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學
方蟹在分類系統上屬於較高等的類群,在
蟹類演化過程中出現較晚,約在
新生代的
第三紀才顯著地繁衍,而逐漸達到優勢地位。方蟹頭胸甲略呈方形或方圓形,額緣寬,眼柄短,口腔方形;目前,印度-西太平洋區發現方蟹350餘種,
中國已知的方蟹約 100種,常見種有
絨毛近方蟹、
中華絨螯蟹、
平背蜞、
天津厚蟹、
紅螯相手蟹等。方蟹比較喜歡動物類食物,如魚、蝦、螺類、昆蟲或動物屍體,也吃
水稻、
甘蔗、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根莖和種子。
生活習性
生活在紅樹林生態系的方蟹躲避潮水的方法是爬上樹幹,這南是紅樹林為它們提供的避難所,它們將待在樹上,等待潮水的退去。
形態特徵
身體有些扁,幾近正方體,全身發青色,只有蟹螯有些發白,顯得孔武有力。方蟹也是挖洞而居,個體越大挖的洞越深。它們似乎是海鳥喜歡吃的食物,它們不是中
杓鷸菜譜上的唯一食物,時常能看到中
杓鷸從
淤泥中挖沙蠶吃。個體小一些的方蟹似乎更懶惰一些,喜歡住在石頭底下。畢竟這裡更安全,海鳥還沒有能力翻開石塊,因此住在石頭底下的大部分方蟹似乎並不急著把自己藏在沙子的下面,而只是挖一個淺淺的槽,或淺淺的坑,足以讓自己安身就會心滿意足的呆在那裡享受安逸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沙灘上有一種好奇心極強又能搬開石塊的動物——人,他們會搬起石塊,把倉皇逃竄的方蟹一一收進小小的監牢之中——僅僅為了娛樂。看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對方蟹同樣適用。
物種分布
方蟹類大多數分布於
熱帶和亞熱帶沿海的
潮間帶,如岩岸石縫中、沙灘的碎石下或泥塗的洞穴里;少數種生活在江灣、河口的半鹹水區,甚至進入純淡水域,很多種棲於離海岸有相當距離的潮濕處和紅樹林沼澤區、營半陸棲生活。
亞種分布
陸方蟹屬蟹類動物可算是典型代表。陸方蟹屬全世界僅有四種,台灣產其中三 種。其中格雷陸方蟹(Geograpsusgrayi)是陸生性最高的種類,居住在海岸林的下方,頭胸甲寬度可達4.5公分。特徵為頭胸甲近圓方形,前側緣有二齒。螯腳長節腹內緣突出呈鋒銳之隆脊形,背甲紫色黑;步足及螯足則為漂亮的紫色。格雷陸方蟹的棲地頗為複雜,包括有海岸林下、海岸灌叢,及海邊的草生地,一般是在岩石及珊瑚礁較多的地方居住,通常就躲在礁石下或礁石間的縫隙里,在台灣分布於東部及恆春半島岩礁海岸。
毛足陸方蟹(Geograpsuscrinipes)的特徵為頭胸甲方形,身體扁平,背甲光滑,表面具橫行斜線。前側緣有二齒。螯腳長節腹內緣也突出呈鋒銳之隆脊形。全身呈土黃色,背甲之顏色稍暗。分布於本島東部及恆春半島岩礁海岸。棲所則為海岸矮盤灌叢區,不會在海岸林下出現。
斯氏沙蟹
斯氏陸方蟹(Geograpsusstormi)是台灣體型最小之陸方蟹,全身呈橙紅色。體型最大在頭胸甲寬4.3公分左右。分布於本島東部及恆春半島岩礁海岸,此外在龜山島也有發現。棲所在高潮線上方附近,珊瑚礁孔隙內居住。 後相手蟹屬是體型較小,也是典型陸生性蟹類動物,在世界上只有兩種,台灣都可發現。奧氏後相手蟹(Metasesarmaaubryi)頭胸甲寬最大2.7公分左右,方形的背甲呈紫黑色,額寬約為頭胸甲寬度一半,額部上方常左右兩邊各有一金色條紋,棲息在海岸林下,住在珊瑚礁縫隙或倒木之根部附近樹洞內,數量極多。脫殼是在無水之環境下進行,脫殼後兩日內就將舊殼吃光,僅留少量之螯足指節。曾見過一對個體在樹幹上配對,一對則在地表交配,二對雌雄均為硬殼狀態。盧氏後相手蟹(Metasesarmarousseauxi)的特徵為額寬超過頭胸甲寬的一半,體型較奧氏後相手蟹為小,頭胸甲寬最大在2.3公分左右,分布較奧氏後相手蟹靠近海,在海岸灌叢下方及海岸林緣下方。這兩種後相手蟹密度以多珊瑚礁塊之海岸林下較高。
方蟹
仿相手蟹屬的
蟹類在台灣有兩種,其中印痕仿相手蟹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淡水中,因此不算是陸蟹。但中型仿相手蟹就可算是陸蟹的一份子。中型仿相手蟹(圖45)體型最大可達3.5公分左右,全身一般呈鮮艷的紅色,但未成年個體一般呈灰褐色。中型仿相手蟹在台灣有非常大的族群數量,也具有廣泛的分布,從北部的福隆經東部到恆春半島都有分布。中型仿相手蟹雖然大都在陸地上活動,但在鰓的形態卻完全沒有任何適應陸地上呼吸的改變,而是以前面提到的「循環水呼吸系統」解決陸地生活的氧氣問題。
圓形腫須蟹(Labuaniumrotundatum)也是方蟹科的陸蟹。此蟹在台灣最早是在1939年於淡水河口泥灘地上被發現,之後就沒有再有任何的報導記錄,一直到最近才又再恆春半島的海岸林內被發現。此蟹並非棲息在河口泥灘地上的物種,而是時常出沒在海岸林內樹上樹洞內的陸蟹。此蟹的特徵為鰓域極為隆起,步足指節末端極為尖銳,全身則為土黃色,與樹幹及落葉的顏色接近。一般棲息於蓮葉桐、棋盤角及大葉樹蘭等植物樹幹樹洞內。白天居住在樹洞之中,夜晚在樹幹上活動。抱卵母蟹與一般陸蟹相同,需要到海邊釋卵。由於只有大樹才容易有樹洞的產生,而此蟹的生活又與樹洞息息相關,因此本種可做為極佳的成熟海岸林指標物種。
醫用價值
性味:鹹、寒、有小毒。歸經:入肝、
胃。
功效: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絡,解結散
血。
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
氣,鬱結瘀血,筋骨傷折,斜面腫;煮酒食之治產後肚腹痛,惡露不下;蟹殼治漆瘡。
繁殖
1 性徵
螯足雄比雌大, 雄性掌節內外面近兩指的基部具1 叢絨毛, 尤以內面的較外面為密, 雌性螯足不具絨毛。雄性腹部呈窄長的三角形, 雌性腹部呈圓形。
2 繁殖季節
水溫在12℃以上, 其活動恢復正常, 性腺開始發育, 4~ 10 月絨螯近方蟹的繁殖季節。
但5~ 9 月是絨螯近方蟹的繁殖旺季, 5 月21 日採集的樣品中雌蟹的抱卵率達到93. 3% 。當水溫降到12℃以下, 絨螯近方蟹的活動能力明顯減弱, 隨著溫度的下降, 大部分個體把身體埋到靠近低潮線的石塊和沙子下面進入冬眠期。
3 性成熟年齡
當年生的絨螯近方蟹經過2 個月左右時間,即可交配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