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施園端效方》引大名王國祥方(見《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具有散寒止痛,澀腸止瀉之功效。主治瀉痢,腹痛久不愈。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斷痢散
- 功用:散寒止痛,澀腸止瀉
- 主治:瀉痢,腹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組成,功用,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咀。每服二錢半,水一盞,加乳香一粒,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霍亂吐瀉,水冷服。
2、現代用法:每服7.5克,用水150毫升,加乳香1粒,粟米百粒,同煎至100毫升,去渣,空腹時溫服,霍亂吐瀉者則冷服。
組成
肉豆蔻、丁香、乾薑(炮)各二兩半(7.5g),甘草(炙)、陳皮、訶子(去核)各一兩(30g),御米殼(去蒂,蜜浴炒)三兩(90g)。
功用
散寒止痛,澀腸止瀉。
主治
瀉痢,腹痛久不愈。
方義
肉豆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丁香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陳皮下氣,調中。訶子斂肺,澀腸,下氣。御米殼斂肺,澀腸,固腎,止痛。諸藥合用,可清熱解毒,化濕止痢,生津潤燥,補氣溫腎,驅寒止痛,澀腸止瀉。
文獻摘要
《普濟方》:“斷痢散治一切瀉痢。腹痛。久不瘥。肉豆蔻、丁香、乾薑(炮)各二錢半,甘草(炙)、陳皮、訶子(去核)各一兩,御米殼(去蒂蜜浴炒)三兩右為末。每服二錢半。水一盞。乳香一粒。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服。食前。霍亂吐瀉冷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