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尾短腳鵯(學名:Hypsipetes ganeesa):是鳥綱、鵯科的一種鳴禽。體長21–24厘米。沒有性別二態性。整體羽色通常顯示為深菸灰,尾巴非常短,方尖。 頭部有黑色光澤,時呈綠色光澤。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下...
鵯科(學名:Pycnonotidae;鵯讀音bēi)有27屬139種355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中國有4屬20種。中、小型鳴禽。喙形較細尖,先端微下彎;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樹棲性,以果實為主食,兼吃昆蟲,夏季育雛...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馬達加斯加,故又被稱為馬島短腳鵯、馬島黑鵯。外形特徵 中等體型(20厘米)的黑色鵯。尾略分叉,嘴、腳及眼亮紅色。部分亞種頭部白色,西部亞種的前半部分偏灰。與紅嘴椋鳥的區別在胸及背部色深。亞成鳥偏灰,略具平羽冠。虹膜-褐色;嘴-紅色;腳-紅色。棲息環境 生境:海拔500-1000米山林...
尾方形。中央尾羽暗褐,外側尾羽與之相似僅色彩較暗。雌體與雄體基本一致,但雌體體羽色顯蒼淡。栗背短腳鵯主要分布於 中國長江以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棲息於低山丘陵的闊葉林、林緣、灌叢和草地等環境。常成對或小群在樹冠活動,也在林下灌叢覓食。雜食性,主食核果和烏飯果等植物種實,兼食葉甲、象甲、...
馬島短腳鵯(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屬鳥綱、鵯科的一種鳥類。體長24厘米,體重33-52克。沒有性別二態性。下頦,頂冠和前額是黑色的。上體完全是深灰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完全是灰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虹膜鮮紅色,鳥喙...
黑眼鵯南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跗跖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
黑眼鵯喀麥隆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跗跖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
黑眼鵯索馬里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外形特徵 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跗跖短弱,大多被...
栗耳短腳鵯台灣亞種在中國台灣終年留居,為留鳥,不遷徙。指名亞種在中國黑龍江省偶爾為迷鳥,在遼寧東南部和大連或許係為旅鳥或冬候鳥。日本亞種在中國東部沿海為少見旅鳥和冬候鳥。秋季遷徙多見於8月。常3-5隻成群活動,多在樹冠尾枝葉間活動和覓食。性活潑、善鳴叫,集大群時顯得有些嘈雜。飛行呈波浪式。雜食性...
黑眼鵯奈及利亞亞種是一種鵯科鵯屬類生物,發布於奈及利亞,喀麥隆中部,南到加彭和剛果河南部。形態特徵 黑眼鵯奈及利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
黑短腳鵯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前額、頭頂、頭側、頸、頦、喉等整個頭、頸部均為白色(東南亞種),有的白色一直到胸(四川亞種);其餘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
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是鳥綱、雀形目、鵯科、鵯屬、黑眼鵯生物,分布於非洲。外形特徵 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
黑眼鵯肯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該亞種小腹黃色或白色,胸部棕色,頭部,頸部的每一側含有白點,尾部的末端有一道細白色條帶。形態特徵 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
黑眼鵯衣索比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外形特徵 黑眼鵯衣索比亞亞種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
灰眼短腳鵯額和頭頂暗棕褐色,先端綴以灰色。上體橄欖色而綴有綠色。尾上覆羽棕褐色,尾亦為棕褐色,有不明顯的忽隱忽現的橫斑,外翈稍綴橄欖綠色。兩翅黑褐色,羽緣橄欖綠黃色,翼上覆羽與上體同色,但翅表面較上體多顯橄欖黃色。眼先和頰橄欖灰功淡橄欖黃色,耳羽較深而綴有褐色,有的還具有淡色羽軸紋...
綠翅短腳鵯額至頭頂、枕栗褐或棕褐色,羽形尖,先端具明顯的白色羽軸紋,到頭頂後部白色羽軸紋逐漸不顯和消失,頸淺栗褐色。背、肩、腰橄欖綠色(指名亞種)、橄欖褐色或灰褐色、微沾橄欖綠色(雲南亞種)或橄欖棕色(華南亞種)。尾橄欖綠色,兩翅覆羽橄欖綠色,飛羽暗褐或黑褐色,外翈橄欖綠色。眼先沾灰白色...
綠翅短腳鵯指名亞種(學名:Hypsipetes mcclellandii mcclellandii)。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向東沿喜馬拉雅山脈至阿薩姆東部、包括雅魯藏布江北岸和南岸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阿薩姆。形態特徵 額至頭頂、枕栗褐或棕褐色,羽形尖,先端具明顯的白色羽軸紋,到頭頂後部白色羽軸紋逐漸不顯和消失...
黑短腳鵯滇西亞種(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sinensis)。分布於泰國、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河口。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
鵯,一種雀形目(Passeriformes)鵯科(Pycnonotidae)的約119種非洲和亞洲鳥類,包括幾種綠鵯和褐鵯。黑褐色羽毛,腹白腿短。食果實昆蟲。形態特徵 雀形目鵯科各種鳥的通稱。大多成群活動,叫聲明亮動聽,以野生小漿果及各種昆蟲為食,為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常見的留鳥。其品種有白頭鵯、綠翅短腳鵯、紅耳鵯、黃臀鵯...
黑眼鵯埃及亞種也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外形特徵 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跗跖短弱,大多被...
黑短腳鵯獨龍亞種(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ambien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另一...
黑短腳鵯台灣亞種(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nigerrimus),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分布於台灣本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
黑短腳鵯西藏亞種(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psaroides)。分布於印度以及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西姆拉。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尾下...
尖喙鳥(學名:Oxyruncus cristatus)是雀形目、尖喙鳥科、尖喙鳥屬的鳥類,僅1屬1種。 小型鳴禽,有人將其歸入霸鶲科,但嘴形明顯不同。外觀似鵯,但喙前端細尖;翅短圓,尾方形;有發達的枕冠。體背橄欖綠色,頭頂橙色。喙尖短,具羽冠。適於多種類型的生活習性;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善於鳴囀;離趾...
鵯科 鵯科(鵯讀音bēi)有20屬13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我國有4屬20種。中、小型鳴禽。喙形較細尖,先端微下彎;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樹棲性,以果實為主食,兼吃昆蟲,夏季育雛期間捕食大量昆蟲;在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