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八陣圖

新都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這首詩,使蜀漢臣相諸葛武侯的八陣圖名揚千古。明代,再經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孔明巧布八陣圖"的渲染,更給八陣圖增添了神秘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都八陣圖
  • 創製人:諸葛亮
  • 用途:軍事作戰
  • 創製年代:三國
  • 創製地點:四川新都
  • 記載出處: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簡介,歷史引用,歷史記載,八陣圖由來,《八陣圖》始末,《八陣圖》 發展歷程,《八陣圖》主要特點,遺蹟,新都八陣圖遺址,夔州遺址,

簡介

新都八陣圖共有三處:在奉節永安宮的為上方陣法,64壘;在新都彌牟鎮(現屬青白江區)的為當頭陣法,128壘;在雙流棋盤市的為下營陣法,256壘。棋盤市的早已湮沒,現存永安宮,彌牟鎮兩處。永安宮八陣圖在長江邊,即《三國演義》所述,東吳大將陸遜困於石陣,無路可出之魚腹浦,稱水八陣;彌牟鎮八陣圖在蜀道旁,稱旱八陣。

歷史引用

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具體講,八陣圖是諸葛亮壘土石為陣,以作軍事學習之用,並由天覆陣圖、地載陣圖、風揚陣圖、雲垂陣圖、龍飛陣圖、虎翼陣圖、鳥翔陣圖、蛇蟠陣圖等八種陣圖組成。由於陣式變幻多端,只要敵軍誤入其中,就如魚之在笱,虎落陷阱。故前人讚揚八陣圖"並謀兼智,文經武緯,生變無窮,神妙莫測"。

歷史記載

據《三國志_蜀志_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蹟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記載,八陣圖遺蹟有三處:《水經_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陝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縣)南江邊,《明一統志》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里的牟彌鎮。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中國最早的《風后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套用。據《史記》載,風后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雲岩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雲岩官風后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后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中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八陣圖由來

武侯八陣圖共有三處:在奉節永安宮的為上方陣法,64壘;在新都彌牟鎮(現屬青白江區)的為當頭陣法,128壘;在雙流棋盤市的為下營陣法,256壘。棋盤市的早已湮沒,現存永安宮,彌牟鎮兩處。永安宮八陣圖在長江邊,即《三國演義》所述,東吳大將陸遜困於石陣,無路可出之魚腹浦,稱水八陣;彌牟鎮八陣圖在蜀道旁,稱旱八陣。
據文獻記載,彌牟八陣圖各壘高約3尺,直徑1丈,64壘,8、8盛行 ,兩陣並峙,共128壘,周圍472步。諸葛亮死後,蜀民為緬懷其治蜀功績,又在八陣圖附近建武侯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過彌牟八陣原,有《謁諸葛亮丞相祠》詩。明正德間,新都知縣韓奕重新祠宇,新都狀元、翰林院修撰楊升庵撰書《新都縣八陣圖記》,刻石立碑。嘉靖間,鄉人又修復八陣圖,築圍牆三百餘丈,楊升庵叔父、兵部侍郎楊廷儀作《八陣圖修復記》。萬曆間,著《蜀中名勝記》的曹學全到此有詩云"曉雲不散彌牟鎮,春草橫生八陣圖"。

《八陣圖》始末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總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 、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八陣圖”的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為天地風雲正陣,作為正兵。西北者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者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雲,為雲陣,以水火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兵。布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白虎(陣),前為朱雀鳥(陣),後為玄武蛇(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布於總陣中,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24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32陣,陽有24陣,陰有24陣。游兵24陣,在60陣之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後勤全在游兵。有讚歌頌揚“八陣圖”威力無比:“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皆救;奇正相生,循環無端;首尾相應、隱顯莫測;料事如神,臨機應變。”“八陣之法,一陣之中,兩陣相從,一戰一守;中外輕重,剛柔之節,彼此虛實,主客先後,經緯變動,正因為基,奇因突進,多因互作,後勤保證。”

《八陣圖》 發展歷程

縱觀《唐太宗李公衛問對》全書,可發現八陣圖的發展和改進的全過程:
黃帝《握奇文》------五陣,握機陣,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陣
↓↓↓
司馬穰苴《司馬法》---五行陣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孫武《孫子兵法》-----八卦陣
↓↓↓
諸葛亮《八陣圖法》----八陣圖
↓↓↓
韓擒虎------九軍陣法,即八陣圖的別名
↓↓↓
李靖《衛公兵法》----六花陣
↓↓↓
李績《衛公兵法》----六花陣
《八陣圖》淵源極深,可以追溯到上古華夏的黃帝。經過姜太公,司馬穰苴,管仲孫武等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到三國時期,諸葛亮使他達到了頂鋒,完善為八陣!唐代李靖由於九個陣指揮過於複雜而簡化為六花陣

《八陣圖》主要特點

八陣圖的特點,正如李靖《問對》所指出的,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是一幅“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即“後天八卦圖”)。八陣中的每一陣都由六小陣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陣加中軍的總共六十四個小陣,與《周易》別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於八陣圖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孫子注》所說的“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則更是《易》理在布陣中的具體套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陣圖村落”就坐落在金壇儒林鎮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圖為“八陣圖村落”的分布圖。

遺蹟

新都八陣圖遺址

《八陣圖》遺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西南,相傳為諸葛亮推演兵法、操練士卒所用。據古籍記載:“八陣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紀律也。武侯推演,盡得其妙。”另據《八陣圖碑記》云:“諸葛武侯之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新都彌牟鎮。”(彌牟鎮原屬新都縣)該遺址今僅餘土壘六座,當年之風貌已蕩然無存。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彌牟武侯祠、八陣圖迭經培修。著名學者王士楨、康熙皇子果親王、蜀中名士李調元等過此,均下馬拜謁,賦詩以還。道光時,八陣圖遺存71壘,占地36畝,民國初年尚存47壘。文革期間,荒祠遺壘再遭破壞,現僅存5壘。作為著名蜀漢遺蹟,這裡已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新都縣籌建楊升庵紀念館,乃將《新都縣八陣圖記》碑石從彌牟遷往升庵桂湖,現立桂湖碑林內。此碑高200厘米,寬118厘米,厚19厘米。原碑額有楊升庵篆文"新都縣八陣圖記",1958年以前即附毀為數塊,遺散不存。石碑周圍刻有卷花草紋,近碑座處文字漫患。碑文共20行,第一行書"新都縣八陣圖記";第二行頂格2字書"賜進士及第翰林院國史修撰、承務郎楊慎撰、書、篆";第三行起為正文,共18行,行40字:"諸葛武侯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新都之彌牟鎮……";第十九行書"正德十一年丙子冬十一月至日";末行頂格2字書"賜同進士出身、新都縣知縣、慶陽韓奕立"。此碑為後代保存了有關八陣圖的文物史料。
楊升庵不僅是一位著述宏豐的學者,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書法家。他的書藝遠追二王,近法吳興(趙孟頫)。明人王世貞《名賢遺蹟跋》說:升庵"以博學名世,書亦自負吳興堂廡"。《新都縣八陣圖記》為楷書,字徑3.5厘米,結體厚重,筆力遒勁,頗具趙字風骨,誠為升庵壯年之書法佳作。

夔州遺址

《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裡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衝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蹟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諸葛亮“八陣圖壘”據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根據唐代李鑒《太白陰經》、李靖問對》等記載,以及當代學者的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