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髮紋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uàn fā wén shēn,即是剪短頭髮、身上紋圖案之意。出自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髮紋身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髮紋身
- 外文名:Continuously tattoo
- 屬性:習俗
- 解釋:剪短頭髮,身上紋圖案
- 記載:《莊子·逍遙遊》、《史記》等
- 出處: 馮至《伍子胥》九
斷髮紋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uàn fā wén shēn,即是剪短頭髮、身上紋圖案之意。出自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髮紋身的。”
斷髮紋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uàn fā wén shēn,意思是剪短頭髮,身上刺著花紋。出自馮至《伍子胥》。成語解釋 剪短頭髮,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地區的風俗。同“斷髮文身”。成語出處 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
文身斷髮,漢語成語,拼音是wén shēn duàn fā,意思是古代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髮,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後常用以指較落後地區的民俗。出自《左傳·哀公七年》。成語出處 《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
腕部似有鐲類飾物。腰部系帶,前面打結。背斜插短劍,劍鞘中部附有一長方形“玉具”,繫於腰帶上。下身著褲或裙,長僅及膝,飾雷紋襯底的勾連T形紋。鞋側飾雲紋圖案,鞋底面呈方格狀。綜觀該人形當屬“斷髮紋身”的南方異族形象。
斷髮紋身和乾欄式建築 史書稱古粵人“斷髮紋身”、“性悍”、“善戰”,閩粵族的強大曾使漢武帝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可要是走上閩粵王城故址,透過那些曾經轟然傾覆於硝煙中的巍峨大殿殘跡,想像那些曾經在一夜之間便垂下手中的鐵劍、鐵...
吳國統治者一開始就“斷髮紋身”(剪斷頭髮並在身上刺花紋),在很大程度上採用了土著的文化習俗,到稱箱中原時也沒有改變。吳人一直被中原貶稱為蠻夷,原因就在於此。泰伯以其帶來的周原先進文化,結合江南水鄉的特點,帶領當地居民開掘...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
斷髮紋身 《莊子·逍遙遊》中有云:“越人斷髮文身。”《史記·趙世家·正義》記越人文身之法“刻其肌,以青丹涅之”。黃淼章表示,對於這種習俗向來有種種解說,如美飾說、尊榮說、巫術說、圖騰說等。東漢末期應劭還認為,越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