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30

新麥30

新麥30,試驗名稱“新麥2119”,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以新麥11為母本、周麥16為父本,通過雜交,經過多年定向選擇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小麥品種。

新麥30幼苗半直立,苗勢壯,葉短,葉色綠。株高72~74.3厘米,莖稈粗壯,抗倒伏性較好。株型鬆緊適中,旗葉較長、上沖,穗莖葉蠟質較厚,穗下節長,穗層較整齊,穗大勻稱,結實性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容重較高,飽滿度較好。中感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高感小麥赤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麥30
  • 別名:新麥2119(試驗名)
  •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6
  • 作物名稱:小麥
  • 育種者: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
  • 品種來源:新麥11(母本)/周麥16(父本)
選育過程,親本來源,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種子處理,播種技術,肥水管理,病蟲防治,

選育過程

親本來源

根據育種目標,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選擇弱春性、多穗型、抗病、早熟、廣適小麥新品種新麥11為母本;選擇半冬性,中熟、大穗、抗倒、高粒重小麥新品種周麥16為父本雜交,組合代號為“0030”。雙親優勢互補,為選育出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的後代材料奠定了基礎。
新麥30
新麥30的選育系譜

選育經過

2002年以新麥11為母本、周麥16為父本進行雜交,該年組合代號為“新麥0030"。
2003年度種植F1代,表現苗期生長勢強,株型適中,葉片短寬直,成穗多,粒重高,抗病性好,中熟,被列為Ⅰ類組合混收。
2004年度F2代種植300個單株,整體表現長勢繁茂、弱春—半冬分離類型多,經田間選擇、室內考種,選留綜合性狀好飽滿度好的120個單株。
2005年度F3代種植120個株系,2480個單株,選收43個單株。
2006年度F4代種植43個株系,1000個單株,中選出8個株系,100個單株。
2007年度F5代種植8個株系,90個單株有“0030-0-2-8-8-1”、“-3”、“-6”、“-8”共4個品系中選,這4個品系表現幼苗健壯,株型緊湊,旗葉短寬直,中晚熟,落黃好,綜合抗病性好。
2007~2009年度“0030-0-2-8-8-1”、“-3”、“-6”、“-8”4個品系參加新品系鑑定試驗,其中“0030-0-2-8-8-8”表現綜合性狀優良,產量高,穗大,葉片功能期長,落色好,綜合抗病性好,2009年秋播開始推薦參加河南省冬水組中間試驗。
新麥30
新麥30的選育經過
2014年11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14026”。
2019年1月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品種權號為“CNA20150476.4”。

特徵特性

產量表現

2010~2011年參加河南省水地冬水Ⅲ組區試,12點匯總,9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75%,平均畝產554.5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號增產0.94%,增產不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5位;2011~2012年繼續參加河南省水地冬水Ⅲ組區試,7點匯總,3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42.9%,平均畝產462.7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號增產0.11%,增產不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10位。兩年匯總均增產,平均增產點率63.2%,區試最高畝產635.0千克。
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5千克,13點匯總,10點增產,3點減產,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5%;2013~2014年度繼續參加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1.9千克,16點匯總,16點增產,比同組對照周麥18增產6.4%,居8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種區域

新麥30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陝西省關中地區的中高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

種子先經過電場磁化,再進行種衣劑拌種。100千克種子用種衣劑“立克秀”100克, 對水150~180千克,與種子充分拌勻後堆悶6~8小時,再用50%矮壯素水劑750克稀釋16倍液與種子拌勻後即可播種。

播種技術

肥水管理

土壤一定要肥沃,要平衡施肥,將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起來,氮、磷、鉀與微肥結合起來。建議整個生育期中的施肥量為:純氮210~240千克/公頃、磷(P2O5)105千克/公頃、鉀(K2O)105千克/公頃、鋅肥30千克/公頃。其中氮肥基肥和拔節孕穗肥各占50%,磷、鉀肥作為基肥全部施入。後期的開花水一定要適時澆好。

病蟲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