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寫十五講

新聞采寫十五講

《新聞采寫十五講》是我省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積聚多年實踐而成的新聞采寫教程,熔實踐性、理論性與可操作性於一體,脈絡清晰地梳理了新聞採訪和寫作的招數和路徑,內容豐富,案例典型,是極具實用價值的新聞論著。一位老新聞的獨門秘決!一位老記者的經驗之談!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聞采寫十五講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汪言海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538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新聞采寫十五講》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汪言海,高級記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41年3月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1965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數學系。1972年從皖西報社調入安徽日報社後,長駐六安、巢湖記者站工作。1987年起,先後任安徽日報社農村部副主任、經濟部副主任、評論理論部主任、經濟部主任、編委等職。曾兩次獲全省優秀編輯稱號,人選安徽省第三屆新聞十佳。兩篇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七篇作品獲安徽省好新聞一等獎。2002年8月獲省委宣傳部頒發的“晚霞獎”

圖書目錄

序(芮必峰)
前言
第一講新聞采寫導論——我的”告知說”
“告知說”解讀
用什麼告知?
怎樣告知好?
第二講新聞是跑出來的——一談新聞發現
24年前的一次“走基層”
新聞價值分析
結論:腳板底下出新聞
第三講新聞線索發現的路徑——二談新聞發現
什麼是新聞線索?
固定型新聞線索
再生型新聞線索
隨機型新聞線索
朋友型新聞線索
第四講掌握髮現的招數——三談新聞發現
第一招:“七新”法
第二招:反常法
第三招:比較法
第四招:觀察變化法
第五招:兼聽爭論法
第六招:轉變思維定勢法
第七招:跟蹤法
第五講新聞發現力從何而來?——四談新聞發現
從“炒花生”報導看眼力
眼力源於胸有全局
眼力還源於豐厚的積累
記者的“知識圈”
做“拾穗”的老婦
第六講記者要有親和力
從李素麗的親和力談起
從四個案例看記者的親和力
“主體”加“兩翼”構成記者的親和力
採訪生活化是親和力的一種境界
添加砝碼,不使天平的兩端失衡
尊重現代人五種需求的規律
第七講記者的思維要創新
開頭語:打破思維定勢
突破模式闖新路
冷飯炒好味亦香
“我要和你不一樣”
應酬之中抓“活魚”
“冷門”也出好新聞
跟蹤“舊聞”出新聞
間接採訪出名篇
寫小人物亦風流
小事寫出大文章
說個“不”字又何妨
第八講挑選好“統兵之帥”——關於提煉主題的幾個問題
從一個事例說起
主題是“帥”
名篇是“煉”出來的
提煉主題“四要求”
關於“主題先行論”的討論
第九講寫好訊息是記者的基本功
訊息寫作是很多記者的軟肋
訊息結構圖解
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前面
用事實說話是訊息寫作的最大特點
選擇會說話的事實
當一回“考生”
第十講訊息寫作創新初探
訊息寫作在探索中創新
評析三篇訊息寫作創新的探索
案例一評析:跳筆行文的寫法
案例二評析:工作性訊息寫出現場感
案例三評析:借鑑華爾街日報體
發展趨勢:人性化、生活化和視覺化
第十一講寫出群星璀璨的時代——關於人物通訊寫作的幾個問題
寫出具有時代精神的人
寫出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風貌
在矛盾和衝突中展示人物
寫出“這一個”
與先進人物息息相通、水乳交融
第十二講調查報告與西方的調查性報導
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要客觀、全面、公正
西方的調查性報導與“冰山理論”
調查性報導在中國的崛起
堅持責任感與理性的批判思維
第十三講掌握說理的藝術——關於新聞評論寫作的幾個問題
新聞評論及其地位和作用
選題從哪裡來
立論要有新意
論點、論據和論證
常見的幾種論證方法
新聞評論的文風
第十四講努力把報導寫得深一些——關於深度報導的幾個問題
從三篇具有深度的短新聞說起
新聞學研究的深度報導
深度報導是社會的需求
深度報導的種類
寫好深度報導的“汪氏公式”
采寫深度報導必備的素養
第十五講責任心:新聞人最重要的品質——從一個案例說起
責任心驅使我調查包產到戶
巨大壓力下的採訪
調查報告死裡逃生
我為什麼冒險調查包產到戶?
小結:做一個大寫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