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下湯

斷下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易簡方》。具有理腸胃,止瀉痢之功效。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基本介紹

  • 名稱:斷下湯
  • 出處:《易簡方》
  • 組成:草果、白朮、茯苓、甘草
  • 功用:理腸胃,止瀉痢
  • 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草果(連皮)一個,白朮、茯苓各一錢,甘草半錢。

用法用量

上㕮咀,用大罌粟殼十四枚,去筋膜並萼蒂,剪碎用醋淹,炒燥為粗末,同作一劑。水二大盞,加生薑七片,大棗、烏梅各七個,煎至一大盞,分二服服之。

功用

理腸胃,止瀉痢。

主治

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加減化裁

赤痢者,加烏豆二十七粒;白者,加乾薑半錢。

附方

名稱:斷下湯
組成:赤石脂、龍骨、當歸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主治:滑瀉久不愈
出處:《雞峰》卷十三
名稱:斷下湯
組成:罌粟殼、草果、白朮、甘草、茯苓
用法:上為散,作一劑。水一大碗,加生薑七片,大棗七個,煎至一大盞,分二服,空腹服
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
出處:《三因》卷十二
名稱:斷下湯
組成:人參、烏賊魚骨、當歸、熟乾地黃、艾葉、川芎、阿膠、乾薑
用法: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沖任氣虛,崩中漏下,經脈不調,每遇月候將行,臍腹腰腳先痛,漸減飲食,四肢乏力及帶下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名稱:斷下湯
組成:茯苓、白朮、甘草、草果、大罌粟殼、木香
用法:上為粗末。分作兩服,每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三個,大烏梅三個,食前煎服
主治:赤白痢
出處:《直指》卷十四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東醫寶鑑》:“《易簡》斷下湯:治一切痢,尤治虛滑痢。罌粟殼十四枚,去筋膜萼蒂,銼,醋淹炒搗為粗末;白朮、赤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草果一個連皮銼。上作一貼,水一碗,姜七片,棗梅各七個,煎至一盞,分二服。海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