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社成立於1954年,當時職能單一,就是採集和生產新聞產品。
機關介紹,職能,通訊社歷史,
機關介紹
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是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由國務院直屬的國家集中統一的新聞發布機關。它是黨和國家與人民民眾相互聯繫的最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之一,它的總任務是“充分地、及時地、精確地報導對人民民眾有教育意義、對實際工作和鬥爭有指導意義的新情況、新事物、新經驗”。
職能
新華社的主要職能就是當好黨的“耳目喉舌”。所謂耳目,就是向上報真情,講實話,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及時向中央提供海內外的新情況、新信息,供中央決策和指導工作參考。所謂喉舌,就是全面、準確、及時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聲音,充分發揮正確引導國內輿論、積極影響世界輿論的作用。 作為新華社派駐在吉林省的機構,吉林分社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文字、圖片、音像、網路等多種形式,向中央和國內外報導吉林省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各方面的新情況、新事物、新經驗。 吉林分社成立於1954年,當時職能單一,就是採集和生產新聞產品。80年代以來,隨著向世界性通訊社目標的邁進,不僅要生產新聞產品,而且要採集信息;不僅要發布新聞信息,而且要努力使自己的新聞信息產品“落地”,真正地發揮作用。現在擺在分社面前的是雙重任務,就是一要抓新聞信息產品的採集,二要抓新聞信息產品的行銷。這樣,分社的內設機構也就由原來的僅有采編和行政兩個部門變為采編、行政和行銷三位一體 。
通訊社歷史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通訊社。現任社長田聰明,總編輯南振中,副社長何平、馬勝榮、魯煒、崔濟哲,中紀委駐社紀檢組長李洪峰,秘書長張錦。 新華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創建於江西瑞金的“紅色中華通訊社”,1937年在延安改為現名。70多年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新華社的職能逐步加強和拓展。新時期新華社主要擔負著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國家通訊社、訊息總匯和世界性通訊社的職能。履行上述四項職能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一是傳統形式的報導,包括文字、圖片、圖表通稿、專線稿、專特稿,國內、國際參考報導等;二是新形式的報導,主要是在新技術條件下興起的網路、信息、音頻、視頻、手機簡訊等業務;三是社辦報刊。 新華社現有工作人員13,000多人。總社設有11個管理職能部門、10個采編職能部門、20個直屬單位。在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33個分社,在全國20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設有分支機構;在香港、墨西哥城、奈洛比、開羅和布魯塞爾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歐洲5個總分社,並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社。 新聞信息報導是新華社的中心工作。在社黨組領導下由總編室全面負責組織、指揮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含港澳台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體育新聞編輯部、新聞信息中心(經濟信息編輯部)、音像新聞編輯部、網路中心(新華網)、解放軍分社等10個采編職能部門根據各自分工負責組織報導。目前,新華社已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的新聞信息發布體系,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種文字,向世界各地播發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網路、手機簡訊等各類新聞和經濟信息產品,用戶總數達數萬家。新華社日均播發文字新聞信息稿11,000多條,圖片900多張,音視頻新聞20餘條。網際網路用戶可通過新華網,瀏覽新華社每天播發的采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
新華通訊社吉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