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缽是新石器時代的陶缽,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缽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缽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缽是新石器時代的陶缽,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缽是新石器時代的陶缽,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特徵 彩陶缽,高9.6cm,口徑21.3cm。缽斂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漸斂,小平底。橙黃色泥質陶,表面打磨光滑。缽內、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繪紋飾。缽內飾以...
連弧紋提梁彩陶缽,新石器時代, 馬家窯文化, 馬廠類型,甘肅省古浪縣裴家營鄉老城出土,武威市博物館藏。連弧紋提梁彩陶缽,口徑11厘米,底徑6.5厘米,高16.5厘米。施黑彩。口部有橋形提梁。腹部有對稱兩乳釘。口沿內為連弧紋,...
馬家窯文化 名稱來歷 馬家窯文化因最先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而得名,其深受中原仰韶文化影響,也被稱之為甘肅仰韶文化,時間跨度在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出土的陶器中彩陶約占三分之一,多以橙黃色為地,施黑彩或深灰彩。事...
最早發現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從陶質區分,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從工藝上區分,有手制、模製、慢輪、快輪;從紋飾上區分,有壓印、拍印、刻劃、彩繪、附加堆紋、鏤孔;從陶窯結構區分,有橫穴窯與豎穴窯...
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麻峪溝口,1924年,安特生(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在甘肅臨洮馬家窯村發現一處遠古文化遺址,定名為仰韶文化馬家窯期,在當地發掘了大量的上古時代代表華夏文化的彩陶器皿。根據考古發掘資料可知...
從陶器出現以後,歐洲南部主要有印紋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則為線紋陶文化,這些地區在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後出現了彩陶文化 (見特里波利耶–庫庫泰尼文化)。而東歐較北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則流行小窩篦紋陶文化等。中亞 中亞大約在公元前6000...
新石器時代斂口彩陶缽為新石器時代文物,屬於陶器,是紅山文化時期典型紋飾和造型的盛儲器。通體圓潤,紋飾精美,充分反應了紅山時期的文化特點。現收藏於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屬於陶器,是紅山文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