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背短腳鵯

栗背短腳鵯

栗背短腳鵯,是雀形目鵯科短腳鵯屬鳥類。背部栗色,頭頂具黑色冠羽,飛羽黑褐具灰白色羽緣;下體灰白色,跗跪的長度較嘴峰的長度短。雄體體形適中,頭頂具羽冠,羽冠黑色。額、眼先、耳羽及頸側以及後頸至腰部栗色,尾上覆羽暗褐色。頦與喉白色,其餘下體灰白色。胸和腹部具細而短的白色羽軸紋。兩脅沾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飛羽和翼上覆羽內睏灰褐色,外硼黃褐色,外緣灰白色。尾方形。中央尾羽暗褐,外側尾羽與之相似僅色彩較暗。雌體與雄體基本一致,但雌體體羽色顯蒼淡。

栗背短腳鵯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棲息於低山丘陵的闊葉林、林緣、灌叢和草地等環境。常成對或小群在樹冠活動,也在林下灌叢覓食。雜食性,主食核果和烏飯果等植物種實,兼食葉甲、象甲、蛾類、蜂類、蠅類等昆蟲。繁殖期在4-6月,於小樹或灌木上呈杯狀巢。窩卵數3-5枚,卵洋紅色被紫色斑。

栗背短腳鵯是中國特產鳥類之一,同時是食蟲益鳥。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栗背短腳鵯額至頭頂前部、眼先、頰栗色,頭頂、頭頂上短的羽冠、枕逐漸轉為黑栗色或黑色。上體栗色或栗褐色,尾羽暗褐沾棕色,外側尾羽具灰白色羽緣;兩翼暗褐色,翅上小覆羽綴以栗毛,大覆羽、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外翈具灰白色或黃綠色羽緣。耳羽至頸側棕色或棕栗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胸和兩脅沾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或紅褐色,嘴黑褐色,腳暗褐色或棕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31-47克,♀29-49克;體長♂191-225毫米,♀185-225毫米;嘴峰♂16-19.5毫米,♀16-19.5毫米;翅♂92-108毫米,♀90-109毫米;尾♂85-108毫米,♀83-105毫米;跗蹠♂16.5-19毫米,♀17-20毫米。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區的次生闊葉林、林緣灌叢和稀樹草坡灌叢及地邊叢林等生境中。

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
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屬雜食性。所吃食物主要為洋傘果、核果、烏飯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昆蟲主要有葉甲、象甲、蛾類、蜂類、蠅類等,以及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蟲。
習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喬木樹冠層,也到林下灌木和小樹上活動和覓食。
叫聲:響亮的責罵聲及偏高的銀鈴般叫聲"tickety boo"。

分布範圍

分布於越南東北部,中國貴州望謨、羅甸、惠水、雷山、榕江,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北京、香港和海南島等地。
栗背短腳鵯
栗背短腳鵯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小樹或林下灌木枝椏上。巢距地高1.2-12米。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莖、草葉、草根和竹葉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為洋紅色、被有紫色斑紋或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2-28.1毫米×16.0-19.3毫米。

亞種分化

栗背短腳鵯(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栗背短腳鵯華南亞種
Hemixos castanonotus canipennis
Seebohm,1890
2
栗背短腳鵯指名亞種
Hemixos castanonotus castanonotus
Swinhoe,1870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2023年,被列入《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

種群現狀

栗背短腳鵯是中國特有鳥類,但在中國種群數量不普遍,應注意保護。
全球種群規模尚未量化,但該物種被描述為常見(del Hoyo等人,2005年),而中國的種群數量估計約為10,000-100,000對繁殖對(200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