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文化館

于都縣文化館

于都縣文化館成立於1950年春,當時有6名工作人員,館址設縣政府大院內,1965年遷漢家祠。文化大革命初期改稱縣文化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都縣文化館
  • 成立於:1950年春
  • 正式使用時間:2009年
  • 館舍面積:5820餘平方米
發展簡史,榮譽,

發展簡史

1976年縣撥款在朱家祠新建一棟二屋土木結構400餘平方米的圖書室。1979年復稱縣文化館。1980年省文化廳撥款6萬元,縣政府撥款2萬元,在縣城東門河邊新建文化活動大樓一棟。1981年竣工,院內建有噴水池,以泥塑大象、仙鶴、鯉魚點綴,花木叢中,配以造型各異的石桌石凳,館內設電視室、展覽室、遊藝室、舞廳、圖書閱覽室、科學技術諮詢室、滑冰場、攝影棚,為縣城娛樂活動的中心場所。90年代先後被文化部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館”、“標準文化館”、“全國文化扶貧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4年9月因政府行為,文化館被拆,遷於于都縣經貿委大院。2009年8月遷入于都縣長征廣場東側的文化藝術中心,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並在省文化廳和縣政府關心和支持下完善了辦公場所和文化藝術培訓大廳、影劇院等。
于都縣文化館
于都縣文化館

榮譽

館舍面積5820餘平方米,主要包括辦公用房、影劇院、文化藝術培訓大廳、書畫院、舞蹈練功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等功能用房。館內設館長辦、書畫部、音舞部、文學部、戲曲部、辦公室等。工作人員共有15名。2009年7月30日,于都縣文化館增掛“于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人員不變。2007年被文化部評為“一級文化館”,2009年11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11月,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省文化廳評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集體。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于都縣文化館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傳統音樂“嗩吶藝術(於都嗩吶公婆吹)”和曲藝“客家古文”項目的保護單位。
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