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培養適應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新型教師為目的,根據思想政治新課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而編寫。教材內容根植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特別是當下活生生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其特點:一是服務新課程,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學術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二是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三是著力解決思想政治教學論的個性特色問題。特別是針對思想政治新課程實施中一些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不僅有學術觀點和實踐問題的探討,而且提供一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典型教學案例。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編思想政治教學論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0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謝樹平 李宏亮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46776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培養適應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新型教師為目的,根據思想政治新課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而編寫。教材內容根植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特別是當下活生生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其特點:一是服務新課程,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學術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二是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三是著力解決思想政治教學論的個性特色問題。特別是針對思想政治新課程實施中一些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不僅有學術觀點和實踐問題的探討,而且提供一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典型教學案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功能和理念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
一、思想政治課程性質認識的發展
二、思想政治課程性質的內涵和特點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
二、思想政治課的社會服務功能
三、育人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係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理念
一、立足現代公民素質奠基,謀求卓越發展
二、以人為本,謀求育人功能與社會服務功能統
三、理論聯繫實際,謀求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整合
四、啟發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積極實踐統
第二章 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探索歷程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歷史回顧與反思
一、1949年至1985年的課程建設史與經驗教訓
二、1985年至2003年的課程改革歷程與述評
三、課程建設史與經驗教訓的規律性啟示
第二節 現行課程設定弊端與新課程的貢獻
一、現行課程設定存在的問題
二、新課程對思想政治課課程建設的貢獻
第三章 思想政治課程的目標定位和課程模組設計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程的目標定位
一、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的整體規劃-
二、思想政治新課程目標的具體定位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程的模組設計
一、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模組設計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模組設計
第四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理念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的特性
一、受制並能動地體現本課程的課程理念
二、本課程教學過程的特點與規律的反映
三、處理教學過程基本矛盾關係的指導原則
第二節 思想政治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
一、統籌知識、能力和覺悟的發展
二、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三、謀求邏輯與情感的有機結合
四、啟發引導與學生主體民主參與結合
五、建構預設與生成相統一的教學過程
第五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
第一節 建構具有思想政治課特色的教學方法體系
一、建構特色教學方法體系的必要性
二、思想政治課各類方法的功能和適用條件
第二節 思想政治新課程常用教學方法及操作要領
一、學導式教學
二、合作探討式教學
三、體驗式教學
四、案例教學
五、情境陶冶教學
六、活動教學
七、整合教學
八、研究性學習
第六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
一、思想政治課的教材解讀
二、了解學生和社會,蒐集信息材料
三、整理、分析信息材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節 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課教案設計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設計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設計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設計
四、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
五、思想政治課作業設計
六、課前或課後活動設計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的研究與最佳化:說課
一、說課的內涵和特點
二、說課的任務、目的、內容和範式
第七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施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
一、追求教學目標最優實現
二、體現趣味性、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三、體現主導與主體、合規律和合個性的統一
四、課堂教學結構科學合理、和諧優美
五、巧妙地引導和調節 學生的注意力
六、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
七、建構立體開放的教育網路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的課後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與特點
二、教學反思的方式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育評價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評價的特點與原則
一、思想政治課教育評價的內涵和特點
二、思想政治課評價的原則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教育評價實施的基本程式
一、確定評價的目的
二、設計評價指標體系
三、收集和獲取評價信息
四、匯集整理和評議評分
五、分析和處理評價信息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平時評價
一、平時評價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進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平時評價
第四節 思想政治課的學科考試與綜合能力測試
一、命題
二、學科考試的類型和方法
三、綜合能力測試
四、考試質量分析
第五節 學生思想品德評價
一、思想品德的考核方法
二、思想品德的評價方法
第九章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意義
一、課程資源的內涵
二、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特點
三、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意義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二、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原因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二、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途徑和策略
參考文獻
文摘
首先,該理念是德育經驗的總結。建國以來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學政治課一直把培養目標定位於“共產主義接班人”或“社會主義接班人”,把對少數先進分子的要求擴大為對全體中學生的要求,使思想政治課陷於困境。80年代中期起,思想政治課開始反對“高大全”、“齊步走”,著力於目標定位從“天國”到“人間”的轉變。這一改革對恢復思想政治課的生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走向了另一極端--要求“淡化理論”,片面強調“底線倫理”,過分追求世俗化、現實化的德育,因而對“信仰教育”採取了迴避的態度。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定位應當在現實性和卓越性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使之既有一定的現實性,又有一定的神聖性。
其次,該理念是青少年道德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反映。著名德育學家科爾伯格經多年研究發現,兒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發展存在著三水平、六階段②:(1)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①以懲罰與服從為定向的階段;階段②以工具性的相對主義為定向的階段。(2)習俗道德水平。階段③以人際關係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的階段;階段④以法律與秩序為定向的階段。(3)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⑤以法定社會契約為定向的階段;階段⑥以普遍的倫理原則為定向的階段。他認為,德育的實施應符合學生相應年齡的道德水平和階段,過低的要求顯然沒有教育意義,過高的要求往往會成為空洞的說教,兩種情形都不會有多少效果。
序言
一是服務新課程,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學術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本書以服務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和教師教育及其研究為主要目的,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學改革的經驗和現代教育理論,系統地解讀了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全面闡述了思想政治新課程的課程理念和教學理論,展示了體現思想政治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可以直接參照使用的典型教學案例、方案和建議。同時,還設定了一些學習和探究活動欄目,如理論探究、各抒己見、學以致用、實踐反思、名家點睛、名師點評、思路拓展等。這些活動欄目不僅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有助於學術觀點探討和實踐難題的研究。通過這些活動欄目,旨在幫助大家掌握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教學操作要領和方法,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學術動態,把握實踐中的難題與探究課題,推進教學反思和創新,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