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和海亞集團合資的跨平台傳媒公司。公司擁有專業資深的體育傳媒、廣告發行、市場活動策劃執行、品牌推廣、網路運營等團隊,以“傳以致遠,承中求新”為發展理念,全方位整合多種媒體形式、內容資源、技術平台與傳播渠道,努力打造一流的傳媒公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體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
- 成立於:2011年
- 性質:公司
- 主營產品:廣告類:設計、製作、代理
經營內容
旗下旗艦品牌
新中國第一本體育雜誌
中國體育白皮書
體育傳媒的“國家隊”
補充資料:郝克強與《新體育》誕生
1950年7月,第一期《新體育》面世,毛澤東題寫了刊名。創刊號印了一萬冊,很快就賣完了,又加印了五千冊。《新體育》本是月刊,到1950年後期改為半月刊,每期都能發行近兩萬冊。郝克強現在記得榮高棠那時的囑咐:辦《新體育》雜誌,要很好宣傳黨的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宣傳體育運動對生產、國防和增進人民健康的意義。時任體總副秘書長的黃中還要求《新體育》的編輯記者不要局限在體育工作者的圈子中,要到學校、廠礦去,報導一些既是勞動模範又是體育積極分子的人物事跡。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在政務院增設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賀龍為體委主任。“體委成立是《新體育》的一個很大契機,因為比賽活動開始增多,就有報導可寫了,不再僅僅是技術性文章了。”
50年代後期,《新體育》改成半月刊,工作人員增多至20多人,雜誌發展迎來第一個高潮。“我們主要宣傳好的。但輸了球回來之後還是要批評,批評之後還見刊物。50年代批評和自我批評比較多。聽說現在不敢批評人,有各種利益關係。那時候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當時已是《新體育》總編輯的郝克強認為,從那時起,《新體育》慢慢步入了一份體育期刊的正常軌跡。
1966年,文革開始後,每期發行量10多萬冊的《新體育》停刊,但編輯團隊沒有解散,而是集體參加勞動。
8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
伴隨著80年代中國女排的連戰連捷,《新體育》進入了黃金時期。編輯部有三四十人,光跟女排的記者就超過三個,“那時候不講錢,由國家支出,不是現在的自負盈虧。錢的事不用操心。”郝克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那時《新體育》每期發行130多萬冊。不光是女排,桌球等項目的成績也很好,其他項目的國際比賽、國內比賽都很多,全國人民都對體育很關注。《新體育》也成了香餑餑,有很多人要求前來工作。“當時讓我到國家體委去,我說我不去。”郝克強一直到退休也沒捨得離開《新體育》雜誌。因為郝克強的推動,《新體育》不僅開創了許多沿留至今的子刊,還無意中開始了體育媒體的新嘗試。
1979年,《新體育》創辦了“新體育杯”圍棋賽,由全國職業棋手參加,連續舉辦了14屆。聶衛平、馬曉春、俞斌等人都曾是這項賽事的冠軍。
1984年,《新體育》與中國圍棋協會、日本棋院聯合發起主辦了NEC中日圍棋擂台賽。該項賽事影響深遠,推動了圍棋國際競技的進程。
這種由體育媒體開辦的賽事,已成為體育史上的佳話——法國《隊報》早期牽頭舉辦的多項賽事已經成為了當今體壇最重要的賽事。
現在市場上依然流行的《圍棋天地》,就是《新體育》和中國圍棋協會在1985年創辦的。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慧北里秀園15號海亞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