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簡而言之就是最新的股票跌破
發行價。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股市大背景下的行情不好。也有本只股票盈利率不被看好。
原因
對於新股頻頻破發的
原因,市場普遍認為,市場低迷並不是主因,發行價格和
市盈率偏高才是禍首。
在新股的發行中,投行可以同時兼任多重角色,既可以是企業上市的保薦人、
承銷商,財務顧問,同時也可能是股東,這種直投、保薦、承銷的多重
角色意味著利益的直接相關。
募集資金額越高,意味著可以獲得的承銷費更高,而如果有直投的話,其所獲得的回報更為豐厚。
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據了解,一些券商對IPO項目超募資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銷費,這明顯要高於正常的標準。在投行與企業利益趨同的情況下,投行無疑更有動力將發行價定高。
“三高”現象頻現的主要癥結在投行。在她看來,投行對於估值判斷並不準確,其原因主要出在兩方面:一是專業能力,二是缺乏自律。
其實自
新股發行頻現“三高”以來,投行在其中擔任的角色就一直備受質疑。很多人認為,保薦機構或主承銷商與發行人同屬利益共同體。所以保薦機構與承銷商可能會失去客觀公正性。
一般來講,新股定價通常可分為四個步驟:主承銷商給出估值範圍——研究員根據主承銷報告出具定價報告——機構根據研究員報告向主承銷商出具報價範圍和申購數量——主承銷商和企業確定新股發行價。而機構研究員主要就是根據主承銷商出具的這份投資價值報告來了解。
據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主承銷商給出的估值會高於行業平均估值,而有些企業為了提高融資額度還會刻意提高估值範圍,以此來提高在路演時研究員心中的目標價。此外,對機構研究員來說,如果給公司的報價過低,那么以後去上市公司調研或許就不會被接待,因此給出的估值範圍都會和主承銷商給出的範圍相差無幾。
看法
不能簡單地將
新股“
破發”與大盤見“底”聯繫在一起。因為新股跌破
發行價是有原因的,就如同
蘇泊爾是
發行價格虛高,
長豐汽車、
濟南鋼鐵等
個股跌破發行價則因為
行業周期正處在高峰,市場預期未來業績
增長幅度下降,所以,才有“破發”之說。也就是說,新股“破發”有其內在原因,並不會成為大盤見底的依據。畢竟對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市場而言,新股“破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就如同當前在海外
IPO市場,新股跌破發行價是正常之事,隨著滬深兩市步向成熟,投資者趨於理性,類似於蘇泊爾這樣的個股不“破發”倒真會成為怪事。
啟示
眾多的
新股跌破
發行價已說明了當前新股發行規則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發行價的每股收益基數。就如同
蘇泊爾一樣,如果扣除補貼收入,以同樣的
市盈率發行,發行價只有8.01元。所以簡單以報表的
淨利潤作為基數存在一定隱患,容易為企業所利用,就如同發行總額不得超過
淨資產的2倍,由此部分企業上市前不分紅使得
未分配利潤計入淨資產,最終擴大融資額一樣。所以,業內人士建議對淨利潤要扣除
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作為確定
發行市盈率的基數。
二是發行市盈率。一些行業當前正處於行業景氣高峰,這意味著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可能會下滑,就如同
長豐汽車一樣,雖然公司在2003年的
淨利潤為34783萬元,但由於行業高峰的過去,公司在2004年半年報的
每股收益已開始下滑,即便按照2004年中期簡單乘以2,公司在2004年淨利潤也不過只有27760萬元,業績的下滑意味著仍以過去的
市盈率作為基數難以反映公司未來股價的風險。所以,發行市盈率要根據不同的行業特性來確立。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要降低
發行市盈率,因為主機板
平均市盈率已不足3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達到20倍,然後再
攤薄,這樣新
股市盈率已高於平均市盈率,本身就蘊藏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