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污泥土壤中多溴聯苯醚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施用污泥土壤中多溴聯苯醚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施用污泥土壤中多溴聯苯醚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孟祥周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用污泥土壤中多溴聯苯醚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孟祥周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是有效解決固廢問題的途徑之一,但容易產生污染轉移,可能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引入到土壤中。多溴聯苯醚(PBDEs)是一種新興POPs,近年來被廣泛關注。因此,污泥施用是否會造成土壤PBDEs污染、PBDEs進入土壤後會不會遷移、是否會對生物形成危害等問題,亟需我們解答。本項目擬從賦存特徵、有機質的吸附/解吸和生物可利用性三個方面系統開展施用污泥土壤中PBDEs的研究。從而,深入理解土壤中PBDEs的老化規律,揭示外源有機質對土壤吸附/解吸PBDEs的影響和機理,建立Tenax表征PBDEs生物可利用性的方法,嘗試從污染物形態分級角度評估土壤生態風險,為我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和完善污泥土地利用中污染物控制標準提供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城市污泥是污水中多種疏水性有機污染物的重要載體,該方面的研究近來逐漸受到關注。本項目圍繞“城市污泥中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了研究,即“賦存特徵”、“生物有效性”和“環境風險”。在上海污泥樣品中發現了多溴聯苯醚(PBDEs)、得克隆(DP)、六溴環十二烷(HBCD)、全氟化合物(PFCs)、鄰苯二甲酸雙酯及單酯(PAEs和MPEs),以乾重計,其濃度範圍分別為30.9-35300 ng/g、1.1-2.0 ng/g、0.10-37.2 ng、126-809 ng/g、22.6-1350 μg/g和0.12-22.7 μg/g。污水及污泥中PBDEs和DP濃度的季節變化不明顯,室內灰塵和室外大氣是污泥中PBDEs和DP的兩個主要來源。相比於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含有工業污水的污泥通常含有較高的有機污染物,但濃度水平沒有顯著性差別。全國範圍來看,近三十年來累計有169篇相關文章發表,但研究區域集中在發達地區。目前,人們共分析了749種有機污染物單體和兩類有機污染物混合物,其中有54%的有機污染物屬於有機鹵化物。污泥中的有機污染物可分為三種形態,即生物可利用態、自由態和束縛態。以PBDEs為例,污泥對其吸附以慢解吸部分Fvs為主,占總量的比例範圍在56.1-87.9%,且隨著PBDEs溴化程度不斷增大,污泥中同系物的慢解吸部分不斷增大。可以用一種快速化學方法(Tenax 6 h 提取法)來表征污泥中PBDEs的生物有效性,在上海城市污泥中生物可利用態PBDEs的濃度為2.3-56 ng/g乾重,僅占其總量比例範圍僅為5.2%。污泥施用土壤後,PBDEs等有機污染物可以殘留在土壤中,但大都滯留在表層土壤中,其遷移能力有限,對人體健康風險較低。本項目的研究結果有助於人們認識污泥中殘留的有機污染物、有機質與污染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污泥土地利用過程中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