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嗩吶《公婆吹》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贛州市于都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都嗩吶《公婆吹》
- 遺產級別:省級
於都嗩吶《公婆吹》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贛州市于都縣。
於都嗩吶《公婆吹》於都嗩吶《公婆吹》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贛州市于都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省級。
劉有生,男,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3-0840,項目名稱:嗩吶藝術(於都嗩吶公婆吹),江西省于都縣申報。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于都縣文化館獲得嗩吶藝術(於都嗩吶公婆吹)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於都嗩吶又稱客家嗩吶,是江西省傳統吹打樂的一種。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部的於都地區。於都嗩吶一般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所以俗稱“吹打”。講究“鼓板分明,粗細結合,高昂悠揚,音樂協調”。於都嗩吶以齊奏、對吹、吹打並重。吹打能長能短,可坐可行,十分輕便靈活。一般分為喜...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于都縣文化館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傳統音樂“嗩吶藝術(於都嗩吶公婆吹)”和曲藝“客家古文”項目的保護單位。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是江西最早建縣的八個縣和贛南最早建縣的兩個縣之一,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沖”之稱,是全國著名的“嗩吶藝術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全國文化先進縣”,“於都嗩吶公婆吹”、“於都古文”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小酷愛民間吹打樂,20世紀60年代跟父親和伯父學吹嗩吶和打擊樂;80年代後開始隨父出場演奏;90年代開始擔任潭埠村樂班上手(主奏)嗩吶兼任該班班主。演奏之餘還帶徒傳藝,除教2個兒子外,還常以搭班組合帶徒多人,把萬載《得勝鼓》演奏的嗩吶曲牌和鑼鼓經及演奏技藝傳授給其它樂班,受到同行的尊敬,為萬載...
有客家古文、嗩吶公婆吹等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有於都茶籃燈、江西杖頭木偶戲、江西提線木偶戲、銀坑甑笊舞、中石練兵習俗、於都敦本堂熊氏民間中醫、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等7個省級項目,贛州市級非遺項目13個,縣級非遺項目104個。於都嗩吶 於都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遷傳入贛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於...
江西于都縣寬田鄉石下村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嗩吶藝術(於都嗩吶公婆吹)代表性傳承人。劉有生14歲開始跟隨父親劉自福學習吹奏嗩吶“公婆吹”,17歲開始出門做手藝,早年以吹奏嗩吶賺取工資為生,現以務農為主兼顧吹奏嗩吶。人物成就 曾參加贛州市第六屆臍橙節、南豐蜜桔節、《魅力江西》於都航拍、中國...
《古陂的舞者》是一部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書寫對象的散文集。全書聚焦信豐古陂蓆獅犁獅、興國山歌、石城燈會、會昌縣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全南縣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龍南縣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於都嗩吶“公婆吹”、于都縣客家古文、贛南採茶戲、贛縣東河戲等非遺項目。深入非遺現場,近距離考察和探究其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