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灰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灰陶罐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 材質:陶
- 文物來源:採集
- 藏品編號:71798
- 完殘程度:殘缺
- 質量範圍:1-50kg
- 入藏時間:1977年-2000年
- 文物級別:一般
- 規格尺寸:高9.7cm;口徑8.1cm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灰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灰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城牆下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堆積厚約2米,遺物有3層。上層有漢代繩紋板瓦、筒瓦、泥質灰陶罐、盆等殘片,中層有西周時期夾砂繩紋褐陶片、鬲足等,底層有夾砂陶鬼臉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足、鬹片、泥質黑陶竹節形豆柄、平底杯、罐把手以及掛紅衣泥質紅陶片,為典型的龍山文化遺蹟。1997年7月,贛榆縣文化局...
竇崮堆古文化遺址位於東明胡莊鄉楊樓村東北七百六十七米處,其文化層堆積三米左右,上層一米左右,為秦漢時期;中層一米左右,為商周時期;下層為新石器時期,屬龍山文化。1975年地、縣文化部門對該遺址進行試掘,出土一部分石刀、石斧等珍貴文物。竇崮堆古文化遺址位於東明縣陸圈鎮楊樓行政村東北800米。西北距東明...
東阿王宗湯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東阿縣銅城鎮王宗湯村東南1500米,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介紹 遺址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 ,灰沙土質,距地表以下0.5米 有文化層堆積。採集標本有龍山文化的泥質灰陶罐、磨光黑陶、鼎足、商周陶片、漢罐,紋飾除素麵外有繩紋、弦紋等。遺址西部暴露有漢代石槨墓,該遺址為...
索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駐地南,該村泥陶製作歷史悠久,鎮境內縣級重點文保單位城子遺址屬大汶口至漢古文化遺址,出土大汶口時期的陶鼎、龍山文化時期的夾砂灰陶罐等。索村燒制泥陶,現有孫氏、邱氏兩家手工作坊。索村燒制的泥陶器以紅陶為主,品種20多個,初期燒制有大件如大缸、大盆等,現在主要...
文化遺址 山東泰安 位於泰安市郊區徂徠鎮橋溝村南,汶河東畔。面積4萬平方米,距地表1米為文化層,厚30厘米至50厘米,內含大量灰褐陶片。能看出器形的有夾砂灰陶子母口器蓋,灰褐陶鬼臉鼎足,夾砂灰陶罐,為龍山文化並含有岳石文化的遺址。橋溝遺址,位於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南,西距牟汶河500米。北緯36°4...
太子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穰東鎮南600米的太子崗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是研究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重要遺址。太子崗遺址高出地面9米,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出土有石器、鴨嘴形足鼎、斂口圓唇罐、小口卷沿罐、高領罐、深腹罐、折腹豆、紡輪等文物,文化分屬仰韶和屈家嶺文化。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
丘上北墩文化遺址 位於丘上村西北300m處,遺址為1高大活土堆,全部是文化堆積,南北長135m,東西寬130m,高6~7m。由於土質鬆軟東南部有坍塌,坍塌處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出土器物有紅陶鼎、 灰陶鼎、灰陶鬲、灰陶罐、陶豆等,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約八九千年前這裡就有先民聚居,建立具有人類文明意義的...
從遺址採集的標本看:龍山文化時期的有夾細砂繩紋灰褐陶甗,素麵、方格紋、繩紋灰陶罐、素麵盆、盤,繩紋瓮,器蓋,蚌鐮等;岳石文化的夾砂紅陶罐;商代有夾砂粗繩紋紅陶鬲、素麵盆;東周有豆、缸。1975年,民眾在遺址上挖土時曾出土春秋時期的青銅劍、戈等。所以,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幾個時期...
李樓遺址中出土炭化稻米標本,確認是人工栽培的秈型稻和粳型稻,這表明河南龍山文化的農業生產是以粟作為主,兼營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的多種經濟。這對研究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水稻的起源栽培和河南龍山文化的農業生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保護措施 2006年6月8日,李樓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
類似的現象,在甘肅永昌鴛鴦池、青海樂都柳灣、福建閩侯曇石山、黑龍江密山新開流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墓葬中,也都有發現,如保存完好的兒童骨架獨缺手指骨和足骨,或者從死者身上割下的指骨、腳趾骨等被擱在人頭骨的頂部及隨葬的小灰陶罐中。這種現象,考古學者稱為割體葬儀,並從其地域跨度之廣斷定它曾是我國...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河南省汝州市騎嶺鄉大張村。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為紅陶,但器內多為灰色,質地緊密,器形趨於靈巧。有些陶器有彩繪,但紋理簡單。龍山文化晚期的陶器以磨光黑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大多為蘭紋、細繩紋,間有少量的方格紋。器形有高領罐、斂口缽、大口缸、鬲、鼎、深腹缸等。其文化性質...
大汶口文化之器物 灰陶鬻 高柄鏤空陶豆 灰陶鼎 褐色陶杯 褐色三足陶鼎兩件 褐色罐形陶鼎與小陶杯 褐色罐形陶鼎 石鏟 龍山文化之器物 黑陶鬼臉足鼎 黑陶罐 黑陶碗兩件 龍山文化石器一組 小石鑿 肖形印陶塑 商至戰國之器物 陶豆 雙耳紅陶罐 骨佩鱅兩件 灰陶大口尊 褐陶罐兩件 灰陶鬲 灰陶鬲 灰陶鬲 ...
特別是雞冠扳耳,特徵明顯。龍山文化期:發現的灰陶平底碗、籃紋、方格紋灰陶罐,都具有龍山文化晚期的特徵。二里頭類型:發現有陶罐和相似二里頭二期文化的豆盤、淺腹平底盆、圓底盆等,其中花邊口沿罐最富有時代特徵。東周時期:發現有帶暗線波折紋的豆盤等。 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阿大窯遺址位於東阿縣楊柳鄉大窯村東北750米。出土物件 大窯遺址,當地俗稱青冢子,為一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高約6米 ,暴露面積2958平方米 ,地表土層黑灰色,採集標本有磨光黑陶片、夾砂灰陶鼎足、鬲足、黑陶杯、灰陶罐等殘片,紋飾有方格紋、籃紋、弦紋、附加堆紋、繩紋等。石器有石鏃,骨器有骨匕等。
郜堌堆遺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青菏街道辦事處郜堌堆村西,南北長68米,東西寬66米,面積4488平方米。該遺址以龍山文化及商時期遺存為主。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郜堌堆系新石器時代至漢的村落遺址。遺址位於曹縣普連集鎮郜堌堆村西北約300米處,東南距縣城約10公里,西南距莘冢...
從遺址採集的標本看:龍山文化時期的有夾細砂繩紋灰褐陶甗,素麵、方格紋、繩紋灰陶罐、素麵盆、盤,繩紋瓮,器蓋,蚌鐮等;岳石文化的夾砂紅陶罐;商代有夾砂粗繩紋紅陶鬲、素麵盆;東周有豆、缸。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2003年,在遺址南50米單父路下發掘漢代墓群60座,...
石源遺址位於即墨區留村鄉石源村西, 屬於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類型。石源遺址東臨嶗山, 南臨墨水河,與團彪村隔河相望,西有西馬山,此處地勢較高,土質肥沃。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600米,土質呈黃沙土,文化層厚2~3米,地面遺物暴露較多,有石器、陶器等。坐落於群山環抱的盆地狀地帶上,南臨墨水河,因地勢較高...
位於桃花源至張家界旅遊途中的陬市鎮毛家橋村,距桃花源40公里,面積200平方米。1978年和1983年,常德市。桃源縣文物部門先後進行了兩次拭掘,發現有麽制石斧、石錛、灰陶罐、敞口折肩罐多件,飾有“人”字紋、條帶紋、印紋等。屬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址。鮎民丘遺址 位於桃花源西北面的深水港鄉子賢村,面積為...
楊謝南墩文化遺址 楊謝南墩文化遺址位於柏林鎮楊謝村西南1000米。遺址為高台地,呈長方形,高出周圍地面4—5米,頂部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文化堆積2—3.5米。出土器物有石鏟、石斧、和灰陶鬲、灰陶罐等,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顓臾國故城 顓臾國故城位於蒙山南麓,柏林鄉固城村北。城址近正方形,南北...
從採集的標本看,龍山文化的有泥質灰陶方格紋陶片、泥質灰陶藍紋陶片、夾砂灰陶繩紋陶片、泥質磨光弦紋灰陶片;商有夾砂橘紅陶鬲、泥質灰陶罐、泥質灰陶瓮、甗足、豆、簋;東周有罐、罐、盆等。該遺址包含龍山、商代、東周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較豐富。1984年,被東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臨澗鎮因初時立村於兩山澗中,故得名“臨澗”。文物古蹟 下窪寶台寺文化遺址 下窪寶台寺文化遺址位於臨澗鎮下窪村西南500米處寶台寺舊址,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文化堆積3—5米。出土器物有灰陶鼎、灰陶鬲、灰陶盆、灰陶罐、石斧等,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小卓莊文化遺址 小卓莊...
文化堆積厚約1.50米。地表採集的標本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火成岩打制的舌狀器,龍山文化的夾砂黑陶罐,商周時期的夾砂灰陶繩紋鬲足,漢代的灰陶罐等;該遺址是魯南地區為數不多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之一,並延續至大汶口、龍山、商周至漢,對研究魯南地區的舊石器、新石器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位於桃花源至張家界旅遊途中的陬市鎮毛家橋村,距桃花源40公里,面積200平方米。1978年和1983年,常德市。桃源縣文物部門先後進行了兩次拭掘,發現有麽制石斧、石錛、灰陶罐、敞口折肩罐多件,飾有“人”字紋、條帶紋、印紋等。屬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址。鮎民丘遺址 位於桃花源西北面的深水港鄉子賢村,面積為...
梁村遺址位於古縣鎮梁村。1953年村西崖層斷面上出露灰坑,地面裸露陶片等遺存物,面積約2平方千米。1955年9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協同當地作定點探掘,出土陶、石、骨器多件,有陶鬲、石斧、骨鏃、蚌刀等,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物。1965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溫曲遺址 溫曲遺址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
1979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進行調查勘探,發掘出大量遺物,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有柄、鬲足、盆、鼎、花邊罐、方格紋罐等,一些器物從形制、紋飾上看,具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特徵,屬菏澤地區首次發現。還有與曹縣莘冢集遺址出土器物相近的屬山東龍山文化範疇的遺物。其中,夾砂灰陶花邊罐在該地區其他遺址中從未發現...
根據遺址出土遺物的陶質、陶色、紋飾及器形殘片的特徵分析,該遺址包涵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岳石文化至商代文化等歷史階段,為寧陽縣唯一由原始社會後期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延續到商代的歷史文化遺址。2003年7月,寧陽縣人民政府即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年11月10日縣文物主管部門又重新調整了文物保護...
從路溝和掘土段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層疊壘關係和仰韶、龍山、商周時期的窯宂、灰坑、文內涵十分豐富。從出土遺物和撿選標本看,原仰韶文化者是砂陶鼎、素麵泥質欽口紅陶缽、雙耳灰陶盆、圈足紅陶碗等。原龍山文化者是方格紋夾砂灰陶罐,泥質磨光黑陶盆、泥質圈足或小平底灰陶碗、圈足高柄鏤孔灰陶豆等。原...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前埠遺址 位於前埠村東北部,東鄰澇淄河。南北500米,東西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原為高出地面2~4米不等的丘埠。曾出土過石鑿、石斧、灰陶罐、黑陶杯、白陶、夾沙陶鬲、灰陶鬲、古銅鐘等文物多件,文物跨代為新石器時代至宋代。葵丘邑遺址 春秋戰國時代,齊國曾在此處建葵丘邑。《左傳...
青堌堆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小安山鎮董莊村西約500米,屬新石器時代至夏、周時期遺址。青堌堆遺址占地面積2240平方米,發掘面積122平方米,出土了房屋、灰坑、墓葬等遺蹟,並發掘出石器、骨角器、蚌器、陶器等遺物。青堌堆遺址既有海岱龍山文化特點又有中原龍山文化的因素,對研究山東地區與河南地區在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