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華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鄉白果樹灣村
- 出生日期:1961年5月8日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黃岡大別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方華國,男,黨員, 高級經濟師,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會員,湖北生態經濟學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黃岡市攝影協會副主席,黃岡師範學院兼職教授,黃岡職院特聘教授,團風縣旅遊發展首席專家顧問。
個人履歷
1961年5月8日出生於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鄉白果樹灣村.1980年9月-1982年6月畢業於湖北省林業學校,1982年6月入黨。1982年6月-1983年8月在大地坳林業站工作。1983年8月-1987年4月在縣委辦公室工作。1987年4月-1990年4月任縣委政研室經濟科科長。1990年4月-1992年4月任羅田縣烤膠廠副廠長。1992年4月-1994年2月在縣委政研室經濟科科長。1994年2月-1998年3月任天堂寨林場副場長(正科級)。1997年中央黨校本科畢業,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林業局副局長、羅田縣旅遊局局長、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2003年3月-2006年11月任林業局黨委書記、旅遊局長、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2006年11月-任黃岡市旅遊局副局長. 曾獲"全國旅遊系統先進個人"、“全國自學人才”、“全省優秀旅遊局長”、“全省創新優秀人物”、“全市十佳文明公僕”、“黃岡市勞動模範”、“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先後發表了《能量價值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系統論》《跳出旅遊發展湖北旅遊》等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5篇獲省、國家級優秀論文獎。出版了《網、結構、軌跡—巨觀生態經濟學》、《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研究》、《生態啟示錄》、《巨觀生態經濟學》、《大別山旅遊發展研究》五部學術專著,《無限風光大別山》、《魅力黃岡·大別山》二本個人攝影專集。
人物生平
他是一位生態經濟理論的探索者 方華國於1982年從湖北林校畢業分配到大別山主峰附近的一個林業站工作。山區經濟落後,人口素質低下,生態環境日漸惡化激發了他對生態問題研究的興趣。
1983年8月他被組織調到羅田縣委辦公室工作,在工作之餘他以艱辛的調查和對知識的日積月累的諸備,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他為此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一次,他聞訊在武漢舉行一個生態問題的理論討論會,雖然其時他囊空如洗,支付不起差旅費,他毅然長跑一百餘里,從大別山的羅田縣到江城武漢,準時參加了會。這一舉動使與會專家學者極為惑動,而他只憨厚地說一句:這是個鍛鍊,也是一次對沿途生態問題的實地考察。
一九八九年一年,他撰寫了六篇生態經濟問題的論文,三次獲得優秀論文獎。一九九0年出版了生態經濟學術專著《網。結構。軌跡—巨觀生態經濟學》。國家權威刊物《經濟學動態》進行了專文推介。一九九二年四月《生態經濟》雜誌又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力作《能量價值論》,在生態經濟學界引起強烈反響。
他在生態經濟學的研究上沒有片刻停留。他站在大別山上極目全球,把自己的視野從現實的生態經濟問題投向人類歷史的發展,進行了持久的、大膽地探索。他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識,對生態經濟系統的運動軌跡提出了許多創新見解和觀點。
他在理論研究上沒有落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趨的舊窠。而是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礎上尋求到一個新的跳躍點。一般的研究作者只從現實的經濟社會現象中尋找生態惡化的原因。
方華國呢?
——第一次將視野擴展到生態經濟系統的最早發源點…地球的形成,試著從生態經濟系統的歷史軌跡中尋找更深刻的必然規律,他甚至還將生態經濟研究的觸角伸到了“圖騰崇拜”、“神話”等領域;
——他對生態經濟系統的形成、發展及構成和運動規律都作了詳盡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三個階段、四個層次、五個規律、六大時代的理論框架。特別是將生態經濟系統構分成四個層次和將其發展軌跡描述出六大時代,這被專家認為是“在理論上還是第一次”。對於全球日益惡化的生態,他沒有讓自己停留在“憂患意識”上,而是把喚起人們對生態經濟的憂患意識同普遍關注生態經濟問題的歷史使命感及展示全球生態經濟光明前景統一起來。他的著述集通俗性與學術性一身,向人們傳遞了當代生態經濟的事件信息、認識信息和感情信息。
他說,人類的勞動在創造正價值的同時,還為自己創造了大量的負價值,而這一負價值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認可,這是此前所有價值論的缺陷和致命弱點。這一價值論缺陷也是導致當前世界重大生態危機的理論源流。
他還提出,社會財富是由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自然產品和勞動產品都具有價值,這一價值的共同基礎是能量,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最重要的聯繫和交換便是能量。並因此應邀參加2006年2月在廣州召開的國際能值理論學術研討會,並與美國著名生態學家Odum夫人等國際知名學者進行研討。
將歷史學和生態經濟學相結合,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基本點,立足大生態系統,將人類歷史劃為六大時代,並輪廓地描述了生態經濟時代和宇宙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徵,是這位年輕人對生態經濟學的重要貢獻。
方華國認為,當今人類正處於增值經濟時代向生態經濟時代過渡的轉折時期,人們應為生態經濟時代的到來作好充分的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準備。
在此以前的漫長歲月,人類經歷過攝取經濟、生產經濟和開發經濟時代。繼生態經濟時代之後將是宇宙經濟時代。
原中國未來農業培訓中心主任戴雄武在評價方華國的研究成果時指出,人類在以“人定勝天”的雄心向自然征戰若干年,並沉醉於自己所取得的輝煌業績的時候。突然發現人類不僅沒有征服自然,反而自然不斷報復人類的無知和貪慾。他認為,《網·結構·軌跡》一書提出了許多“令人深思,使人警醒的問題。”
湖北社科院長夏振坤向經濟學界,生態學界以及實際工作部門熱情地推薦《網·結構·軌跡》,指出:“我們生活在唯一的一星球上,不論是生產,還是生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資源和環境都不是無限的。”他希望通過普及生態經濟知識,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關心生態經濟問題,並使傳統的經濟發展戰略即只從經濟角度考慮經濟發展問題,向著制定及實施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新型開發戰略轉變。
方華國說:地球上的森林曾為七十六億公頃,只剩下二十六億公頃。以砍伐速度計算,人類的肺葉——熱帶雨季森林將於七十五年後在地球上消失,近二百年來,物種滅絕了一千多種,還有二千四百餘種瀕於絕滅;沙漠以每年六百萬公頃的速度吞噬著森林、田野和村鎮;人口以每年八千萬的速度增長。他的結論是:我們決不能給後代留下一個“寂靜無聲的世界”!
當國內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讚賞這個年輕入的理論勇氣時,他的箴言是:科學無禁地,只要你敢於探索,就是失敗也不能算作恥辱,因為在你那觸礁處將樹起一座航標燈,提醒後人注意;科學亦無止境,只要你勇於進取,就是根底淺薄也不能掉作狂妄,因為你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真理。
他是一位生態經濟的鼓吹者
他不是止步於書齋的書生,他是一位熱愛生活的激情者。為了喚起人們對生態危機的重視,為了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意識,1992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他騎著從朋友處借來的一輛破腳踏車穿行於武漢市的大街小巷,敲開一個個國內一流學者專家如章文才、張培剛、譚崇台的家門,將自己起草的“珍惜土地,保護資源,節制人口,控制污染,發展經濟,造福子孫。”的倡議書展陳在他們的面前,向他們請教,請他們簽字,20位學界高人沒有一位不被眼前的年輕人對生態問題的熱情所打動,欣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以示支持。拿到20位名人簽字的倡議書後,方華國又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連同倡議書一起寄給了當時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關廣富極為重視,將信件批轉到湖北日報予以發表,在全社會取得了很大的影響。
社會的進步總是離不開許多具有先知先覺的人去默默無聞推動,群體意識的喚醒也需要有人去大膽鼓吹。隨著對生態經濟理論問題的不斷深入地思考,方華國的內心日益強烈地涌動著實踐的衝動。1993年底,他終於下定決心向羅田縣委提出深入到大別山的最深處——大別山主峰腳下的天堂寨林場工作。1994年2月他來到天堂寨林場一看,被眼前的奇山秀水驚呆了。接下來的一系列調查使他陷入了深思。當時的天堂寨林場是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單位,林場的功能就是栽樹砍樹,當年杉木一個立方要賣1400元以上,經濟效益很好,從幹部到職工都沉浸在滿足的幸福之中。作為生態經濟學者的他在領導班子會上提出要發展旅遊經濟,並給大家算了幾筆帳,一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木材價值只占系統總價值的5%,而其生態、觀賞價值卻要占95%,砍樹賣木材是得了5%,而丟了95%;二是一棵生長30年的杉樹賣出去除去一切費用只有70元錢的利潤,而引進一個兩日游的遊客,一次就可淨賺140至160元,也就是說,引進一個遊客相當於少砍兩棵生長30年的杉樹。三是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發展和進口木材的增加,木材的價格必定下滑,不發展新型產業,林場經濟必然陷入困境。面對新的觀點,習慣於傳統思維的領導們難以接收。面對現實,方華國沒有退縮,他決定另闢奚徑。他把旅遊經濟的發展當作生態經濟實踐的一個課題來對待。1995年他在縣政協主席陳繼登、副主席胡祚文的支持下成為了縣政協委員,接著他連續5年在全縣政協大會上作發展大別山旅遊經濟的專題發言,呼籲成立旅遊局、建設旅遊景區、開發旅遊經濟,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大別山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聞名遐邇的貧困地區,發展旅遊經濟需要大量的基礎投入,光靠地方政府無能為力。為了爭取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大別山旅遊的重視和支持,2001年7月3日他利用省委書記蔣祝平到羅田考察的機會,親自上書建議重視大別山旅遊開發,蔣祝平親自簽轉到省旅遊局研究支持措施。2004年6月他再次以基層旅遊局長的身份上書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建議重視和支持大別山旅遊經濟的發展,俞書記親自批示要重視和支持大別山的旅遊發展,以報答大別山老區人民為革命所作出的貢獻,在俞書記的推動下,2004年10月20日,湖北省政府在黃岡羅田縣召開了第一次數大別山紅色旅遊開發現場辦公會,確定了大別山旅遊在湖北旅遊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解決了一系列瓶頸問題。把大別山旅遊發展納入了湖北發展的大格局。為大別山旅遊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政策基礎。黃岡市委書記劉善橋多次深入大別山景區調研並主動聽取他的意見,他的《把黃岡建設成中國旅遊經濟大市的建議》被黃岡市政府《政府調研》轉載,2009年黃岡市政府市長劉雪榮提出大別山旅遊經濟帶和打造大別山旅遊產業集群的戰略。方華國十六年如一日的鼓與呼終於變成了黨委政府的決策。原湖北省旅遊局局長杜雲生在他閱讀了他給省委書記蔣祝平的信後寫道:“方華國同志的事業心和工作熱情是共知的,而且羅田以至大別山旅遊的興起,他所做的工作也是大家認可的。”
他是生態經濟的實踐者
大別山是一塊紅色熱土,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完成了解放全中國大轉折的歷史性任務。這裡層巒疊嶂,林木蔥鬱,河流峽谷交叉縱橫,奇山奇石星羅棋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不愧為人間天堂,其海拔1729米高的主峰天堂寨也因此而得名。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大多數地方仍是窮鄉僻壤,民眾生活仍十分困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處於大別山主峰天堂寨腳下的羅田縣人均年純收入只有509元,特別是山上四個國有林場的職工長年只靠伐木賣樹為生,年人均純收入不過300元。
“羅田境內只有20萬畝原始次森林,怎經得起林區一千多伐木工人的長年採伐。如果不轉變思路,發展其他產業,不到二三十年的時間,綠蔭蔭的天堂寨就會成為光禿禿的‘和尚腦’,生態環境就會遭到急劇的破壞……”,這是一位理論家面對現實生出來的痛苦。
面對人們的不理解,他一面積極對外鼓與呼,一面默默無聞地行動。
要搞好旅遊開發,首先就要大力推介大別山旅遊資源,展示天堂寨無限風光,讓眾人都知道這裡是個旅遊度假的好地方。為此,多年來,方華國將全部身心投入在搜尋考證取景上。白天,他背上相機,手拿鐮刀,帶上一壺開水,裝上幾個饅頭,登山踏險,涉水穿峽,總是出門迎晨曦,歸來披星辰,汗水灑遍了天堂寨,鮮血染紅了他被荊棘撕破的衣衫。晚上,他伏案疾書,記錄景點地貌,思索景點名稱,將他看到的景點描繪在羅田空白的旅遊圖上。由於他總是吃住在山上,居無定所,行蹤漂逸,大家見他一次都很難,林場工人都戲稱他是“游擊隊長”。
1997年8月28日,深夜兩點鐘,方華國請山民黃燕飛、舒建元做陪伴,帶上手電筒,第十次摸黑登上哲人峰,尋找“哲人觀海、天堂日出”的最佳美景。因為山上有些美景不是你隨時可以看到的,有時真是千年等一回,才能碰到讓你心曠神怡、驚心動魄的瞬間。山上的氣候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半夜上山時還是繁星滿天,清晨到達山頂時卻是滿天烏雲,狂風怒號。正當他們又一次準備失望而歸時,山上忽然又下起了瓢潑大雨,無法下山了。他們只好爬進了張體學將軍當年在天堂寨打游擊時,為躲避匪軍圍剿而藏身的那個山洞,燒篝火,避風雨。
沒想到雨越下越大,一連下了兩天兩夜。三個大男人,只帶著原來準備一天的糧食即六個冷饅頭,個個都餓得腳酸手軟,兩眼昏花,只好淋著暴雨到附近采來野山楂充飢。雖然當時正值夏暑,可山洞裡仍然寒氣襲人,夜裡大家和衣而坐,相互摟抱著取暖。
“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天清早,大雨停了,半山以下全部是一片霧海,東方的太陽正冉冉升起,紅光萬道,身邊的“哲人”(即象哲人像的巨石)神情嚴峻,雙目如炬地關注著霧海,好像在思考著深奧的哲學道理。方華國終於如願以償地等來了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用照相機拍下了這美妙的大自然奇觀,取名為“哲人觀海”。如今在羅田乃至黃岡的許多賓館、會議室等公共場所,都掛著方華國拍下的這幅美景照。
方華國就是這樣風餐露宿,為尋找天堂美景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共發現和命名旅遊景點300多個。十幾年來,他上山旅程達3萬公里,僅登主峰就有120多次,在山上住宿達100多個晚上,其中在山洞裡住了5個晚上,用私人照相機拍攝風景照3600多張,其中有120多張照片被各級新聞媒體採用。
發現了美就要宣傳美。1994年6月,方華國以個人名義從湖北電視台請來好友滕曉華,用近半個月的時間,將天堂寨的景點拍攝成電視風光片《走進天堂寨》、《風景這邊獨好》,在省台連續播出,並被中央電視台輯錄轉播。一時,天堂美景流傳天下,響譽八方。許多領導和民眾看後都稱讚羅田天堂寨風景可以與四川峨嵋山、安徽黃山相媲美。
事後,為了增強縣“四大家”領導開發旅遊業的信心,方華國還自帶放像機,自帶電源線插,抓住星期天和節假日以及工作日晚上的空隙,將《風景這邊獨好》觀光片送到縣領導家裡播放,邊放邊當解說員,描述羅田“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大部分縣領導是第一次驚奇地看到了羅田自己的美麗。1998年初,羅田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組建成立了羅田縣旅遊局,任命方華國為局長,為他開發旅遊大業構築了施展手腳的舞台。
接下來幾年裡,羅田的旅遊開發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1996年10月,國家林業部正式批准羅田成立了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6月18日,《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評審;2000年元月18日,《大別山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也通過了評審。
在方華國同志的不懈努力和組織協調下,羅田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把旅遊興縣作為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先後投資達1億多元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接待水平也大為提高,接待環境也大為改善,已形成了以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以鄉鎮旅遊景點為支撐的開發經營格局。共開發出10條旅遊黃金線路和300多個景點,完成了至景區內的兩條幹線公路總計180多公里的路面黑化任務和景區電網改造。在景區內開通了移動通訊站4個,建成了30多家賓館和180多家農家旅館以及薄刀峰索道和天堂寨索道,年可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大別山旅遊已列為湖北省六大精品旅遊線之內,是全國重點旅遊區,全國老區旅遊開發先進縣。全國政協副主席宋鍵視察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後即興揮毫:“雄偉大別山,綠滿新羅田。”
2006年11月,方華國奉命調到黃岡市旅遊局任副局長,組織把他從縣級旅遊局長調到地級市旅遊局任副局長,是希望他能把羅田的經驗發揚光大,帶動整個黃岡大別山旅遊的開發。面對組織的信任,他還是那樣默默無聞地行動。他通過對全市旅遊資源的系統考察,決定在麻城龜峰山風景區辦點突破,2007年3月他對麻城龜峰山景區進行了全面考察後發現景區內生長著大面積連片的古杜鵑,以一種攝影愛好者和生態專家的敏銳眼光,他認定這一獨特資源只要經過包裝和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巨大品牌。於是他幫助景區以杜鵑為中心進行了一系列的策劃和設計,並積極指導景區按國家AAAA標準進行建設和管理,該景區2007年開始收門票,只收了20萬元,到2009年就躍升到300多萬元,僅2009年5。1期間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成為湖北省接待人數最多的景區。如今杜鵑花城、中國杜鵑第一山的品牌已經打向全國。
樣板建好後,他開始在全市大力推廣麻城龜峰山經驗,全力推進A級景區建設,根據不同的景區特色進行分類指導。為了提高全市旅遊系統幹部職工的專業素質,他一邊工作一邊進行區域旅遊發展研究並撰寫出版了32萬字的《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研究》,有效地推動了全市旅遊經濟的發展。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黃岡A級景區三年翻兩番,一躍進入湖北省A級景區總數的前列。如今,黃岡大別山主要景區基本都停止了對森林的砍伐,實現了由賣樹向賣風景的轉變,林子茂密了,天上的鳥兒多了、林子裡的動物也多了,大別山的生態經濟邁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2007年4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聽取方華國的事跡介紹後說:“方華國同志很有預見性,他當時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說服了領導,要發展旅遊。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哪個地方只要在開會,他就駝著大展板去宣傳,這個很厲害,這叫鍥而不捨的精神,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給黃岡市經濟發展開發了一個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