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學校現有中職全日制在校生3670人,學校年招生規模穩定在1200人以上,2018年招生1843人,比2017年淨增485人。開設有計算機套用、旅遊服務與管理、現代農藝技術、市場行銷、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服裝設計、機電技術套用、會計、食品檢測與加工共12個專業;學生年入學鞏固率96%。2018年畢業生526 人;年各類培訓規模達400人,與2017年基本持平。
歷史沿革
方城縣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92年的方城縣第三職業高級中學,2006年更名為“方城縣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 2009年,方城縣政府、教育局大力整合教育資源,並以方城縣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為依託,創建了“方城縣職業教育中心”; 2010年經省教育廳考評,定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2011年,順利通過省政府“職教強縣”的達標驗收;2013年11月,學校被省人民政府評為“河南省職業教育特色學校”。學校連續三年被南陽市政府命名為“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243名。學歷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7人,占專任教師的3.1%;中高級職稱120名,占53%,比上一年增加6名,專任專業課教師124名,占專任教師54.9%,其中“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教師比為51 %;兼職教師17名,占專任專業教師的7.5%。新招教師55名。
聯合辦學
2012年6月,學校與方城縣豪雨太陽能製品有限公司簽訂了
市場行銷專業的“豪雨班”訂單培養協定。
2012年9月, 學校與方城縣硯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簽訂
工藝美術專業聯合辦學協定。
2014年3月,學校與中南鑽石有限公司簽訂機電技術套用專業的“中南班”訂單培養協定。
2014年5月,學校與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簽訂
計算機套用專業的“華碩班”訂單培養協定。
設施設備
學校現有實訓儀器設備總值1223.1萬元,比2017年新增250萬元;生均儀器設備值為3300元,和2017年相當。學校建有校園網、多媒體、校園演播系統等現代化教學系統,按照“教學、培訓、生產、技術開發與服務”一體化要求建立了8個校內實訓基地。
學生素質
學校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目標,以立德樹人,促進就業為宗旨,開齊開足德育課,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校內測試文化課合格率93%、專業技能合格率96%、體質測試達標率為95%、畢業率98%;重視體育藝術工作,開齊、開足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書法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標,有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積極參加黨團組織活動。
資助情況
學校高度重視免學費、國家助學金以及貧困生助學工作,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資助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助學工作體系。認真貫徹上級的相關檔案精神,緊緊圍繞工作目標,助學金的發放,嚴格按申請、評選、公示、審核程式進行。2018年,學校總計免學費53720元,發放國家助學金102000元。
就業質量
2018年學校共有中職畢業生526人,各專業就業率平均達到98%,對口就業率達到95%,對口升學學生升入高等教育比例達到36%,學生本地就業底薪達到2800元左右,就業率與以往比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職業發展
各專業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學校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工作,通過理論指導和專題訓練,來推進學生的職業發展;嚴格執行上級關於學生實習的規定,做好學生實習工作,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崗位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均得到了社會的好評。
動態調整
學校建立並完善人才需求與專業設定動態調整機制,主動適應縣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要求,重點建設面向本地重點產業、優勢產業的旅遊服務與管理、機電技術套用、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農藝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學校2018年投資25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汽車實訓中心;校企合作穩步推進,先後與武漢大華公司、京東公司聯合辦學,建成了3D列印、智慧型製造、機器人使用與拆裝和京東電商實訓中心,南陽拳擊訓練中心也落戶學校。讓專業建設緊貼行業企業,緊盯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以深化校企合作為抓手,讓專業建設內在要素、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習實訓、教師隊伍等。
教學改革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在育人目標上更加突出實踐操作能力,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一是學校各專業均開設職業規劃、現代禮儀、職業道德與法律、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書法等公共基礎課。二是根據縣“十三五”規劃戰略格局,加強
旅遊服務與管理、
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農藝技術、機電技術套用等專業的建設,最佳化專業設定,以
市場行銷和
計算機專業為基礎,開設
電子商務專業,著力把汽車運用於維修專業打造成省級特色專業。三是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開發特色校本教材,編寫優質教輔資料20本,建設標準化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四是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建設高效課堂,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轉變質量提升方式,落實科學備考,精細備考,力爭2019年高考新突破。五是以任務為中心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實訓提高育人質量。六是面向支柱產業,對接產業發展,依託我縣主導產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教師培養
學校以雙師結構、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為重點,採取多種措施,轉變教師觀念,提高執教能力,打造素質優良、開拓創新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積極實施教師素質提高計畫,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2018年,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42人,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2人;文化課教師按學科參加了縣教體局組織的學習培訓;實施引進來、送出去和校企共培的教師培養方式,組織專業骨幹教師赴企業參加培訓;邀請袁亞莎教授來校進行師德師風和職業教育講座,提高教師專業和教學業務能力。
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學校緊緊圍繞服務主題,關注企業需求,找準合作點,強力推進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與企業、工業園區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打造供需銜接、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發展模式。一是學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訂單培養,拓寬就業渠道,學校與京東電商平台合作開設“
京東電商班”,與裕眾服裝公司合作開設“服裝設計班”,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成長通道。二是學校選擇了多家企業作為學校的
校外實習基地,並簽訂了學生實習(實訓)協定,各實習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崗位滿足學生實習需要;學校與東風神龍、東風本田、京東公司、武漢大華公司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辦學關係。
社會貢獻
1.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作為全縣“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學校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多元化辦學、科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親情化服務”的辦學思路,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著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縣委縣政府對學校取得的辦學成績多次表示肯定。學校強化就業創業管理,建立就業學生管理的跟蹤和巡視回訪制度,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後續管理服務和技術支撐。近兩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對口就業率95%,用人單位滿意率達98%。
2.社會服務
學校承載著新型農民培訓、返鄉農民工、移民工程、精準扶貧等多項培訓任務。2018年不僅對校內建檔立卡貧困戶36名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培訓,還通過“送教下鄉”形式,深入到小史店鎮東溝村、楊樓鄉曹溝村、楊集鄉張莊村、廣陽鎮呂莊村,為建檔立卡戶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220人。實現了“上課能聽懂、聽了能學會、會了能套用、用了能見效”的教學目標。”
3.對口支援
一是學校先後與南陽、開封、漯河等地的職業學校合作辦學,加強教育交流、培訓職業技能、安置學生就業。二是積極開展對口扶貧,發揮學校特色,對小史店鎮3個村貧困戶進行了對口支援幫扶。三是對貧困生群體積極開展心理扶貧工作,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貧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強者;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教育學生感恩、惜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教學工作出亮點
學校明確對口升學優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讓學生邊學習、邊實習、畢業扛起創業旗。二是搞好教學設計。教師精心組織每節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重視實訓,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三是狠抓特長生文化課和弱科提升工作。四是準確研判中職升學形勢,明確目標任務,正確定位高考,落實精細備考。2018年本科進線69人,成功實現了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高考“上總量。
4.職教招生擴規模
2018年,學校採取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創新招生工作思路,通過職業教育活動周、教師深入生源學校、中招體育加試引導實地參觀、播放學校專題片等形式開展招生宣傳,提高學校知名度。2018年招生1843人,在校生規模達到3670人。被市政府評為職教先進單位。
學校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依託我縣主導產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二是爭取政府支持,增加校舍建築面積。三是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依託“專任與兼職、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快青年教師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