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橋村,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家橋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下轄村
施家橋村,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下轄村。
施加橋村是興化市新垛鎮下轄村。村莊簡介施加橋村隸屬於興化市新垛鎮,新垛鎮位於江蘇省興化市,2001年設定為鎮級行政單位。全鎮下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土地總面積4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3萬畝。新垛鎮是《水...
施家橋村是位於南潯區善璉鎮北側,緊鄰善璉鎮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的村莊。施家橋村位於南潯區善璉鎮北側,緊鄰善璉鎮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村內河港密如蛛網,漾盪星羅棋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產條件。現有“三新公路”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優越。村域形態呈梭形,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轄有7個...
施家橋村 施家橋村,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下轄村。行政區劃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下轄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施家橋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9月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雍正年間,施姓捐造一橋,橋上建文昌閣。後遂以施家橋名村。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三浦鄉。1950年6月為淹浦鄉五村。1956年2月屬師橋鎮。1959年2月屬淹浦管理區。1961年11月為淹浦公社五大隊。1981年7月更名為淹浦公社施家橋大隊。
施橋鎮,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轄鎮,由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位於邗江區東南部邊陲,也是揚州經濟開發區的東南邊陲,東傍京杭運河、南臨長江,距揚州市區10千米,轄域面積30.99平方千米。2020年末,施橋鎮總人口為3.83萬人。施橋鎮因“施家橋”而得名。1949年,轄境設施橋區公所。1958年9月,屬邗江人民公社。196...
施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相傳明洪武八年,有施氏在此造座大橋,名曰“施家橋”,故得名施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施橋鄉;1958年建立施橋大隊,屬雙河公社;1961年設立施橋公社,施橋大隊屬之;1969年屬雙河公社;1970年屬施橋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
此一帶舊時多種桃樹,有“春桃一片段預告如海”之譽,徐堂《施家橋桃花詩》:“萬樹桃開處,行偕鷗鷺群。石橋通綺陌,茅屋鎖紅雲。景好惟三月,春過已二分。只愁風雨惡,溪畔落紛紛。”施家橋東畔曠地為河東村。清韓儀京、楊博群居此。沈峻曾有《送韓儀京遷居河東村》詩:“無從出郭謝繁喧,羨爾移家...
1983年5月,設施橋鄉。1996年10月,由施橋鄉改為施橋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施橋鎮轄1個社區,松棵、勝塘、唐家畈、河口、八十鋪、七十鋪、崗店、馬鞍山、躍進、高山、長沖、陳家河、三口堰、旗桿、栗樹、將軍山、墩子灣、大佛庵、古河、年橋、大墩、大窯、半個店、埠塔寺、草皮塘25個行政村。...
施家橋建於清光緒年間,位於常熟市辛莊鎮張橋南湖村施家橋組,橋高2.7米,中寬1.6米,橋堍寬1.9米。施家橋的橋面由三塊石板組成,石板厚28厘米,跨徑3.7米,全長9.4米,兩堍設有踏步。橋面石條西側鐫刻有“施家橋”三大字,其兩邊刻有“光緒丁亥孟春”和“張---”。北橋堍下,石條上自東向西刻...
桃園村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東南部,距縣城7.3公里。全村轄桃園頭、倪家浜、薛家灣、朱家兜、施家橋、李家埭、王家門、沈家村、淡竹園、顧家埭、莫家裡、姚羅庵、范家埭、蔣家橋、北木楊、朝東埭、鳥船村、香水浜18個自然村。2019年12月25日,桃園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村莊簡介 桃園村湖鹽公路...
上濠里墓群位於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施家橋村上濠里。墓群西北臨104國道,東接長深高速,南距東苕溪約1.5千米,東距下菰城遺址約2公里。截至2023年12月,已發現東漢至明清時期墓葬78座,完成發掘65座。墓葬年代東漢至兩晉時期為主,唐宋和明清墓葬也有零星分布。2024年1月,入選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歷史沿革...
截至2020年6月,善璉鎮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蒙溪社區、含山社區、皇墳村、平樂村、港南村、善璉村、施家橋村、姚家橋村、車家兜村、夾塘村、觀音堂村、窯里村、含山村、磚溪村、和平村,宏建村、家堰村,鎮人民政府駐蒙溪社區北興路381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善璉鎮介於東經120°16'14"~120°21'25...
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寫完《水滸傳...
截至2020年6月,新垛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新港社區、豐樂村、新城莊村、廟徐村、曹吉村、新東村、施家橋村、朱彭三莊村、徐高村、李施郊村、張高村、港西村,鎮人民政府駐港西路1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垛鎮地處興化市東北部,東鄰大營鎮,南與永豐鎮相接,西與老圩鄉毗鄰,北與鹽城市鹽都區大崗鎮...
截至2020年6月,道場鄉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浮玉社區、城南社區、道場浜村、錢山下村、唐南村、南墩村、紅里山村、施家橋村、菰城村,鄉人民政府駐城南村南門外杭長橋南路122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道場鄉,介於東經120°01'07"~120°08'26",北緯30943'55"~30°52'08"之間,地處吳興區中部偏南,東、...
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說家,大明(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白駒場施家橋(今江蘇泰州興化施家橋)人。元末張士誠於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分二者),施耐庵...
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說家,大明(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白駒場施家橋(今江蘇泰州興化施家橋)人。元末張士誠於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分二者),施耐庵...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現有《施氏家簿譜》存世。根據上述...
施耐庵(1296—1371),本名彥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施耐庵博古通今,才華橫溢,36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里,閉門著書,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施耐庵故里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鄉施家橋村現有墓園、紀念館,並有《施氏家薄譜》存世。序言 童年是一條條匯聚成...
施紅路 施紅路位於湖州市吳興區,南北走向,道路起訖點為南起董家墩,北至雲巢路,長度為4000米,命名理由:施家橋村至紅里山村,又路為施紅公路,故名。
其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漢族,山東東原人(今山東東平縣)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
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後棄官歸里,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
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出處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它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
施耐庵陵園位於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東北一百五十米。墓前立一磚砌三門牌坊,正中橫樑上,懸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蒼松翠柏間,趙朴初手書“重修施耐庵墓記”的石碑立於墓前,鄰近還有一綠島,一條小河環島流過,人在高處俯視,卻似獅子(施子)盤繡球,因而俗稱“風水寶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雙河鎮有豐樂河的3條支流流經,境內河道共長約30千米,流域面積約59.5平方千米;南支為張母橋河,經東河口穿將軍山渡槽,東流經境內鄔橋等6村至龍鬚咀;中支為馬柵寺河,又名陳家河,東流穿打山渡槽,經境內蓮花堰等6村至雙河集鎮;北支為後河,又名思古潭河,由施家橋東流至鎮內,經友愛等3村在鎮內與...
上塘河位於杭州市區東北,源自施家橋,從杭州上城區丁蘭街道進入臨平區境內,穿越星橋街道、臨平街道、南苑街道和東湖街道,至施家堰進入海寧,流經海寧市許村鎮、長安鎮、周王廟鎮至鹽官鎮進入錢塘江。全長48公里。河面寬30-50米,最寬處70米,流域面積245 平方公里。上塘河幹流連線眾多支流,相互溝通。互相貫通...
七十一歲或七十二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七十五歲,為洪武三年(1370)。與羅貫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作者生平 據《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塾就讀,19歲中秀才,娶季...
城裡有東、西、南、北大街、鎮廟大街、青石街、越河街等,城外設有瓜洲鋪、揚子橋鋪、皂角林鋪、花家園鋪、四里舖、八里舖,每鋪司兵五名。並包括:翠屏洲、柳城、揚子橋鎮、施家橋鎮、邗陽鎮、六濠口、七濠口、八濠口、大口市、陳家灣市。當時活躍於全國的徽商這樣評價全國的各大城市:“今之所謂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