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是邱城遺址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邱城遺址
- 級別 :二級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是邱城遺址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是邱城遺址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長7.8,寬3.3,厚2.4器身厚重,正視基本呈長方形,器身有許多打擊性斑痕,單面刃,刃口略弧翹,背部略弧凸,這種弧背錛最初出現於馬家浜文化中...
上層,即城牆部分,1957年發現夯土中伴有印紋陶、原始青瓷、紅陶、黑陶和石器、銅鏃、五琺、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紋陶和原始陶。邱城山東南文化堆積的上層,出土有夾砂繩紋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錛等遺物。文物遺存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邱城的東、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故稱邱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 新石器時代邱城遺址石錛是邱城遺址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7.8,寬3.3,厚2.4 器身厚重,正視基本呈長方形,器身有許多打擊性斑痕,單面刃,刃口略弧翹,背部略弧凸,這種弧背錛最初出現於馬家浜文化中,此後不見,但到印紋陶文化時又有出現。
馬家浜文化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的遺址分上下二層,上文化層以灰黑色粘土為主,並有紅燒土層和淤泥層,厚達12—80厘米。發掘出獸骨、石錛、礪石、骨鏃和各種陶片等。下文化層15—75厘米,為黑色粘土,發掘表明獸骨比上文化層更多,有骨鏃、骨錐、骨針、骨鑿、骨哨以及石斧、礪石等...
這一時期的農具以石器為主,並廣泛使用木竹器、骨角器和蚌器。石斧、石錛一類砍伐工具的套用是原始農業的特點之一,與之並存的是播種用的竹木棒和收穫用的石刀、石鐮。鋤、鏟一類翻土工具是稍後出現的,在我國尤以耒耜的使用最具特色,完全靠人力手工操作。耒,是原始農業早期使用的一種重要的農具,由採集時代的...
1957年發掘的浙江湖州市邱城遺址,邱城的東、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故稱邱城遺址,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分上、中、下3個文化層。下層,距今約6000多年。此層為較大的建築遺蹟。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以背面弧突的錛和斜背舌表刃的穿孔斧最具特徵。還有較多的鏃鑿、碓、針等骨質工具。生活器皿以夾砂...
從各遺址發現的生產工具和陶器的羼和料有較多稻殼可知,崧澤文化的先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生產。石器磨製得都很精細,有寬面穿孔石鏟、長方形穿孔石斧、扁平和長條形石錛、小石鑿等,此外還有陶紡輪、陶網墜,很少發現骨角器。在幾個典型遺址中都出土較多漁獵工具,說明狩獵和捕撈水生動物在經濟生活中仍占有比較重要的...