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蔡同盟會
- 成立時間:906年5月12日
- 性質:歷史
- 朝代:清末
支部簡介,會員名錄,主要活動,
支部簡介
清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十九日(1906年5月12日),新蔡縣留日學生劉積學、閻效泉,經曾紹文(字可樓,中國革命同盟會總部書記)介紹,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同年曾紹文、杜扶東由日本回汴,與劉純仁商議同盟會河南支部事。劉純仁(字粹軒,河南新蔡人)致函清劉鎮華到汴,共籌沒立機關。劉鎮華在開封創辦中州公學,籌募經費,商訂章程。名為辦學,實為同盟會秘密機關。眾同志推劉純仁被推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河南支部部長。劉積勛(字芬佛)、任芝銘、閻夢松等率先加入。在他們的啟迪下,當時在中州公學就讀的新蔡籍學生金遐齡(後更名金超)、余振亞、李恆初、蕭敏斌、楊漢芬、謝牖民等,亦先後加入同盟會,並成為該校革命派的核心力量。劉芬佛入會後,即假辦學之名,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發展會員,其學生如楊英彥、王龍韜、崔蘊瑛、馬順甫、單懋統、鐘耀東等,均經他介紹先後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三年秋,同盟會新蔡支部(亦稱新蔡分會)於縣城西街劉芬佛私塾成立,公推任芝銘為支部長,劉芬佛為副支部長,會員30餘人,為當時河南全省同盟會員特多縣份,新蔡支部亦系全省唯一的同盟會縣級支部。民國元年(1912年),全縣同盟會員發展到百餘人。是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同盟會員一律轉為國民黨員,同盟會新蔡支部更名國民黨新蔡支部,任芝銘、劉芬佛繼續擔任正、副支部長,評議員吳興周。翌年,國民黨新蔡支部被強令解散。
會員名錄
楊文煥 楊心啟 楊心良 楊心熾 楊心寅 楊樂岐 楊樂儒 楊漢芬 楊國棟 楊英彥
李明治 李恆初 李福庚 吳子賢 吳興周 吳治平 吳鴻勛 時維則 餘慶海 余振亞
余醒友 鄒光前 宋希良 張 邁 張山甫 張衛黃 張仲吉 張利兵 張利薄 張應舉
單懋綱 單懋修 單懋統 金 超 趙鳳至 趙希慶 趙震甫 鐘耀東 鐘培煥 段溫恭
郜永安 祝慶霖 耿青森 展友亮 展志學 徐國恩 崔文泰 崔蘊瑛 郭家讓 蕭 允
蕭國禎 蕭毓斌 梅正鼎 梅正鶴 梅光勛 梅良玉 梅青峰 梅秉南 梅香亭 梅起用
曹 貞 曹雲溪 閻旭生 閻效泉 閻競初 閻夢卜 閻夢松 閻夢雲 謝牖民 蔡子含
蔡汝贊 蔡汝勤 薛斗南 戴星俊 戴秉君 魏懷瑾 魏懷璞 魏洪逵
主要活動
辛亥革命前,同盟會新蔡支部的活動,主要是以劉積勛塾館為基地,創辦豫南學務研究會,在學生和青年中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展會員,壯大革命力量,伺機舉行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統治。
清宣統二年(1910年),任芝銘令其次女任銳(同盟會員)在北京加入革命黨人暗殺團,並參加汪兆銘、黃復生、孫炳文、劉雲門等人在北京秘密刺殺攝政王載灃的行動,在行動中擔任運送武器彈藥等任務。次年又參與攻擊天津督署衙門和刺殺偵探長楊德一活動。同年,任芝銘、劉純仁、蔡子含等,率部分革命青年南下,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遭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的閻夢松迅即歸國,與任芝銘率河南北伐隊與安徽張孟介匯合,共組“淮上北伐軍”,先後光復商城、固始,移兵新蔡,在縣東南洪、汝河交匯處的三岔口與毅軍薑桂題部接戰。與此同時,單懋統、單懋剛、單懋修、閻旭生等與汝陽(汝南)、項城地方武裝聯合,組成“汝、新、項三縣北伐軍”,回響北伐。適值南北議和,各路軍事中止。
民國元年(1912年)3月24日,任芝銘、劉積學、單懋剛、薛斗南、張應舉、王冠甫等80名革命黨人聯名,在上海《申報》發表致陸軍部長、各部都督府、各軍司令並各報館的《新蔡縣紳商學界公電》,揭露亡清縣令劉宣縱匪燒殺、搶掠、殺戮革命黨人的罪行。5月4日,同盟會河南支部分裂,部分成員在汴成立統一黨河南支部。7日,閻夢松、張應舉、段溫恭、崔蘊瑛等與河南其他老同盟會員20餘人在《中華民報》上發表聲明,與同盟會河南支部斷絕關係,在汴另組“河南社會黨”,以“犧牲個人私利,籌進社會公舉益”,“專以至公至平掃除一切不公不平”為宗旨。7月,閻效泉去北京前門外西河沿牌子胡同創辦《國權報》,宣傳革命主張。公電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