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佑福

於佑福

於佑福,壽字輩女相聲演員,4歲登台,曾與劉寶瑞馬三立等諸多名家合作,後與馬三立的叔伯兄弟馬四立結為夫妻,在天津各地書場、茶社演出。

解放後,與王家琪搭檔,在和平區曲藝雜技團工作多年。耄耋之年,兩次登台,為她的藝術人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佑福
  • 別名:於老姑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27年3月
  • 逝世日期:2013年1月16日
  • 職業:相聲演員
  • 主要成就:女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相聲《打燈謎》、《白吃猴》、《什麼都要》、《警民一家》等
  • 師承:高德明
演藝經歷,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演藝經歷

1931年起,於佑福同家人合作表演相聲,並曾和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合作。1937年起在天津河西謙德莊元合茶社同劉寶瑞先生等合作演出。1939年起,同郭瑞林先生(郭榮起先生的父親)合作演出。1944年起,在天津南市東興市場、連興茶社閻笑儒回婉華等同台,亦捧亦逗。
與搭檔王家琪與搭檔王家琪
1940年,於佑福與劉寶瑞劉連升劉玉鳳楊文華馬桂元等一起在天津市河西區謙德莊元合茶社演出。
1949年,於佑福與閆笑儒、回婉華王家琪班德貴等一起在天津東興市場連記茶社演出,既捧也逗。
1952年,進入天津新成立的“相聲改進小組”。1953年在天津和平曲藝雜技團任隊長兼演員,為王家琪老師捧哏,在勸業場天外天、燕樂等戲院演出。1954年拜高德明先生為師。尤擅捧哏,代表作:《警民一家》、《打燈謎》、《什麼都要》等。
1953年,於佑福拜高德明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新成立的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1977年,於佑福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
2009年,她在大金台相聲茶館參加陳鳴志相聲專場,表演了竹板書小段《十不足》和數來寶《長征》的片段。
2011年,她以85歲高齡參加在謙祥益文苑舉辦的“原生態相聲專場”,與90歲的南京相聲名家張永熙合作,表演了《上海話》。
2013年,1月16日,於佑福因病在津逝世,享年86歲。
2013年,1月18日,於佑福安葬在天津市永安公墓。

人物生平

四歲學藝 十二歲養家
於佑福出生在相聲家庭,從小接觸相聲,就愛上了相聲。她4歲登台,12歲養家。到後來不能演出,退休了,還每天在家聽相聲。談起生活,老人說:“在家基本沒什麼事,1993年腿摔壞後,就哪兒也不願意去,就喜歡每天聽聽相聲,我有這個癮啊。”
“我們家都是藝人,我的父親、哥哥、姐姐都是說相聲的。小時候睡覺前,我都會看他們練活兒。聽來聽去,就跟著父親學。到4歲時,我就會了那么兩段,跟著他們一塊兒演出。”過去,天津演出場所集中地是“河北鳥市”,也就是的“大胡同”那塊兒。“那時候去鳥市演出,一般的演出是我姐姐,或者哥哥幫我捧哏。因為才4歲,他們就把我抱到凳子上。一來二去,我就愛上了這行。我12歲那年,父親和哥哥都因病過世了,我大姐也結婚了,家裡幾口人沒有飯吃,指著我掙錢養家。我就開始說相聲養家。過去演出,演員拿錢論‘份兒’。比如說一塊錢,咱十個人一人一毛,可我是小孩兒,分不了整份,只能是零錢,就拿著這零錢回家,靠這零錢養家過日子。”
與師傅高德明與師傅高德明
與馬三立演《報菜名》
“那時候‘鳥市’的園子很多,除了說相聲,還有玩雜耍、拉洋片的。我漸漸長大了,也是在鳥市演出。園子多,演員也不少。”於佑福回憶,“當時有聲遠茶社、三友茶社、連興茶社金華茶社等。我跟別人搭伴演出,這些園子都去過。連興茶社是馬三立的師弟、師哥們在演,這些都是‘桂’字輩的,包括高桂清馬桂元、劉桂田、趙桂武等人。在聲遠茶社,有楊少奎劉奎珍等。那時,我還跟馬三立演過一段兒《報菜名》。”
除了鳥市外,天津以前演出的地方還有謙德莊、東興市場等。“1940年的時候,我與劉寶瑞劉連升、劉玉鳳、楊文華、馬桂元等一起在河西區謙德莊元合茶社演出。1949年的時候,在東興市場連記茶社,我與閆笑儒、回婉華、王家琪、班德貴等一起演,既捧也逗。1952年,天津成立‘相聲改進小組’。1953年,我拜高德明老先生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剛成立的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演出。1977我開始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直到1982年退休。”於佑福老人說。
老相聲演員也會忘詞
回憶說相聲的趣事,於老說:“學相聲,講究背詞,不過,演員站台上了,真備不住有忘詞的時候。”
“相聲講究兩個人你捧我逗,你逗我捧,說話得合適、講究。跟其他工作一樣,得細緻入微。相聲要背詞,你上台說得多好,你後面不背詞,是不行的。”她回憶,“相聲隊成立以後,當時的成員有劉文亨趙心敏劉玉鳳王家琪等。那時候我一般專給王家琪捧哏,有時候也給別人捧哏。有一次就是給馮寶華捧。這捧哏也不容易,因為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情況,備不住演員忘詞。有一回說個段子《白吃猴》,故事講一個人逮誰吃誰,白吃不給錢。後來,人家乾脆就不下館子吃飯,就在家裡吃,意思是躲著他,見不著,他也吃不著了。可是,那天逗哏的說錯了詞,頭一句就是‘人家不在家裡吃’,接著又說著‘人家,在家裡吃!’把底下的觀眾給逗樂了,觀眾都是行家啊。當時,我就拿著把扇子,在他頭上打了一下,說‘變味兒了,也不成……’底下的觀眾都笑了。當然,我也有忘詞的時候。那次跟郭榮起的父親,也就是郭瑞林老先生一起演出《八扇屏》,我逗他捧。我背著背著忘詞了。這時候捧哏的也著急啊,他就提醒我,可是,這個是越著急越想不起來,提醒也沒用。哎喲,把我急的啊,急得我照著郭老先生的腦袋就打了一扇子,郭老先生跟我也急了‘你忘詞了,打我幹嗎啊?’這句話,底下觀眾更樂了。”

人物事跡

示範表演瀕危曲種
2009年2月26日,天津相聲名家陳鳴志舉辦個人專場演出,於佑福表演的竹板書《十不足》受到歡迎。
竹板書是由蓮花落發展而來,已經鮮少見於曲壇。李潤傑有一段竹板書新作品,名為《苦學創奇蹟》,天津電台保留有錄音,經常播放。
於佑福表示: “那段竹板書《十不足》是我小時候常聽我父親唱的,也就記得比較實在。”在老人記憶中,她父親那時候,演唱竹板書的藝人就不多。“這竹板書基本上沒有了,不僅僅是竹板書,連太平歌詞都很少。只是在相聲里有那么幾段太平歌詞,但是真要單獨唱的,很少,幾乎沒有!唱的太平歌詞里,也就《單刀赴會》、《酒色財氣》這兩三段。其他的,人都不會,都接近失傳了。過去在河北鳥市演出的楊少奎,他說相聲是焦少海的徒弟,他唱太平歌詞,還有劉奎珍。不過,都失傳了,沒有人真正唱了。”
參加原生態相聲專場
2011年9月18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原生態相聲專場”在坐落於天津估衣街的謙祥益文苑舉行,這場演出備受相聲愛好者矚目,一來是由於這場演出的形式本身,二來,則是由於這場演出約請的演員均為年過七旬,經歷過舊社會撂地賣藝的老藝人,其中,就有85歲的於佑福,她是最後一位享名且在世的“壽”字輩相聲演員。
這場演出中,於佑福不顧年邁體弱,與江南相聲名宿——90歲的張永熙搭檔,共同擔任攢底重任,表演了一段《上海話》,單是她開場的一句定場詩,便要下了一個滿堂彩。
這是於佑福的最後一次登台,如今,這場演出的視頻已經見諸網路,她的音容笑貌將被後人永遠銘記。
因病去世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女相聲演員代表人物於佑福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6日凌晨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於先生是國內最後一名第五代“壽”字輩相聲老藝人,也是相聲界輩分最高的老人,生前曾與相聲泰斗馬三立、劉寶瑞等合作。
於先生是天津人,出生於曲藝世家,4歲起隨父親於福壽、哥哥於堃江、姐姐於小福學藝。那時天津演出場所集中地是“河北鳥市”,每次演出,4歲的她被抱到凳子上,和哥哥、姐姐一塊說相聲。12歲那年,父親和哥哥相繼因病過世,大姐也結婚了,於佑福開始正式登台養家。過去演出,演員拿錢論“份兒”,掙一元錢,十個人一人一毛,可於佑福人小,分不了整份,只能拿零錢,全家幾口人都指著她的零錢過日子。後來,於佑福與馬三立的叔伯兄弟馬四立結為夫妻,在天津各地書場、茶社演出,1954年拜高德明先生為師,退休前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行內人評價她的表演,“灑脫有度,既不媚俗又不失風趣,包袱既響又適當得體,於幽默自然中顯示了女性的搞笑特質”。身邊人回憶,老人一生鐘愛相聲,1993年腿摔壞後,還每天在家聽相聲,“癮大得很”。
老人生前非常關注相聲的發展,對年輕相聲演員,她勸誡多於讚揚,“年輕人喜歡相聲我很欣慰,但是一定要虛心學習。我4歲開始就聽相聲,在聽了很多年之後才敢說,說了大半輩子之後也不敢說好。可是我們的年輕演員呢?他們缺乏的就是傳統相聲的根基,聽的傳統段子不多,我建議他們在說相聲之前,先好好聽幾年相聲。”對於當下行業的現狀,於先生也曾多次發表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之所以許多人認為相聲比不過小品,不是相聲這門藝術落後了,而是相聲演員和相聲劇本出了問題,“我們不能責怪觀眾,不能怨大家對相聲失望,因為我們演員表演的水平差,題材也俗,來回來去都是那幾個段子,觀眾能喜歡才怪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