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艷青

於艷青,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塞上英才,寧夏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

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基本介紹

人物履歷,取得成果,獲得榮譽,工作分工,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1989年,從河北地質學院畢業。
1997年,於艷青擔任《1:50萬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地質調查》項目的負責人,歷時四年,圓滿地完成寧夏回族自治區1:50萬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首次系統地套用定性、半定量的評價方法及對全區地質災害的發育強度、危害程度、發展趨勢進行分區評價預測。初步建立了寧夏環境地質信息資料庫。
2002年,於艷青考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境學院,攻讀水文學與水資源博士學位,隨後取得了博士學位。
2010年10月,於艷青被任命為寧夏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院長。
2010年12月,於艷青所在的寧夏水文地質勘查部門,提出了“移民安置區建設在哪裡,地下水勘查就跟進到哪裡”的目標,勘查成井114眼,有效解決了固原市53處嚴重缺水地區與60處生態移民的飲用水難題,為自治區生態移民等民生工程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2011年9月,國土資源部與寧夏國土部門聯合開展“聯創齊爭”活動,作為項目總負責,於艷青帶領她的團隊順利完成了53眼水文地質鑽孔的勘查成井工作,這53眼井解決了固原約20萬缺水民眾的飲水問題。
2015年5月,在由國土資源部指導,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主辦,有關媒體協辦的“尋訪最美地質隊員”活動中榮獲“最美地質隊員”稱號。
2022年11月, 擔任寧夏科協第九屆常委。
2023年3月,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庫。
曾擔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取得成果

她主持、參加完成寧夏區內水工環調查、寧夏扶貧找水勘查、城市供水水源地勘查項目近20項,為解決寧夏中南部嚴重缺水區百姓飲水與城市生活飲水提供了水資源保障。參與完成的“銀川市供水水源地勘探”獲原地礦部找礦三等獎。
由她主持完成的《銀川平原水資源開發——環境——經濟綜合效應研究》,用先進的理論和模型模擬技術,對銀川平原水資源、環境、經濟進行協調研究,為保護水資源、維持銀川平原綠洲生態系統和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獲得榮譽

獲得了多個榮譽:“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寧夏第十二屆寧夏青年科技獎”、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2013年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塞上英才”。

工作分工

協助黨組書記、局長負責改革發展、法治建設、地質科技與技術及地經學會等方面工作。負責分管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分管局事業發展處、地質技術處和自治區水文環境地質調查院(自治區水文環境地質研究所)、自治區地質博物館。

人物評價

她始終懷著一顆對地質工作的赤誠之心,辛苦奔波於地質工作第一線,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正高職高級工程師;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地質新兵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巾幗英雄的讚歌。人民網評)
“一心唯找水,汩汩為清泉”,是於艷青水文地質勘查事業的夢想。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