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鎮(方山縣大武鎮)

大武鎮(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下轄鎮)

方山縣大武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武鎮,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地處方山縣南部,東、南、西與離石區信義鎮西屬巴街道坪頭鄉毗鄰,北連峪口鎮,距方山縣城約28千米,區域總面積157.3平方千米。

1949年,大武鎮境域屬離石縣四區;1984年9月,由大武公社改為大武鎮。截至2018年末,大武鎮戶籍人口為34057人。截至2020年6月,大武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二村。

2018年,大武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4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武鎮
  • 外文名:Dawu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 地理位置:方山縣南部
  • 面積:157.3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二村
  • 電話區號:0358
  • 郵政區碼:033102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大武木樓(觀音樓)
  • 機場:呂梁大武機場
  • 火車站:大武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J
  • 人口:34057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置沿革

1949年,屬離石縣四區。
1958年,屬離石縣。
1971年,大武公社劃歸方山縣。
1984年9月,由大武公社改為大武鎮。
2001年1月,店坪鄉併入大武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9月,大武鎮下轄楊家會、西相王、草排咀、菜地墕、東坡、東相王、相當、鴉灣、保全、紅羅溝、郭家溝、大武、舉人頭、木瓜、馮家坡、新莊、洞上、武回莊、武家莊、武家墕、建梁、碾溝、杜家莊、黃背塔、白家咀、引家梁26個行政村。
1987年,撤銷菜地墕、大武、碾溝、白家咀、引家梁5個行政村,增設大武一村、大武二村、大武三村、大武四村、連家山5個行政村,大武鎮下轄26個行政村。
1996年10月,增設大武社區。
2001年1月,撤撤銷草排咀、木瓜、馮家坡、武家墕、建梁、杜家莊、新莊、洞上、鴉灣、馮家坡、連家山11個行政村,增設新洞上、高家溝、楊家塔、張家耳、店坪、新房、水溝、下莊、石門墕、楊家村、陽和溝、王家莊、水源、閆家山、龍鳳村16個行政村,大武鎮下轄1個社區、31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下轄大武1個社區,大武一、大武二、大武三、大武四、楊家會、西相王、保全、紅羅溝、東坡、東相王、相當、雅灣、舉人頭、新洞上、武回莊、武家莊、郭家溝、高家溝、楊家塔、張家耳、店坪、新房、水溝、下莊、石門墕、楊家村、陽和溝、王家莊、水源、閆家山、龍鳳村31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大武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大武社區、楊家會村、西相王村、東坡村、東相王村、相當村、保全村、郭家溝村、一村、二村、三村、四村、舉人頭村、新洞上村、水源村、陽和溝村、楊家塔村、店坪村,鎮人民政府駐二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武鎮地處方山縣南部,東、南、西與離石區信義鎮西屬巴街道坪頭鄉毗鄰,北連峪口鎮,距方山縣城約28千米,區域總面積157.3平方千米。
大武鎮

地形地貌

大武鎮地處晉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東西較高,中間平坦;地形分為溝壑、平川;主要山峰有馬頭山,境內最高峰位於西部馬頭山頂,海拔1243米;最低點位於武回莊河灘,海拔986米。

水文

大武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北川河1條,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東坡、東相王、大武等村,長7.3千米。

自然資源

大武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陶瓷土礦等,其中煤炭儲量2.09億噸,地質儲量2.09億噸,已經開發的有店坪、木瓜煤礦,礦區面積28.3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67億噸,可采量1.4億噸,年產量320萬噸;已開發的陶瓷礦位於方山縣大武鎮郭家溝、舉人頭村一帶,礦區面積4.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01億噸,可采量0.007億噸,年產量8萬噸。2011年,大武鎮有耕地4.04萬畝,人均1.3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總人口3142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10人,城鎮化率19.1%;另有流動人口2023人;總人口中,男性16035人,占51%;女性15393人,占49%;14歲以下6285人,占20%;15—64歲2.35萬人,占74.8%;65歲以上1643人,占5.2%;以漢族為主,達31415人,占99.96%;有傣、羌、柯爾克孜、傈僳4個少數民族,共13人,占0.04%。2011年,大武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9.7人。
截至2017年末,大武鎮常住人口為33065人。
截至2018年末,大武鎮戶籍人口為34057人。
大武鎮(方山縣大武鎮)
大武機場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武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168元。2011年,大武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18億元,實現財稅收入5.6億元。截至2011年底,大武鎮共有各類民營中小企業56戶。
2018年,大武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4個。

農業

2011年,大武鎮農業總產值2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3。大武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穀子為主。2011年,大武鎮生產糧食7108.11噸,人均226.2千克。大武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等。2011年,大武鎮蔬菜種植面積1320畝,產量1812噸。大武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大武鎮生豬飼養量4340頭,年末存欄2100頭;家禽飼養量4.8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2011年,大武鎮生產肉類506.5噸;畜牧業總產值225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7.96%。2011年,大武鎮水果種植面積1053畝,產量706噸,主要品種有核桃、蘋果、仁用杏。

工業

大武鎮工業形成了以採煤、洗煤、煉焦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大武鎮工業總產值為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2011年,大武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28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6億元,比2010年增長8%。

商貿

從1991年至2011年,大武鎮改造建設街道3.5千米,制定建設了恆源商貿區、商貿新街和集貿市場。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商業網點89個,職工455人。2011年,大武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0.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4.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24億元,比2010年增長6%。

郵電業

2011年,大武鎮郵政業務收入為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336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國小12所,在校生3745人,專任教師31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060人,專任教師11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2所。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24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22人,經營管理人才157人,技能人才39人,農村實用人才223人。

文體事業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賀龍中學籃球隊成立,賀龍元帥帶領的青年籃球隊和戰鬥劇社來大武進行籃球比賽。
20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大武鎮先後組建了晉劇團、大武俱樂部、水土保持專業隊、堡梁山專業隊等文藝宣傳組織。1968年,修建起了燈光籃球場。1977年,籌資新建文體場。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3個,農家書屋3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6人。大武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大武的威風鑼鼓隊。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廣播綜合覆蓋率85%,有廣播喇叭12隻,通響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4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572戶,電視綜合覆蓋率54%。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5張;專業衛生人員110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2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5人。2011年,大武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300人,參合率93.3%。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武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04戶,人數948人,支出152.5萬元,比2010年增長0.9%,月人均134元,比2010年增長0.9%;城市醫療救助2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5人次,共支出33.6萬元,比2010年增長0.8%;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人次,支出1萬元,比2010年增長3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76戶,人數2657人,支出264.8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6人,支出17.2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1人,支出11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26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5人次,共支出358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455人次,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4.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0.78萬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8千米,投遞點3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0.3萬份、期刊1萬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2個;固定電話用戶4800戶,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

基礎設施

  • 道路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橋樑6座,總長度0.4千米。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自來水廠6座,鋪設幹線水管18千米,生產能力600噸/日,年生活用水500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0%,年人均生活用水18噸;排水管道12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0噸。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35千伏變電站(所)2座,有主變壓器4台,總容量90.3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79.54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6%。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大武鎮有縣鄉級公路8條,總長65.43千米。大武鎮有209國道、218省道過境;省道苛大線直通臨縣、興縣、岢嵐,西縱高速途經鎮西,呂臨鐵路橫穿,呂梁機場建在該鎮西北部。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武鎮因該地出了武舉人,且武術盛行到全村,故名。
  • 民風民俗
大武鎮有扭秧歌(俗稱鬧會則)、唱秧歌、花燈會等傳統民俗活動。
  • 文物古蹟
呂梁木樓原名觀音樓,在方山縣大武鎮。明景泰四年(1453),建成。呂梁木樓高5丈許,寬3丈余,內有觀音、玉帝等塑像17尊;下邊由16根木柱支撐,其中4根直通樓頂。呂梁木樓整個建築為全木結構。

風景名勝

  •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千米。北武當山古稱龍王山,明代修復玄武廟;後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意,改為稱武當山,又名真武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