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與中成藥學(供中藥、中藥商品經營專業用)》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劑與中成藥學(供中藥、中藥商品經營專業用)
- 出版時間:1997年12月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249 頁
- ISBN:9787800897894
- 定價:28.00 元
- 裝幀:平裝
《方劑與中成藥學(供中藥、中藥商品經營專業用)》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方劑與中成藥學(供中藥、中藥商品經營專業用)》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方劑與中成藥》是作者吳俊榮編著,由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出版的書籍。該書為了貫徹教育部200616號檔案精神,適應新形勢下全國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堅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按照中藥製藥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在衛生部...
方劑與中成藥(第二版/高職中藥/十二五規劃)《方劑與中成藥(第二版/高職中藥/十二五規劃)》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俊榮, 馬波
《方劑與中成藥——高職十三五規劃教材》是2018年8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戎,本教材為全國中醫藥行業中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之一。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全國中醫藥行業中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其中上篇為總論部分,包括緒論、方劑學基礎知識、中成藥基礎...
《實用方劑與中成藥》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藥學類食品藥品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之一,根據《實用方劑與中成藥》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和課程特點編寫而成,內容上涵蓋藥學職業資格考試和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等內容。本書具有校企合作、理實一體、課證融合等特點。本書供中...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職業教育中藥類專業使用,也可作為藥學專業、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藥物製劑專業的教學用書以及成人教育、醫藥衛生類職工的培訓教材。作者簡介 姚麗梅,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從事高職教學17年,主要講授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與中成藥、中藥調劑技術等課程。主持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中藥製藥技術專業被評選為廣東省高職教育示範性專業,《藥用植物識別技術》、《實用方劑和中成藥》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此外,《中藥製劑技術》、《中藥飲片生產》等6門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承擔了包括國家級、省級各類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0項,橫向合作項目6項,教研改革項目1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編(或副...
《中成藥商品學(第3版)/全國醫藥中等職業教育藥學類“十四五”規劃教材(第三輪)》主要供醫藥中等職業學校藥學類專業使用,亦可作為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教材。圖書目錄 上篇基本知識 第一章認識中成藥 第一節中成藥的相關概念及特徵 第二節中成藥商品學的發展概況 一、中成藥發展簡史 二、中成...
《實用方劑與中成藥》是2008年8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淑清、姚麗梅。內容簡介 本教材將傳統的“方劑學”與“中成藥”課程內容整合為一,內容詳盡實用,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和中醫藥行業特色,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全書分總論、各論、實踐技能訓練三篇,書後附婦科與兒科常用中成藥簡表。其中總論三章,主要...
《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實用方劑與中成藥》主要供高職高專中藥類各專業使用,也可作為藥學專業、藥品行銷專業教學及教輔用書,以及成人教育、醫藥衛生類職工的培訓教材。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方劑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 方劑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方劑與治法 第三節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第二章 中成藥學基礎知識 第...
《臨床常用方劑與中成藥(配增值)》是2020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華強、王燕平,本教材為全國第二輪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十三五”規劃之一。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全國第二輪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十三五”規劃之一,根據新版的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核大綱進行編寫。
加味消風散,中成藥名。配方由薄荷、玄參、全蠍等組成。【來源】《醫林繩墨大全》卷八。【名稱】加味消風散 【處方】薄荷、玄參、全蠍、升麻、荊芥、紫蘇、乾葛、赤芍、桔梗、甘草。【主治】咽喉腫痛,因於嘔吐咯傷,或因食惡物及谷芒刺澀,風熱與氣血相搏者。【用法】水煎服。【功能主治】咽喉腫痛,因於...
四逆湯,中成藥名。為溫里劑,具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之功效。用於陽虛欲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藥品類型 處方藥 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液體;氣香,味甜、辛。主要功效 溫中祛寒,回陽救逆。適用病症 陽虛欲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現在套用 本方臨床用於休克...
補中益氣丸,中成藥名。出自《脾胃論》。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組成 丸、合劑:黃芪(蜜炙)200g,甘草(蜜炙)100g,黨參、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各60g;顆粒劑:黃芪(炙),黨參,甘草(炙),當歸,...
本專業分為中藥製劑和中藥調劑兩個方向,主要為中藥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等部門培養中藥生產、分析檢驗、藥品調劑、經營管理及中藥研製開發工作的實用型人才。主要課程:計算機套用技術、醫學基礎、藥事管理與法規、分析化學、中醫基礎、中藥學、製藥設備 方劑與中成藥、天然藥化、藥用植物學、中藥鑑定技術、中藥...
因此,企業需要一大批具備醫療知識和藥品專業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及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主要專業課:人體解剖生理學、藥學導論、中醫學基礎、藥理學、中藥商品學、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方劑與中成藥學管理學、醫藥市場行銷。職業資格證:醫藥商品購銷員、中藥調劑員 畢業去向:各大醫藥公司、...
本專業學生可直升全日制大專(普高)。畢業3年可報考藥師。主要課程:醫藥商品學、醫藥商品儲存與養護、醫藥商品經營管理、藥物分析、藥物化學、藥劑學、中藥商品學、中成藥知識、中藥與方劑、醫藥市場行銷學、商業會計、醫藥市場企業管理、醫藥商品銷售技術等。對應職業(崗位):藥品檢驗所、藥品行銷企業、衛生防疫站、...
黃芪桂枝五物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臨床常用於治療皮膚炎、末梢神經炎、中風后遺症等見有肢體麻木疼痛,屬氣虛血滯,微感風邪者。歌訣 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功效良。組成 黃芪、桂枝、芍藥、生薑...
牡蠣散,中醫方劑名。為固澀劑,具有斂陰止汗,益氣固表之功效。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臨床常用於治療病後、手術後或產後身體虛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肺結核等所致自汗、盜汗屬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者。歌訣 牡蠣散內用黃芪,浮麥麻黃根最易...
鎖陽固精丸,中成藥名。為固澀劑劑,具有溫腎固精之功效。主治腎虛滑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四肢無力。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苦。規格 (1)水蜜丸 每10丸重10克;(2)大蜜丸 每丸重9克。組成 鎖陽,肉蓯蓉(蒸),巴戟天(制),補骨脂(鹽炒),菟絲子,杜仲(炭),...
香砂養胃丸,中成藥名。為溫里劑,具有溫中和胃之功效。主治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症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藥品類型 非處方藥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後顯棕褐色;氣微,味辛、微苦。主要功效 溫中和胃。適用病症 用於胃陽不足、濕阻氣滯...
六味地黃丸,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作用類別 滋陰補腎。適應症 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成分 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酸。規格 每8...
柴胡舒肝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中國藥典》。具有舒肝理氣,消脹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消,嘔吐酸水。臨床常用於痞證,嘔吐,脅痛。組成 柴胡75g,青皮(炒)50g,陳皮50g,防風50g,木香25g,枳殼(炒)50g,烏藥50g,香附(醋制)75g,姜半夏75g,茯苓100g,桔梗50g,厚朴(姜制)50g,...
硃砂安神丸,中成藥名。為安神劑,具有鎮心安神,清熱養血之功效。主治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心煩神亂:或胸中懊儂,舌尖紅,脈細數。臨床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精神憂鬱症引起的神志恍惚,以及心臟早搏所致的心悸、怔忡等屬於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者。禁忌 方中硃砂含硫化汞...
交泰丸是一首治療心腎不交的著名中藥方劑。主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痞悶難當,不思飲食。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等症。產品簡介 否之卦象,天氣向上,地氣向下,形成陰陽背離,天地不交之象。明代的易醫學家韓懋精於易。他觀《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WS₃-B-3892-98 特別說明 中成藥金匱腎氣丸,源自《濟生方》卷四“加味腎氣丸”。《馮氏錦囊》卷十一稱之為“金匱腎氣丸”,《張氏醫通》卷十六中稱為“濟生腎氣丸”。方劑中常見的金匱腎氣丸,實際上是指源於《金匱要略》的“腎氣丸”,又名八味腎氣丸。
炙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別名復脈湯。為補益劑,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臨床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
玉屏風散,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汗出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臨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屬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以及腎小球腎炎易於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覆者。歌訣 玉屏風散用防風,黃芪相畏效相成,白朮...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配伍特點 以疏肝理氣為主,疏肝之中兼以養肝,理氣之中兼以調血和胃。運用 本方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劑。臨床套用以脅肋脹痛,脈弦為辨證要點。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氣傷陰,不宜久服。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醫學統旨》:“治怒火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