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晉代
陸機曾說“立片言以居要”,明代的
謝榛也談到“凡起句當如爆竹”。作為新聞的開頭,導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們歷來都重視導語寫作。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教授麥爾文·曼切爾“用一半甚至更多時間琢磨導語”,他認為“寫好導語等於寫好了訊息”。
英國新聞學家赫伯特·里德甚至強調:“導語是
新聞的生命所在。”(摘自《套用寫作》2006年第6期《淺談新聞導語中的動詞巧用》)
一般說來,以凝鍊的文句提示新聞要旨、吸引客群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就是導語。但也有複合導語,即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然段落合成的導語的變種。
新聞訊息的導語就像一個故事的開頭,有趣、生動、形象、豐滿就令人不能釋手,就能吸引客群。所以我們寫導語時,可以充分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比喻、擬人、白描等,使導語更加好懂、好記,從而使客群在對導語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接受新聞信息。
分類
新聞導語按照其表現形式,大體可分為硬式導語、軟式導語、複合導語等幾種,由於其表現形式不同,因而在寫作上所運用的手法也就不同。
硬式導語
所謂“硬式導語”,是指那些“六要素”導語、歸納式導語等比較規範直觀的導語,它常被用在動態訊息,政策性強、內容單一的短訊息以及突發事件等新聞當中。如:
新華社駐美國記者任毓駿王如君報導:2001年9月11日上午9時48分,一架飛機撞到了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飛機把大樓撞了個大洞,在大約距地面20層的地方冒出滾滾濃煙。就在樓內人員驚惶失措之際,18分鐘後,又有一架飛機撞上了世貿大樓,這架飛機是從大樓的一側撞入,由另一側穿出,並引起巨大爆炸。
這一類導語開門見山,一語中的,把最重要的信息首先傳遞給客群,滿足客群渴望獲得信息的需要,是最常用的導語表現形式。硬式導語在寫作手法上突出寫實,用詞凝鍊、筆法簡約,很少運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句。
硬式導語曾被前人奉為新聞導語寫作的典範,然而由於它的局限性,容易使文章聽來呆板、蒼白,陷入“千篇一律”的格式里,因此,軟式導語也就應運而生了。
軟式導語
其實是與硬式導語相對而言的,由於它形式多樣、寫作手法靈活而被新聞工作者廣泛使用。
軟式導語常以描寫式、反問式、仿寫式、懸念式、隱喻式、引語式、背景式等表現形式出現,其中以描寫、抒情、說明手法最為常見。
描寫型的軟式導語多用一些散文的筆法,導語的結構鬆散,構思巧妙,或以寫景、或以寫人、或以一個故事為開頭,它不是對全部新聞事實的概括,而是找出富於吸引力的一點,將讀者注意力集中,用幾個輕鬆的段落組織一個富有戲劇性的開頭。
如《紐約時報》的理察.塞弗羅采寫的有關去紐約市後失蹤的幾千名婦女中的一名婦女的故事的
報導,他以小故事為導語開始他傑出的報導:
這畢竟是喬安妮.巴
肖德不快活的半年中
最快樂的一天:在她二十四年的生活里,她的家人從未見她這樣高興過。九月二日,喬安妮在紐約市的貝勒弗爾醫院的
某個地方的公共電話亭打電話時宣布說:“昨天我生了個女孩。”她的妹妹巴巴拉在
俄亥俄州柯特蘭的巴肖德住處接到這個電話時大吃一驚。全家人誰也不知道喬安妮已懷孕,甚至連她住在哪兒都不知道。
打電話的四天后,這個嬰兒就死了。嬰兒是在喬安妮稱之為家的東哈萊姆貧民窟里被喬安妮寵愛的、唯一的伴侶———一條飢餓的
德國牧羊狗咬死吃了……
這類導語的特點是欲揚先抑,使讀者一開始就感受到某種強烈的氣氛,產生如臨其境的現場感,或是作者所預期的某種情緒效應。
軟式導語與硬式導語比較而言,硬式導語開門見山,而軟式導語則更加含蓄,表達方式更為曲折委婉,多用藏頭露尾的方式。
複合式導語
就是將硬式導語的準確性、客觀性、快捷性與軟式導語的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感人性等特點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導語。比較流行的“流線型”導語就屬於複合導語的一種表現形式。
寫好新聞導語是創作新聞體裁稿件的基礎。那么在開始導語寫作前該如何展開工作思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
丹尼斯說:“好的導語可以簡短而明快,可以細細道來,將讀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熱火朝天、氣勢如虹。導語可以產生懸念,也可以蓄力而發,導語應當適應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可以傳達信息,而且可以為稿件確定情緒與基調。”因而導語在其寫作手法上應靈活多樣,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話、空話、老話充塞其間。瀏覽國內外的優秀新聞作品,大多都有一個形象、生動、有血有肉的導語,這些導語或抒情、或描寫、或政論,其靈活多變的筆調緊緊抓住讀者,使客群欲罷不能。
相關論文
新聞寫作第二事 花時間寫個好導語
什麼叫新聞導語?簡單說,就是新聞的開頭。
毛澤東曾說過:“一切較長的文電,均應開門見山,首先提出要點,即於開端處,先用極簡要文句說明全文的目的或結論”。古人寫文章,講究“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新聞導語對於新聞來說,其重要性是一樣的,甚至更甚於此。提煉和構思導語,是把握和掌控新聞全篇的關鍵環節和第一步。
一條新聞,記者想表達什麼,往往通過導語來“定調”,導語寫不好,記者就不會明白自己想說什麼,思維是混亂的,所以也就談不上寫出好新聞;一條新聞,讀者有沒有興趣,往往看導語能否吸引他,導語寫得好,讀者才有看下去的欲望。
一般來說 導語寫作有這樣幾種方式
直述式
把新聞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簡單直接地概括敘述出來。直述式導語優點是開門見山,直接觸擊最重要的新聞事實,它是最常見的一種導語。但初學者往往分不清主次信息,一股腦兒都往導語裡塞。比如,昨日,警方與市民代表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公安局長與市民代表討論城市安全問題。他透露,城市的治安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嚴重。 這樣寫可能更簡潔明了一些:公安局長昨日在一個會上透露,城市的治安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嚴重。
直述式導語往往在“倒金字塔”新聞寫作中用得最多。所謂“倒金字塔”,就是將新聞最重的事實寫在第一段,次之的事實按照重要程度遞減的原則寫在第二段或後面幾段。“倒金字塔”結構在
網路新聞寫作中,對於突發事件性新聞,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有助於網民迅速獲知事件的情況。
渲染式
這種導語先進行概括性陳述營造背景,然後再進入對最新動態事實的報導。與渲染式導語類似的還有點題式、故事式、比興式等等。比如,一篇
普利茲新聞獎作品,講的一座監獄的罪犯遭到警察虐待,作者首先把監獄外部環境進行了一番描寫,綠草茵茵,漂亮整潔,但隨之筆鋒一轉說,與監獄外部天堂般的環境相比,監獄內部則是地獄。這樣的導能很緊緊抓住讀者的眼球。
設問式
這種導語形式是首先提出問題或者擺出困惑,引起客群的關注和興趣,以激起他們繼續閱讀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設問句為導語的開頭:“一架飛機能從寬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凱旋門門洞飛過嗎?巴黎的英雄們正在做著他們的試驗。”在這則實例中,讀者首先讀到的是一個未知結果的懸念,而且導語中“巴黎的英雄們”究竟是誰,也頗費猜想的。於是,讀者只有接著往下讀,才能找到答案。設問模式的優點是有“懸念”,缺點是有點繞彎子。(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彎子繞得太大,“懸念”又沒有抓住人的話,結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引語式
直接引語用作導語是傳統媒介上常見的樣式之一。比如,溫家寶總理昨天在震中
汶川說:“汶川大地震死了8萬人。”引語式導語一是要嚴格引用直接引語,不能改變說話者原意;二是所用引語應儘量挑選“擲地有聲”的“點睛”之語,能起到一語勝千言的作用;三是引語要是容易理解的短句,句式不能太複雜。
導語寫作上,一定要注意用詞的直接、準確,少用或儘量不用被動語態,主動語態比被動語態更直接、更有力。要注意信息來源的準確性,不要輕易認可或否定離奇或看似合理的內容,要注重平衡性,對未有定論的事實不作肯定的表述,不要寫入自己的主觀評論。
最為重要的一點,導語要寫得短些,再短些。能用20個字表達清楚,就決不要用21個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絕不用兩段。
寫個好導語,當然也包括取個好標題。很多記者不願意花時間在導語和標題上,他們往往認為這是編輯的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導語和標題是記者對自己整個新聞稿件核心的一個判斷,也是給編輯暗示你的稿件的重心所在。與其事後抱怨編輯理解錯了你的稿件,不如事先在導語和標題中寫得更為明確些。
根據一些優秀新聞寫作者的經驗,標題和導語往往或占用他們整個寫作一半,甚至更長的時間。再優秀的記者,寫作一篇好的新聞都會經歷一番痛苦的思維。所以不要輕易認為,我不是寫好稿記者的料,我只會簡單地寫,寫好稿是別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