥近,磬入諸天碧落寒。洞口斷雲朝放鶴,石根晴樹暮棲鸞。金門羽客龍泥印,夜禮星辰上醮壇。"描繪了當年穹窿山山勢高峻、道觀宏偉、醮事香火之盛況。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去了上真觀,曾留詩讚曰:"震澤天連水,洞庭西復東,雙眸望無盡,諸慮對宜空;三萬六千頃,春風秋月中,五車稟精氣,誰詔陸龜蒙。"此詩鐫刻立碑於穹窿望湖亭中。
施道淵曾從王常月受戒,為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後改宗正一,開創穹窿山支派。《金蓋心燈·道譜源流圖》:“施亮生,號鐵竹道人,嘗受初真戒、中極戒於王昆陽(王常月)。後精於法,改皈正一真有府,派名姑蘇穹窿山一派。”故未給他列傳。其事跡見《玄妙觀志》和《蘇州府志》。清顧沅《玄妙觀志》卷四:“施道淵,字亮生,別號鐵竹道人。生吳縣橫塘鄉。童真出家為朝真觀道士,遇異人張信符授以丹訣,年十九,從龍虎山徐演真授五雷法,能驅役百神。時為人除崇魅,療疾苦,不以為利。初築室堯峰,晨夕修煉,移往穹窿山,即茅君故宮,……鼎新之。順治戊戌(1658年),五十三代真人張洪任請於朝,賜額上真觀,並賜淵號‘養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師’。
由是四方征請,凡建名勝一百七十餘所,塑像八千七百二十有奇。郡中元妙觀殿宇傾圮,太傅金之俊延道淵主觀事,修復三清、雷尊諸殿,……晚游閩越,探真訪道,尤多救濟。康熙丙辰(1676),裕親王召主醮京師。乞歸,……戊午(1678)果化于山觀。道淵著有《玉留堂語錄》。”施道淵傳弟子胡德果,號雲廬,吳郡人,盡得道淵之術。康熙四十三年(1704),吳中大旱,被官府延請祈雨,德果登壇作法,大雨如注。自後名望愈著。胡傳潘元珪,字允章,號梧庵,吳郡人,出家玄妙觀,為胡德果高弟,善五雷法。
德果死後,凡吳中有大醮法事,俱延元珪主之。雍正間應召入都,值大光明殿,為御前值季法官,遇有祈禱,皆稱旨。後南歸,仍居蘇州玄妙觀。潘傳弟子惠遠謨(1697—1771),惠傳弟子張次理(1712—1786)和施神安,遠謨和次理又同時兼承婁近垣正乙派之傳。施神安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繼張資理主玄妙觀方丈,於嘉慶間逝世。此後承傳不詳。
人物生平
母胎茹素,少投朝真觀。年十七,禮龍虎山徐堪凝,學五雷法。順治戊子(1648)築室吳山修煉。庚寅(1650)主持穹窿山,建殿二十餘座,嗣漢真人張洪任請額,賜名上真,並賜道淵“養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師”之號。郡中圓妙觀大殿傾圯,時有魯芳矢募未就,延請道淵,三、四年間,三清殿落成。修建雷祖殿、山門、露台及彌羅閣等。平生黃籙齋醮及諸方建造,所費不下十餘萬,分文無私蓄。康熙十五年(1676),裕親王延建大醮,賜匾額三,一曰道士,二曰東來紫氣,三曰山水清音,並法衣二襲、令牌、玉印、旗、劍等。十七年,圓妙觀祈雨,九晝夜畢,沐浴趺坐,說偈曰:“遲鈍又遲邁,倏登未際界,唯我識其宗,哂伊守否泰。”擲筆而逝。
主要成就
另據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蘇州道教協會會長張鳳林等撰《蘇州道教史略》記載,施亮生於康熙“十七年七月羽化於穹窿山上真觀”,“他對蘇州道教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