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耳瘡

斷耳瘡,中醫病名。是指耳廓紅腫潰瘍疼痛,甚至斷落而言。《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最早論述此病:“斷耳瘡,生於耳邊,久不瘥,耳乃取斷,此亦月食之類,但不隨月生長為異。此瘡亦是風濕搏於血氣所生。以其斷耳,因以為名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耳瘡
  • 發病部位:耳廓
  • 相關西醫疾病: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
  • 主要病因:肝膽經火熱邪毒內熾
  • 其他名稱:耳發疽
  • 多發群體:所有人
  •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耳科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斷耳瘡是指因耳廓損傷染毒,火毒上炎,所致的耳廓紅腫疼痛、潰爛,甚至缺損、脫落為主要特徵的耳病。西醫學的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的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病因

多由耳廓局部損傷染毒,肝膽經火毒熱邪內熾,循經上犯,熱灼血肉,軟骨融蝕而成。

病機

1、耳廓損傷,邪毒犯耳
因耳廓皮膚損傷,邪毒乘機侵犯,與氣血搏結,釀膿化腐。
2、熱毒熾盛,灼腐耳廓
熱毒熾盛,循經上炎,灼腐耳廓,致血腐肉敗,軟骨融蝕。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病史:多有耳部外傷史。
2、臨床症狀:初起耳廓灼熱感及腫痛感,繼則疼痛劇烈,坐立不安。全身可見發熱、頭痛等。
3、局部檢查:耳廓紅腫,觸痛明顯,繼之紅腫範圍加大,可有波動感,甚者潰破流膿,軟骨壞死,耳廓缺損畸形。

病證鑑別

耳癤:是指發生於外耳道的癤腫,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紅腫、突起如椒目為其特徵。
旋耳瘡:是指旋繞耳廓或耳周而發的濕瘡,以耳部皮膚潮紅、瘙癢、黃水淋漓或脫屑、皸裂為特徵。
耳瘡:是指外耳道的瀰漫性紅腫瘡瘍,以外耳道瀰漫性紅腫、潰瘍、滲液等為特徵。

相關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如耳廓潰破流膿較多者,可做膿液的細菌學培養,有助於發現致病菌。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耳廓損傷,邪毒犯耳,與氣血相搏,故耳廓灼熱、紅腫、疼痛;發熱、頭痛、口乾、舌質紅、苔黃、脈數等均為熱毒侵犯之證。熱毒熾盛,灼腐耳廓,故耳廓紅腫、疼痛劇烈;熱毒燔灼,肉腐成膿,故耳廓極度腫脹,按之波動感,潰破流膿;熱毒灼蝕軟骨,故軟骨壞死、脫落,耳廓失去軟骨支撐而變形;高熱、頭痛、舌質紅、苔黃、脈數等均為熱毒熾盛之證。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排膿。

證治分類

(一) 耳廓損傷,邪毒犯耳
症狀:耳廓灼熱、疼痛,局部紅腫,繼而紅腫疼痛逐漸加劇。伴發熱、頭痛、口乾等,舌質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
(二) 熱毒熾盛,灼腐耳廓
症狀:耳廓疼痛劇烈,坐立不安,高熱,頭痛,舌質紅,苔黃,脈數。檢查可見耳廓極度紅腫,按之有波動感,繼則潰破流膿,軟骨壞死、脫落,耳廓變形。
治法:清熱解毒,祛腐排膿。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

其他療法

1、外敷:未成膿者,可局部熱敷或用如意金黃散外敷。
2、其他:成膿後,高腫處宜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塗敷,再貼以黃連膏紗布,周圍可敷如意金黃散;局部流膿腐爛,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上貼黃連膏紗布。

轉歸預後

本病常可導致耳廓軟骨壞死,使耳廓失去支撐而形成耳廓畸形。

預防調護

1、對於耳廓的外傷,應徹底清創,嚴格消毒後縫合,以防染毒而變生本病。
2、在進行耳部針灸或手術治療時,應嚴格消毒,無菌操作。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瘍病·卷之三》:“或問耳輪生疽何如?曰:是名耳發疽,屬手少陽三焦經風熱所致,六七日漸腫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狀,或赤或紫,熱如火,痛切心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