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讀書目:瓦爾登湖(經典全譯版)》詳細記載了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獨居生活,是當代美國讀者最多的散文經典,其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思想為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帶來了清新之風。《新課標必讀書目:瓦爾登湖(經典全譯版)》內容豐厚,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本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課標必讀書目:瓦爾登湖
- 作者:亨利·戴維·梭羅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32
- 品牌:外文出版社
- 外文名:Walden
- 譯者:徐遲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9089256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亨利·戴維·梭羅,美國先驗主義作家,19世紀美國文化巨匠中的一位“異人”。他和愛默生、富勒都是“簡樸生活”的一代宗師,他們親近自然,回歸本新,這種思想深深地影響了美國文化,也影響了全世界。其代表作《瓦爾登湖》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是當代美國擁有讀者最多的散文經典。
徐遲,中國著名詩人,作家,曾任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理事,湖北省文聯副主席等職,生前創作並翻譯了大量著作,主要有《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選)、《徐遲散文選集》、散文集《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論文集《紅樓夢藝術論》、《丈藝和現代化》,譯著《瓦爾登湖》等。徐遲(1914—1996),原名徐商壽,曾用筆名唐螂、史納,浙江吳興人。193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34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曾任中學教師。1943年任重慶出版杜《中原季刊》雜誌執行編輯,1949年任英文雜誌《人民中國》編輯,1957年任《詩刊》副主編,1960年調湖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其作品有詩集《二十歲》、《最強音》、《戰爭·和平·進步》、《共和國之歌》,散文、特寫、報告文學集《美文集》、《我們時代的人》、《慶功宴》、《美國,一個秋天的旅行》、《哥德巴赫猜想》等,並有譯著《華爾騰湖》、《巴爾瑪修道院》
圖書目錄
補充詩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
閱讀
聲
寂寞
訪客
種豆
村子
湖
倍克田莊
更高的規律
禽獸為鄰
室內的取暖
舊居民;冬天的訪客
冬天的禽獸
冬天的湖
春天
結束語
序言
為何一定要這樣做?因為這本《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里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後,你就會思考一些什麼。在你思考一些什麼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亨利-戴維·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
這位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常常只是一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1817年7月12日梭羅生於康科德城;就學並畢業於哈佛大學(1833—1837年);回到家鄉執教兩年(1838—1840年)。然後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裡(1841—1843年),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到1845年,他就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裡;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0n Civil Disobedlence)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按字面意義,這也可以譯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後面我們還要講到它。然後,到了1854年,我們的這本文學名著《瓦爾登湖》出版了。本書有了一些反響,但開始的時候並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越來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對美國蓄奴制度的運動;當這個運動的領導人約翰·布朗被逮捕,且被判絞刑處死時,他發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籲的演講,併到教堂敲響鐘聲,舉行了悼念活動。此後他患了肺病,醫治無效,於1862年病逝於康城,終年僅44歲。他留下了《日記》39卷,自有人給他整理,陸續出版,已出版有多種版本和多種選本問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對自己的出生地,即麻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首義之城。他說過,永遠使他驚喜的是他“出生於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點”之一,而且“時間也正好合適”,適逢美國知識界應運而生的、最活躍的年代。在美洲大陸上,最早的歐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蘭”六州,正是美國文化的發祥之地。而正是在麻省的康城,點燃起來了美國精神生活的輝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風光如畫。一下子,那裡出現了四位大作家:愛默生,霍桑,阿爾考特,和他-一梭羅。1834年,愛默生定居於康城,曾到哈佛大學作了以《美國學者》為題的演講。愛默生演講,撰文,出書,宣揚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覺的卓越的人,出過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驅者身份所發出的號召,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
梭羅大學畢業後回到康城,正好是他二十歲之時。1837年10月22日,那天他記下了他的第一篇日記:
“‘你現在在乾什麼?’他問。‘你記日記嗎?’好吧,我今天開始,記下了這第一條。
“如果要孤獨,我必須要逃避現在——我要我自己當心。在羅馬皇帝的明鏡大殿里我怎么能孤獨得起來呢?我寧可找一個閣樓。在那裡是連蜘蛛也不受干擾的,更不用打掃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一堆地堆放柴火。”
那個條文裡面的“他”,那個發問的人就是愛默生。這真是一槌定了音的。此後,梭羅一直用日記或日誌的形式來記錄思想。日記持續了25年不斷。正像盧梭寫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思想》一樣,他寫的也是一個孤獨者的日記。而他之要孤獨,是因為他要思想。他愛思想。
稍後,在1838年2月7日,他又記下了這樣一條:
“這個斯多葛主義者(禁慾主義者)的芝諾(希臘哲人)跟他的世界的關係,和我今天的情況差不多。說起來,他出身於一個商人之家——有好多這樣的人家呵!——會做生意,會講價錢,也許還會吵吵嚷嚷,然而他也遇到過風浪,翻了船,船破了,他漂流到了皮拉烏斯海岸,就像什麼約翰,什麼湯麥斯之類的平常人中間的一個人似的。
“他走進了一家店鋪子,而被色諾芬(希臘軍人兼作家)的一本書(《長征記》)迷住了。從此以後他就成了一個哲學家。一個新生的日子在他的面前升了起來……儘管芝諾的血肉之軀還是要去航海呵,去翻船呵,去受風吹浪打的苦呵,然而芝諾這個真正的人,卻從此以後,永遠航行在一個安安靜靜的海洋上了。”
……
梭羅是一生都反對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幫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年的消極反抗之後,他還寫過《麻省的奴隸制》(1854年)一文,他和愛默生一起支持過約翰·布朗。1859年10月,布朗企圖襲擊哈潑斯渡口失敗而被捕,11月刑庭判處布朗以絞刑,梭羅在市會堂里發表了《為約翰·布朗請願》的演說。布朗死後,當地不允許給布朗開追悼會時,他到市會堂敲響大鐘,召集民眾舉行了追悼會。梭羅關於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動都是強烈的政治言行。
這期間,梭羅患上了肺結核症,健康明顯地變壞。雖然去明尼蘇達作了一次醫療性的旅行,但病情並無好轉。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後的兩年里,他平靜地整理日記手稿,從中選出一些段落來寫成文章,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靜安詳地結束了他的一生,死於1862年5月6曰,未滿四十五歲。
梭羅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1849年自費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這書是他在瓦爾登湖邊的木屋裡著寫的,內容是哥兒倆在兩條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議論文史哲和宗教等等。雖精雕細刻,卻晦澀難懂,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印行一千冊,只售出一百多冊,送掉七十五冊,存下七百多冊,在書店倉庫里放到1853年,全部退給作者了。梭羅曾詼諧地說,我家裡大約藏書九百冊,自己著的書七百多冊。
他的第二本書就是《瓦爾登湖》了,於1854年出版。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甚至還受到詹姆斯·洛厄爾以及羅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譏諷和批評。但喬治·艾略特在1856年元月,卻在《西敏寺周報》上給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聖”的好評。那些自以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們的規範,來規規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們毫不理解的事物的價值,自然要把梭羅的那種有歷史意義的行為,看作不切實際的幻夢虛妄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是越來越大,業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他一生所寫的39卷手稿,是他的日記或曰志,其中記錄著他的觀察、思維、理想和信念。他在世時的,在報刊上發表過的文章,他去世後已收集、整理好,出版了的計有《旅行散記》(1863年)、《緬因森林》(1864年)、《科德角》(1865年)三種。他的全集出版有《梭羅文集》,有1906年的和1971年的兩種版本。此外是他的日記,有《梭羅:一個作家的日記》、《梭羅日記》兩卷本、《梭羅日記之心》的精選本等。
以上只是梭羅生平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再說一點他的這本書。
對於《瓦爾登湖》,不需多說什麼,只是還要重複一下,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有獨到處。
自然頗有一些難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過,“請原諒我說話晦澀”,例如那失去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過他是什麼意思。他反問:“你沒有失去嗎?”卻再也沒有回答了。有的評論家說,梭羅失去過一個艾倫(斑鳩),一個約翰(獵犬),可能還失去了一個拉爾夫(栗色馬)。誰個又能不失卻什麼呢?
本書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本書忽然又不那么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應當指出,這本書是一本健康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作了極其動人的描寫。讀著它,自然會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斷地將讀者提升、提高。書已經擺在讀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說什麼了,因為說得再好,也比不上讀者直接去讀了。
人們常說,作家應當找一個僻靜幽雅的去處,去進行創作;信然,然而未必盡然。我反而認為,讀書確乎在需要一個幽靜良好的環境,尤其讀好書,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讀者最需要有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讀《瓦爾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讀者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興趣,就在那樣的地方讀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羅的這本書近年在西方世界更獲得重視。嚴重污染使人們又嚮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淨的清新空氣。梭羅能從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這些生活之必需出發,以經濟作為本書的開篇,他崇尚實踐,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