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石錛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石錛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馬家浜文化
- 級別 :二級
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石錛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石錛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長4.9,厚1.3,高3.9下端殘損,正視呈長方形,截面呈扁長方形。整器切割較整齊,磨製光滑,為常型錛。1...
從出土的器物和遺蹟看,生產工具中磨製石器有孔石斧、弧背石錛;生活用具中的夾砂紅陶素麵腰沿釜、牛鼻式雙耳罐、帶嘴平底盉,以及地面木構建築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都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一種與黃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馬家浜遺址的發掘,引起了國內外考古界的重視。1959年5月...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是邱城遺址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7.8,寬3.3,厚2.4 器身厚重,正視基本呈長方形,器身有許多打擊性斑痕,單面刃,刃口略弧翹,背部略弧凸,這種弧背錛最初出現於馬家浜文化中,此後不見,但到印紋陶文化時又有出現。
馬家浜文化遺址,在距嘉興市區7.5公里的南湖區城南街道馬家浜村,於1959年春發現,當時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省博物館等6個單位組成考古隊進行發掘。1977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學術討論會上確認以馬家浜遺址為代表的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代表,並正式定名。文化遺址 馬...
在常州戚墅堰圩墩村京杭大運河南側,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為1.8米左右。1960年發現。經南京博物院複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6000年至5000年。有崧澤文化與馬家浜文化疊壓地層,崧澤文化層已遭破壞,馬家浜文化層堆積保存較好。1972年到1985年進行過三次發掘,發掘面積1330平方米,上層為崧澤文化...
許多陶器有花瓣式的圈足,有的壺、罐腹壁連續折成瓦楞狀,都是崧澤文化陶器的鮮明特色。在崧澤文化的遺存中,已不見馬家浜文化盛行的腰沿釜、牛鼻耳罐等。上述制陶業中發生的種種變化,其中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從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薛家崗文化、北陰陽營文化和崧澤文化反映的面貌,可以看出公元前 3000 ...
東山村遺址呈斜坡狀,平均高出農田4米。遺址平面近圓形,直徑約500米,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遺址的中心區域位於遺址的中部偏北,現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2008~2009年,發掘總面積為2300多平方米,發現史前墓葬31座,房址11座,是一處馬家浜和崧澤文化類型的新石器時代大型村落遺址。遺址東南部 遺址東南部,發現...
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錛、半月形刀等。屬馬橋文化;下層出土有泥質灰陶、黑皮陶和夾砂紅陶,器形以魚鰭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鏤孔豆為主。石器有有段石錛、柳葉形鏃等。屬良渚文化。鳳凰墩遺址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發掘。文化層厚約1米,出土石器有刀、鏃等;陶器以泥質灰陶、泥質黑皮陶、夾砂...
收穫之一,發現的良渚文化墓地是太湖西部首次發現的規模較大的良渚墓地,已清理墓葬9座,出土了一批石鉞、石斧、石錛、石鑿和陶鼎、陶豆、陶杯、陶壺、陶雙鼻壺、大口缸、高柄杯等,特別是大口深腹籃紋小平底缸承繼了太湖西部悠久的文化傳統,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填補了本地區的空白。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為...
黑陶折肩折腹壺、罐,盤形豆和長方形弧刃穿孔石斧,長條形石錛及玉璜、玉塊、玉管 安樂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 代:新石器時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屬馬家浜文化的有紅衣陶腰沿釜,里黑外紅豆盤殘件等。良渚文化層因遭破壞,僅採集到一些黑陶殘片。
該遺址於1980年6月發現,採集標本有夾砂紅陶釜、(牛鼻形耳、寬頻耳)器蓋、(泥質灰陶盆)口沿、石錛、石斧以及鹿角、象牙等。屬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類型,距今約5000-6000年。考古遺址 郭家石橋遺址是海寧市已發現較古老的古文化遺址,且保存情況較好,內涵豐富,具有特別高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浙江省文物局...
近幾年由於河南二里頭文化遺物的大量出土,使我們對先商即夏文化有了具體認識。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不少玉石陶器及骨器蚌器等。出土的石器主要是生產工具、如石斧、石鏟、石刀、石鑿、石錛、石鏃等。出土的玉器有玉鉞、王鏟、玉戈、玉圭、七孔玉刀、玉柄形器、玉琮、玉板等,有的屬於裝飾品,有的則是禮器。
一種是在山坡上共二層。第一層灰黑土層,包含西周時代吳越文化的曲折紋平底硬陶瓿和夏商時代馬橋文化的籃紋圜凹底陶罐等遺物。第二層灰褐土層,土質板結僵硬,包含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遺物,有夾砂紅陶腰沿釜的口沿及小方把手,泥質紅陶的牛鼻形器耳等。另一種是在山坡下耕田裡,共四層。第一層耕土中,有...
石錛石斧,馬家浜篳路藍縷證文化源頭;玉璧玉琮,良渚玉鬼斧神工見先民智慧。槜李操戈,越王臥薪嘗膽吞吳興霸業;五湖泛舟,范蠡功成身退經商為巨賈。秦始皇憑海臨風,過長水登秦山斬馬祭河神,縣置“由拳”;吳大帝廣開農桑,駕八牛耕四耦喜野稻自生,乃名“禾興”②。至若吳修城郭,子城起焉;晉室南渡,...
石器中有全幅犁、鏵、石斧、石錛、石鑿、石網隊等,皆精細磨製,器型較下湯文化大而且長。該層發現的有規則排列的卯榫結構桿欄式建築構件,對研究商周時期建築有較高科學價值。空格第三層為新石器時代。出土石器有犁、錛、斧、鑿、刀、鋤等;陶器有紡輪、網墜等。第三層 該遺址出土文物,青銅器量最大,品種多...
考古學上稱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而圩墩遺址位於太湖流域西北部,為上述考古學文化區系的西緣,與相類似的馬家浜文化遺存比較,又顯示出一些地域性差異。因此,圩墩遺址對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深入研究,確定常州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和發展序列提供了高貴的實物資料。文:常文圖書館 ...
石器類型主要包括石錛、石鑿、石斧和石鏃,發現不少留有磨礪痕跡的廢棄加工工具——磨石。絕大多數石器的岩性為本地粗砂岩,也有一定比例的泥岩、粉砂岩、細砂岩和火山岩類,還發現有較多葉臘石和石英質的玉器產品。沈家裡應該是錢塘江南岸良渚文化聚落群內外的玉石器交換網路的重要生產點。2024年1月20日至21日舉...
石器有石斧、石錛、石紡輪等,陶器有釜、盆、盤、缽、豆、鼎、碗、壺、紡輪等,骨器中有骨耜、骨哨。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亞於商代的白陶,有的白陶片上有烏頭紋,還有捏塑男性陶人像。木器中有二件拖泥板狀的木器和殘存木槳,還有一批加工方正的榫鉚建築構件。馬家浜文化陶器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羅家...
玉峰遺址[玉山鎮玉峰山西山陽200米·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1000平方米,中部為高出地表7.8米,約300平方米的圓形土台。1992年11月修築公路取土時發現。收集到馬家浜文化紅陶片、崧澤文化黑皮陶片、灰陶片和良渚文化石斧、石錛共11件,現存部分高地。2004年公布為崑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92年11月修築公路...
遺址出土文物陳列區位於圩墩遺址博物館內,共有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位於一樓遺址復原區,另一部分位於二樓的出土文物集中展示區。一樓的出土文物主要是石器、骨器和雕塑。其中石器有石錛、穿孔石斧、石箭鏃等,骨器有骨針、鹿角靴型器、骨鏃、骨匕、發叉等日常用具,雕塑有出土的陶豬、陶球、陶人面等,反映了圩墩人...
而圩墩遺址位於太湖流域西北部,為上述考古學文化區系的西緣,與相類似的馬家浜文化遺存比較,又顯示出一些地域性差異。因此,圩墩遺址對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深入研究,確定常州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和發展序列提供了高貴的實物資料。石錘等大型生產工具開始出現,而木器和骨角器則相對少見。出土文物 圩墩遺址出土遺物...
地表採集到夾砂陶鼎足、鋬手、網墜,以及穿孔石斧、石錛、石箭簇、石紡輪等,其中發現2塊陶釜腰檐殘片,具有馬家浜文化特徵。2號遺址總面積15萬平方米以上,其規模是神墩遺址的5倍以上,該遺址南部因開挖河道遭嚴重破壞,專家從現場採集的大量陶片、石器、骨器以及貝殼等出土物判斷,具備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特徵...
上層為崧澤文化層,下層為馬家浜文化層,出土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裝飾品近700件,各種陶片5萬餘片。其中陶釜、陶豆居多,其次是陶罐、陶盆、陶缽等。陶器有寬沿深腹圜底釜、大口雙耳罐等,有少量彩陶,廣泛使用牛鼻式耳。石器有石斧、石鋤、石錛、石鑿、石刀等,磨製光滑、刀刃鋒利。據碳十四測定,圩墩早期...
江蘇張家港東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張家港市金港鎮南沙街道辦事處東山村內。2008年8~11月和2009年3~11月,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對其進行了兩次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主要揭露出一處崧澤文化時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此外,還清理了10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據發掘發現,崧澤文化時期,遺址的...
該遺址的文化特徵與同時代太湖地區新石器文化的特徵相符,時代為馬家浜文化晚期,即大約距今6000餘年。在寧鎮地區,除南京北陰陽營遺址具有一定的馬家浜文化因素外,典型的馬家浜文化遺存僅見於北渚盪遺址,因此,北渚盪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馬家浜文化的分布有重要價值。目前,該遺址平面呈梯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
跨湖橋遺址文化內涵不同於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是一種新的文化類型;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是迄今中國年代最早的。這一發現,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是浙江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重要證據,她也再次有力地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新石器時代 骨牙器 骨鏢/馬家浜文化 骨鏃/馬家浜文化 骨哨/崧澤文化 野豬獠牙冠飾/良渚文化 牙鏃/良渚文化 骨鏃/良渚文化 象牙端飾/良渚文化 鹿角靴形器/良渚文化 玉背象牙梳/良渚文化 石器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錛/崧澤文化 石錛/崧澤文化 石鑿/崧澤文化 石紡輪/...
現場採集標本的主要器形為鼎、豆、罐、盤等;殘斷石器可辨識石錛、鉞、犁、刀等。遺址中心地帶的魚塘岸灘遺存最為豐富,可採集到各式鼎足,以及鼎、罐等器形的口沿殘片、豆盤、豆把、陶網墜、牛鼻形器耳等。磨心裡遺址時間跨度較長,以採集標本判斷,自馬家浜文化時期、經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直至馬橋文化時期...
三星村遺址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相當於長江下游地區崧澤文化早期到馬家浜文化中晚期。1984年5月,常州市全市(縣)文物普查時,三星村遺址被發現。1993年10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金壇市文管會對三星村遺址進行試掘。1994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金壇市文管會對三星村遺址進行第2次考古發掘。1995年...
上層,即城牆部分,1957年發現夯土中伴有印紋陶、原始青瓷、紅陶、黑陶和石器、銅鏃、五琺、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紋陶和原始陶。邱城山東南文化堆積的上層,出土有夾砂繩紋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錛等遺物。文物遺存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邱城的東、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故稱邱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